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模式的思考

2014-03-02欧湛颖

文教资料 2014年8期
关键词:维度大学生教育

欧湛颖

(广州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1.国外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学科理论和创业成果。至今,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仍然位于全球前列。纵观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创业教育模式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种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一是以百森商学院和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学科建设为发展路径的模式;二是以斯坦福和仁思里大学为代表的鼓励学生创业和孵化企业的模式。

美国百森商学院早在1968年,第一个在本科教学中开设“创业方向”,其创业管理本科教育屡次获得第一的荣誉。百森商学院在创业教育和研究领域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该校校长、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都是创业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在课程设置方面,该校糅合了创业需要的创业意识、核心能力等创业基因和与创业相关的社会知识。其开设的创业课程包括:新企业的创立、成长型企业的管理、创业企业融资等。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被誉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范式[1]。

斯坦福大学在办学之初就由斯坦福先生确立了其经世致用的办学宗旨。1951年,特曼教授将这种精神完全固化在他倡导创办的斯坦福工业园,即硅谷原型。在实用和创业意识的导向下,斯坦福大学搭建的研究试验室与工业园区内公司之间的技术转移平台为迅速推动科研成果的市场化提供了支撑。硅谷不仅能得到斯坦福大学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的支撑,而且硅谷和金融机构也为斯坦福的学生创业提供了大量的创业资金支持。由于该校教师和学生创业屡屡成功,形成了高校和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良好的正向循环。于是,在“斯坦福大学—硅谷”双子星座的影响下,形成了今日的产学研联合体。

2.国内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到2002年4月教育部才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成为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基地。2009年,华南师范大学创业学院挂牌,成为省内首个挂牌的创业学院。这标志着广东高等院校开始对创业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和培训。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作出明确规定。

各大高校在创业教育的模式上有所差异,但就组织方式而言,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依托经管学院设立创业学院,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所需师资、课程、经费都由此类学院负责,学生严格限定在学院内,学者称其为专业模式或是聚焦模式,中山大学创业学院面向全校二年级以上学生招生,可以同时获得工商管理学位,也可算是这种模式;二是创业教育项目向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之外拓展,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学者称其为普及模式或是全校性模式,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面向全校开设的创业相关课程就是典型的普及模式;三是依托学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校级职能部门开展的创业教育模式。

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起到了推动作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创业教育认识不清、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课程开设不合理、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等等。为探讨创业教育的最佳实践,本文在多年的研究和教学基础上,试着提出了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二、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模式的思路

1.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从创业的本质要求来看,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是最根本的[2]。不管是斯坦福大学经世致用的教育精神,还是我国商业实践,都反映了创业教育首先要解决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问题。从美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历程来看,创建完善的创业学学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养与创业能力,成为两条主要的路径。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大学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应该“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根本和主要目标,以学科建设和引导学生创业、孵化企业为两个发展路径”。

2.内容构成层

围绕核心目标和不同的发展路径,本文从SCP维度(Simulation、Competition and Practice)构成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

模拟维度。此维度以全球商业模拟实战为核心,用商战模拟的教学思想代替传统的灌输式思想,以实用为主旨,在模拟中学习。

竞赛维度。此维度以模拟维度为导向,以竞赛为实施手段,引入诸如创业案例大赛、科技作品大赛、创业项目大赛等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以模拟实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践维度。此维度是竞赛维度的深入,需要将竞赛维度的成果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可以引入创业培训教育、国际创业合作交流和学生自主创业等项目,只有而且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我们的目标是否实现。这是最关键也最困难的环节,需要有效的机制支持和多方的配合。

3.支持体系层

支持体系层以政府推动,高校为主体,行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为关键评估方的多方协同发展的形式组成。

政府推动。政府在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建设、制度保障、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自主创业和营造高校创业教育文化氛围方面起到重要作用[3]。政府部门必须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降低高校大学生创业的门槛,减少大学生创业的顾虑。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建设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园,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基础平台,引导大学生创业。同时,在文化氛围方面,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创新,激发大学生潜在创造力和竞争力,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勇于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风气。

以高校为主体。美国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实践导向,加上硅谷创业的成功,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主动做出教育理念调整。因此,美国的创业教育走的是一条高校需求型创业教育道路。而我国的创业教育更多的是政府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由政府努力推动甚至是主导,高校则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走的是一条政府推动型创业教育道路[4]。因此,本文强调高校在创业教育的主体地位,克服由政府推动变成政府主导的弊病,以学习实践和就业创业为导向,强化高校满足社会需求的责任,迫使其主动改变。

行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为关键评估方。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办学经费等资源主要来自政府,办学成果也主要是对政府负责,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力量几乎被忽视不管。这种政策主导式的模式会形成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博弈,存在监管难度大、效果差的弊病。对高校的制约和引导机制需要加强建设,克服高校创业教育内在驱动力不足的毛病。因此引入行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为关键评估方,以市场的意识和力量激发创业教育的内在驱动力,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

图2 基于内核驱动下三维度结合的创业教育协作模式

4.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

(1)课程设计和教育方式国际化

为适应国际化需求,将创业教育与国际接轨,必须适当改革当前的部分课程设计,开设多种国际性的课程。同时,将学生从事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活动计入学分,社会实践、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作为必修科目,与学位、奖学金、评优等挂钩,使之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与之对应的教育方式必须强调模拟、体验式教育,通过实践强化素质训练,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2)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资金和人力资源丰富。在当前的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在做好创业教育国际化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实现本地化和国际化的结合。政府和高校应该在社会、EMBA/MBA和大学生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创业教育提供资源支撑。

三、基于本土化特色的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模式的对策

1.多方合作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资源的整合和协调,所以多方合作是创业教育实行的关键。但是多方合作是有层级、有主次的,应强调政府的推动作用,高校的主体功能和行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为关键评估方守门员角色。多方合作应该在传统的思维中重点考虑高校和行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作用,改变以往政府主导,高校被动,行业/企业与金融机构被忽略的局面。

2.商业实战式学习

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多于理论研究的教育学科,必须强调商业实战式学习方式,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学习理论的弊病。通过引入模拟实战强化学生的商业意识,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最后,要重视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和自主创业。

3.教师培养

我国创业教育开展较晚,面临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需求和师资整体水平不高,不能有效解决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难题[5]。

我国高校应尽快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为任务,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

高校应在与产业界的合作中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其发展离不开社会和产业界的参与和支持。我国高校应该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或有过创业挫折的人士,从社会各界聘请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等作为兼职教师,实现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层次类别齐全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4.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在创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的不是理论的学习,而是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这种精神包括了专业技能的掌握,识别被他人忽略的机会的能力,以及勇于实践、不怕失败的精神。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注定要打破现行的教育考核体制,强调实践性和多样性。

5.无缝对接、持续、贴身指导

创业是一项涉及各个模块的持续进行的系统工程,从理论学习到技能训练,从竞赛模拟到创业实践,每个模块都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做好对接工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持续的贴身指导。

四、结语

现有研究多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对创业教育的发展机制进行探索。通过引入政府推动、以高校为主体和行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为关键评估方的协同发展模式,从模拟、竞赛和实践三个层次体现“以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目标,学科建设和引导学生创业、孵化企业为两个发展路径”的指导思想。

[1]全球创业型经济研究报告[A].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小企业全国理事会、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创业、创新、就业与科学发展——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文集[C].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小企业全国理事会、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2008:149.

[2]侯锡林.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31-34.

[3]严毛新.政府推动型创业教育: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历程及成因[J].中国高教研究,2011(03):45-48.

[4]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34-36.

猜你喜欢

维度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