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构建和谐班级的思考与实践

2014-03-05张煜明岳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期
关键词:和谐班级辅导员实践

张煜明+岳军

摘要:我国高校扩招的政策进一步实施导致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不断扩大,但是当前的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高校构建和谐班级的实践迫在眉睫。文章主要分析了构建和谐班级的意义,辅导员在构建和谐班级中的作用以及高校辅导员构建和谐班级的措施。

关键词:辅导员;和谐班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05-02

班级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统一化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由于我国高校扩招的政策进一步实施,大学生的数目不断增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断扩大,高校也在进行各方面的改革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当前的高校教育模式仍存在着传统的经验主义的限制。因此,在新时期对高校辅导员构建和谐班级的思考与实践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构建和谐班级的意义

1.符合当代中国政治主旋律的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就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建设,高校作为党和人民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在学生群体中宣传创新民族精神、引领社会主流风尚、创建社会良好风气[1]。因此,高校对于创设和谐社会主旋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和谐班级的建设,从小到大,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培养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符合高校改革教育管理理念的需要。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导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现出高度集中、整齐划一的特点,而忽视了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现出明显的命令性色彩,课堂模式成为了强加的灌输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了高学教育的主导模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学校更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和谐心理、和谐思维、和谐意识,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方法。班级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统一化管理的基层组织,只有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和谐的理念,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创建。

3.符合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由于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各种诱惑,导致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价值观念扭曲、道德品格低下、社会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意志缺乏、个人主义强烈、自私自利盛行等让人担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向大学生宣扬和倡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班级就是我们进行这些教育的重要平台,通过优化班风,创建和谐学习生活氛围,使大学生在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逐渐培养其团队意识、自主学习意识,避免不良习惯和心理障碍,有利于每一个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增强和谐意识[2]。

二、辅导员在构建和谐班级中的作用

1.辅导员是大学生权利的维护者。辅导员在构建和谐班级中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辅导员应该紧跟党的纲领方针,拥护党的领导,主动向大学生宣传党的各项政策,保证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维持好内部的和谐,保持学生队伍的稳定,这才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首要前提。

2.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的教育者。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教书育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大学生涯中接触最为广泛的一名教师,很多学生在毕业数年后仍深受其利[3]。因此,辅导员最基本的责任就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服务。

3.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教师,辅导员也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线管理者,需要对其进行最直接、最密切、最重要的管理,是学校规章制度的监督者和执行者,督促其自身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班级的过程中,辅导员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发现其生活中的问题,并给予最真诚的帮助,掌握学生的心理波动和变化特点,从而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路线,面对棘手复杂的场面的时候也能够自如应对,真正成为一名协调统筹各种局势,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实现系统化管理的学生管理者。

三、高校辅导员构建和谐班级的措施

1.因材施教,一视同仁。任何事物的总体特征里总是包含着共性与差异。一方面,对于“90后”这个特殊群体,由于家庭环境、社会背景、教育背景等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性格秉性,在思维、行动上也展示出不同的发展程度。因此,辅导员因了解每位学生的特质,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和渠道,通过问卷调查、集体交流、个别谈心等多种方式,和学生进行最恰当的沟通和教育。另一方面,在对待大学生又要表现出一视同仁的态度,不能应为群体特性和个体差异而有差别的对待。对所有学生的教育应同样的付出爱心与耐心,使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关爱和信任,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4]。

2.加强反馈机制的建立。以班级为单位可以开展多种活动,辅导员要设法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团结力和凝聚力。由于班主任与学生有着较为密切的接触,对学生的心理波动和变化有着较为全面地了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如在发现问题后单独与学生谈话反而适得其反。因此,可以采取班主任联合开会的模式,在会议上班主任将班级存在的具体问题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就可以按照问题改进工作方案,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来解决问题。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构建完善的反馈机制。

3.违纪处理,共同教育。违纪学生的处罚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学生违纪一般都有一定的原因,而且违纪的学生一般都存在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因此辅导员要联合班主任进行共同教育,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力度。辅导员与违纪学生进行谈话,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弄清楚学生违纪的原因,从中发现学生在思想、生活方面的困难和苦衷,并帮助其解决。其次,谈话过程中要注重建立平等的双方关系,稳定学生情绪,促进无障碍交流,避免产生过激行为,并注重长期的后续教育。

4.构建民主化班级管理制度。民主化班级管理强调的是发挥辅导员的统筹领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当中来,充分发挥自治力量,使人人能够对和谐班级建设发表意见、做出贡献,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崇尚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最终形成一种和谐、自由、轻松、愉悦的班级环境。大学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地方。班级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单位,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和建设者。因此,辅导员要改变传统统领式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扬班级内部民主,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建设和谐班级。

构建和谐班级是迎合当代中国政治主旋律的需要,是高校更新教育管理理念的需要,是改善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现状的需要。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政治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教育者、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因材施教,一视同仁;加强反馈机制的建立;违纪处理,共同教育;构建民主化班级管理制度来构建和谐班级。

参考文献:

[1]李光莉.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全员育人工作的思考[J].中国冶金教育,2013,(2).

[2]林世选.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J].高校理论战线,2011,(3).

[3]徐柏才.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意义与措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

[4]郭剑林.论和谐校园建设与辅导员的职能[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3).

作者简介:张煜明(1983-),女,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岳军(1972-),男,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和谐班级辅导员实践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用心教育 润物无声
构建和谐班级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