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环评里没提“健康”二字

2014-03-02吕忠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环境与生活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健康因果关系

◎吕忠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我们的环评里没提“健康”二字

◎吕忠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我从事环境保护法的研究,尤其是近几年在“环境与健康”立法和推动《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关于“环境与健康”,我们进行了一些文献的梳理,还做了社会学的调查,最后以重金属污染作为研究的一个切入口,我们选择了铅和镉。

从2006年开始,我们对2004年至2013年发生的63件案子做了分析。事件主要发生在我国东、中部区域的农村,其中33件引发了严重群体性事件,56件致健康损害,19件涉及健康问题。

要立法,我认为首先要解决以下问题:第一,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到底有什么影响?因为立法涉及各种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第二,现行法律能否满足环境与健康监管的需要?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监管体制?第三,从法律上来讲,环境污染物从哪里来?政府应该怎么监管?第四,要进行公共健康干预,涉及政府公共干预措施,还涉及群体的利益诉求,比如发生纠纷时,怎么处理?应该由谁赔偿?怎么赔偿?

另外,危害还有一个累积性的特点。我们分析的63个案件中,有90.5%都是累积性的污染。以什么标准来判断?事件爆发后处理方式是否合适?这都是法律要面临的问题。另外,损害赔偿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确定因果关系。从法律上讲,必须找到因果关系才能够决定谁来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像重金属污染这样复杂的因果关系如何确定?这也是目前世界上面临的难题。

环境与健康问题,最重要的是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但是,我们的法律制度恰恰没有风险管理。我们的环境评价制度里,“健康”二字提都没有提,只评估新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没有评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说明我们的环境标准体系还不尽科学,没有真正把人体健康的标准作为环境保护标准的一项核心内容。此外,从执法手段上看,现在各个部门的信息也还没有实现共享。

最后是环境责任追究,责任方到底要赔多少钱?我们统计了1000多件环境案件的司法判决结果,发现受害人能胜诉的非常少,胜诉也只赔偿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是什么?比如死多少鱼就赔这些鱼的钱,人受害了只赔医疗费、误工费,以及一点营养费,别的就不赔偿了。受害人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赔偿。

我们还面临以下问题。第一,环境与健康监管体制难运行,管理手段不能适应风险管理需求,公众参与严重不足,“有牵头无统筹,各干各的”。我们去县一级调查,发现卫生部门根本不管环境与健康的问题,只管“看病难看病贵”,健康问题归谁管他们都不知道。我们到环保部门,环保部门说归卫生部门管。第二,现有的管理手段不能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只等到出很严重的污染事件了,才成立领导小组,开展调查。

另外,一旦出了严重污染事故,往往找不到问责主体,因为没有环境监测机制。结果往往是“企业污染,百姓受害,政府买单,最后谁都找不着”。信息不公开也是一个问题,发生事故以后要不要告诉公众?一些项目有健康风险,上马前要不要告诉老百姓?我们去多个部门调查,都说不能告诉。为什么?因为一告诉就要闹事。但是,这种封闭的管理模式能解决问题吗?

最后,事故发生后,通常有十几份鉴定书,五花八门,这是因为我们在污染危害健康的事件处理中缺乏技术保障。要解决以上问题,个人认为我国必须制定一部专门的环境与健康法,现在全世界只有一部环境与健康法,是韩国制定的。

本栏目责编/郑挺颖 zhengtingying@vip.163.com

(朱艳/整理)

猜你喜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健康因果关系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高校互派教师开课
Research on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Funds for Supporting Agri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y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Sex: Review of Sex, Covert Prestige and Linguistic Change in the Urban British English of Norwich
An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of CLT with regard to learners’ inter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classrooms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帮助犯因果关系刍议
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认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