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童用品行业:“希望的田野”更需用心培育

2014-03-03林洁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14年1期
关键词:儿童用品童鞋婴童

□文 / 本刊记者 林洁

“奶瓶2个、奶嘴5个、和尚服3套、尿裤3条……”这是目前广泛流传的一张新生儿必备物品清单。这份清单共分床上用品、洗护用品、卫生用品、服装等6类38项。而这仅仅是开始,随着小孩不断成长,还需要更多的玩具、生活和学习用品。家长购买这些婴童用品时,可能会面临很多的疑问,婴童服装A类和B类有什么区别?玩具是不是一定要有3C标志?这些商品包装上看似普通的字母或者符号背后,可能涉及很多个标准,而这些标准执行到位与否,与每一个孩子安全成长和家庭幸福密切相关。

“希望的田野”隐患重重

目前,我国每年有2000多万新生儿出生,0至3岁的婴童人群达到6000多万。国家统计局预测,自2005年开始到2020年,我国将迎来第4次人口出生高峰,会在2016年达到最高的出生率,并于2028年出现人口峰值。中国婴童产业研究中心早些时候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0至12岁的婴童市场总规模约为1.15万亿元,加上婴童市场在近年来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15年,中国婴童市场将达到2万亿元规模。

就是在这样一片“希望的田野”,问题却不少。近些年,婴童产品因不符合相关标准或根本就没有标准导致婴童意外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小型果冻导致儿童窒息死亡;孩子被玩具上的利口割伤皮肤、尖角扎伤眼睛;玩具上的小零件脱落被儿童误食引起窒息;推车上的折叠装置失灵夹伤孩子;衣服甲醛含量超标引起婴幼儿皮肤过敏。这些涉及婴童消费市场的产品安全事件突显了婴童消费品在生产工艺、产品标准、市场监管以及消费者的安全消费理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从2012年11月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儿童用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查行动,对童装、童鞋、童车、玩具和纸尿裤等5类儿童用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从公布的检验结果来看,抽查的663家生产企业生产的674批次产品中,有72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9.3%,其中童车产品合格率较低只有80.8%。主要质量问题集中在儿童自行车的闸把强度,儿童三轮车的机械强度,儿童推车的动态耐久性试验,婴儿学步车的动态强度,电动童车的制动性。此次抽查童鞋产品的合格率是84.9%,另外在抽查到的210个批次童装中有20个批次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主要质量问题是纤维成份实测与明示名称不相符,PH值超出标准允许范围。

标准乱象 监管频现真空地带

现在的婴童用品,样式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齐全,但它们的质量是不是合格,用起来是不是安全呢?儿童安全,重在预防,标准则是保障婴童用品质量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已有婴童用品相关国家标准40项,其中强制性标准17项,推荐性标准23项。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婴童用品种类繁杂,用品涉及服饰、塑胶、轻工、电子、医疗器械、钢材、纸品等数十个行业,其中真正有婴童标准的产品只是一部分。记者调查也发现,在儿童安全领域,标准缺失的情况并不少见。

2013年5月中旬,加拿大卫生部宣布对两款儿童餐具实施自愿性召回,召回原因为该餐具有部分易脱落,儿童误食有窒息危险。我们市场上在售的婴童餐具情况又如何呢?

记者走访城区多个母婴用品店、超市看到,市面上在售的儿童餐具种类繁多。碗、筷子、调羹、杯子等都有各种各样的款式,造型可爱,但价格却高低不一。其中,儿童碗的价格就从几元至几十元不等。

在某超市,基本上所有餐具产品上都没有“儿童专用”标志。有的儿童碗只在标签上品名标有“童碗”的字样。对此,销售员表示,儿童餐具一般都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造型,选用的材料也更好。但是对于婴童餐具具体有什么不一样,销售人员表示并不知情,“儿童餐具就是型号更小一点吧。”

调查相关资料会发现,现已有若干关于餐具的标准,如《DB44/T927-2011热塑性塑料餐具》、《DB13/T1584-2012陶制餐具》、《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等,可是儿童餐具并没获得各类标准、方法的“特殊关照”,记者尚未查阅到专门针对儿童餐具的质量标准。

除了没有标准的问题,因为有的标准非强制执行,也让生产企业在生产婴童用品时,随意性大,有空子可钻。以儿童皮鞋为例,目前市面上的儿童鞋类产品五花八门。不同企业产品外包装上明示的标准不一样,有些产品标识的是儿童皮鞋行业标准,有些产品标识的则是皮鞋行业标准。这些鞋子也没有注明童鞋材质等必要信息。

