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5微米颗粒物入肺最危险

2014-03-02阚海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副主任

环境与生活 2014年7期
关键词:卫生学海东颗粒物

◎阚海东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副主任)

0.5微米颗粒物入肺最危险

◎阚海东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副主任)

雾霾已经成了全中国的热门公共卫生问题。

去年1月,北京的污染浓度和当年“伦敦烟雾事件”差不多,就连南方那些不常有雾霾的地方也没幸免。2013年12月6日,上海PM2.5的最高浓度超过600微克/立方米。

那么,我国在大气污染和居民健康方面到底做了哪些工作?其实,我们对空气污染和健康领域的急性效益、每天污染物波动和居民健康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包括单个城市研究、多中心研究、固定群组研究、2013年初雾霾天气与健康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等。还有一种是干预研究,在这方面,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机会。

首先,我要分享一个我们最近做的多中心研究。我们在中国17个城市同步开展了空气污染对居民的影响研究。这个研究的价值有如下几点:

第一,涉及全国各种大气污染物暴露反应关系。第二,比较中国大气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和西方国家是不是存在差异。第三,研究大气污染对健康危害是不是存在区域特征。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确确实实发现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存在不良影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尤其显著。可见,大气颗粒物是我国需要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我们发现,相对于男性,女性对于污染更加敏感,而且不仅仅是对空气污染更加敏感,所有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毒物,包括吸烟,女性的反应都比男性大。当然,不同年龄段也不同,老年人对污染更加敏感。

另外我们发现,尽管广州和福州等东南城市的大气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但是,由于这些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与兰州等西北城市不一样,其对健康的危害程度要比后者高。我们国家这么大,确实存在区域性差异。首先,它与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水平和成分来源有关。我国西北地区比较多的大气污染物来自大自然,自然来源的颗粒物对人的毒性相对较低。东南地区主要来自烧煤,烧(石)油。研究发现,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不是一条直线,每年夏季最高,春秋季较低。我个人觉得,这肯定与不同季节人的暴露模式有较大关系,在夏天,人更愿意到室外。

那么,是什么成分在决定PM2.5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呢?这个数据对我们控制污染是很有帮助的。比如说,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强调通过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来减少雾霾,但是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发现钙元素(工地扬尘产生的颗粒物)到人的肺里面去,不良反应并不太大。最后我们得出共识,自然来源的颗粒物对人体有害,但害处更大的是燃油产生的颗粒物。

未来要重点控制哪些颗粒物?我们把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和健康做一个关联,想追问多大的颗粒物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结果发现,0.5微米是一个分界线,粒径小于0.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PM0.5)与大于0.5微米的颗粒物,在肺里面的反应大不一样。我觉得未来应该更多地关注粒径在0.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它们才是引起较大健康风险的最危险物质。

猜你喜欢

卫生学海东颗粒物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筑梦海东,遇见未来
中国公共卫生学建制化起源刍议——始于认知致病微生物的显微镜时代
南平市细颗粒物潜在来源分析
固定源细颗粒物监测技术现状分析与思考
错流旋转填料床脱除细颗粒物研究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水质卫生学调查与分析
空降兵某部卫生学兵卫勤战备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