鲁茨优品是一家鞋类贸易公司,即将推出儿童系列真皮童鞋。公司产品经理朱峻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的儿童真皮皮鞋执行的是GB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这是强制执行的国标。主要参照的是该标准中,关于A类为婴幼儿产品(24月以下幼儿)的规定,即偶氮含量都必须小于30ppm,以及游离甲醛限量为20ppm。“偶氮和游离甲醛被证明对人体有害,出于对婴幼儿的保护,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标准。”他说。

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我国童鞋标准的不完善,并且与童鞋发展速度相比较为滞后,在2008年之前,国内童鞋与成人鞋采用同一标准。2008年行业标准QB/T 2880-2007《儿童皮鞋》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无专门童鞋标准可依的局面。首次将有害物质限量指标引入到该儿童鞋类标准,但此标准只为行业的推荐性标准。因此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按照哪一个标准生产儿童皮鞋,监督抽查时只能按照企业明示的标准项目进行检测。

对于这些看不见的隐患,消费者更加无从知晓。“我们向能够严格实施我们的质量控制标准的制造企业定制产品。目前消费者对儿童皮鞋产品的化学隐患关注还不够,这需要时间。”朱峻峰说。

标准是衡量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过关的硬指标。有质监、工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除了婴童餐具、儿童皮鞋,目前市场上很多用品国家标准里没有制定婴幼儿标准,所以他们对婴幼儿用品的检测只能参照这类产品的强制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只要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就可以在市场上销售,至于是否可以打上婴幼儿专用的标签,工商部门也没有评判依据。

中低端市场或成质量“重灾区”

长期以来,一些儿童用品标准混乱、标识不清,在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出现诸多安全隐患。占据儿童用品大半份额的中低市场成为不达标产品的“重灾区”,而这里恰恰是监管盲区。同时,由于缺少对儿童安全的责任和意识,生产企业钻空子,蒙混过关以减少成本和损失,甚至逃避责任;销售商家把关不严,对儿童用品新国标置若罔闻,这些都导致市场混乱。

在长沙某地下批发市场,这里很多玩具都没有标明厂址、厂名以及适合年龄段等基本信息。多位摊主说,很少有人来检查。

在某服装市场,标注旧国标甚至无任何标志的“三无”婴幼儿服装触目可及:这些婴童服饰上标准、成分等信息全无;吊牌上的原“B类”标志被写有“A类”的贴纸覆盖;销售人员称“只分大小号,不分AB类。而B类服装的甲醛含量限值是A类的3倍多。

专业人士告诉记者,GB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明确要求,所有3岁以内婴幼儿服装必须满足最高安全级别A类,且须在标签上标明。

在某品牌服装专卖店婴童展区,记者看到,这里的婴童服装分为“kids”和“baby”,随机查看“baby”区的服装,这些衣物一般配有独立包装,吊牌上明确标注安全技术类别为“A类” ,婴幼儿用品“GB18401-2010”等,包装上还加印有“为了防止甲醛的侵入,保护幼儿的肌肤,请不要把商品从袋中取出”的警示标语。

让人担忧的并不只有儿童服装,也并非只是标志不全,儿童用品质量的“硬伤”带给孩子的威胁更大。国家质检总局最新的抽检报告显示,13%的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16%的童鞋、近20%的童车以及7%的儿童玩具均不合格。有些童车、玩具有锐利尖端或危险夹缝;个别批次童鞋甲醛超标四五倍。

有专家提醒,国家相关部门已对童车、电动玩具、塑胶玩具、金属玩具、弹射玩具、玩具娃娃6类玩具实施“3C”强制性产品认证,无“3C”认证的玩具应拒绝购买。

家长安全意识缺乏给不达标产品以可乘之机。许多家长对国标根本不关注,买东西更多地是关注价格。“我们买玩具,不知道要看什么标志。”长沙市民韦女士说,“只要孩子自己喜欢、价格合适就行。”

猜你喜欢

儿童用品童鞋婴童
海关总署公布前5月进口儿童用品不合格情况:涉及乐高等品牌
第19届CBME孕婴童展举行
2019中国玩具、婴童、幼教和授权四展图集
“童鞋”,你是来搞笑的吗
“童鞋”,你是来搞笑的吗
我国将加快制修订儿童用品、玩具等一批强制性国家标准
2017中国玩具婴童大展之CKE中国婴童展汇聚3000品牌、100000新品、70000买家之行业盛宴!
上学是会呼吸的痛,活在我身上所有角落中
不认真你就输了
童车及婴童用品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