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书欣赏
——书法的灵动美

2014-02-09王继斌

文教资料 2014年8期
关键词:大草张芝狂草

王继斌

(沛县五段中学,江苏 沛县 221600)

草书欣赏
——书法的灵动美

王继斌

(沛县五段中学,江苏 沛县 221600)

草书最初是从隶书中演变出来的快速简便手写体。带有隶书特征的草书为章草,去掉隶书笔意而向楷书靠拢为今草,今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小草,大草和狂草三种类型。草书的繁荣时期是在晋唐时期,是书法艺术变化最自由、表现力最丰富的书体,草书书法有种灵动美。

草书 灵动美 书法

欣赏草书,有种说不出的美感,书法的灵动美,每每让我对一幅幅古人的作品(见图1)不由心动,不住欣赏,不住流连望返,也许,这就是书法独特的魅力所在。

书法之美,在于灵动。欣赏草书,我们应先从它的源流说起。草书产生于汉代,最初是从对隶书的简便书写中逐渐形成的,因而早期的草书从用笔规律到字形结构,都与隶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存最早的草书见于汉代简牍。

在汉代的简牍书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草书字体写成的。汉简中的草书尽管在字形结构上经过了简化处理,点画之间的连带也很普遍,但仍保留着在长横或长捺等主笔收尾处强调波挑动作的隶书习惯,后人将这种保留着隶书用笔的草书称为章草。汉简章草不仅反映了书写活动在实用过程中向速便捷发展的趋势,而且为草书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草书一词本是古人对隶书手写的统称。随着历史的发展,草书本身演变成不同的几个种类。对于汉代保留着隶书点画结构特征的隶书,通常称为章草或隶草。章草在东晋以后很快走向衰落,唐宋以后虽然还有个别书法家攻习章草,但在技巧和风格上都已流于简单与僵化,失去了早期章草的生动气息和丰富变化。

如东汉张芝的《冠军帖》(见图2),此帖虽然是碑刻,但那种书法的灵动美让人流连忘返。张芝在中国的草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时代作用,他的作品线条灵动飞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中国书法之美。

图2 东汉·张芝·《冠军帖》局部

《冠军帖》的作用笔淋漓酣畅,使转法度严谨,表现了书家良好的控笔能力。张芝,字伯英,甘肃敦煌人,东汉著名的书法家。据记载,张芝以擅长草书著称,但已没有可信的作品留下来,传为张芝所书的《冠军帖》等书迹,后人一般认为是唐代张旭临写的,《冠军帖》属于成熟的今草,点化飞舞,字势连贯,所谓大草,即指此种面貌。

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处耳。

《冠军帖》给人另一种美感,书写飘逸空灵,大气磅礴,线条飘忽不定。

魏晋时期,楷书取代隶书成为社会上通行的正体,受此影响,草书也很快消除了隶书笔意而向楷书靠近,后人于是将去掉隶书特征以后的新草书称为今草。

今草形成后,在使用过程中又衍生出几种不同风格类型,书写时点画跳荡飘忽,字形上飞舞连绵,被称为大草。另一类受楷书的影响,点画相对精细严谨,笔势字形虽有顾盼呼应,但聚散开合与牵连映带都不很强烈,字与字的连带也不多,被称为小草;此外,唐代的张旭、怀素等人在大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写成一种笔势更恣肆狂纵,同时打破字与字之间的界限,上下左右穿插挪借,浑然一体,变化莫测的全新风格,被后人称为狂草。

张旭,字伯高,唐代书法家。张旭的草书更癫狂奔放,风格接近大草,据载,张旭的狂草多是酒后乘兴写在墙壁上或者屏风上,因而原作多以毁灭,他醉后题壁的狂草更飞纵和自由。张旭书法灵动飘逸,写法极为自由(见图3)。

图3 唐·张旭·《肚痛帖》

在今草的发展过程中,东晋的王羲之具有成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作为一种新兴的便捷字体,今草在魏晋之际被下层书吏大量使用,但当时文人士大夫所写的草书仍是带有章草特征的旧体,直到王羲之以其卓越的成就开启了一代风气后,今草才被文人士大夫广泛接受并群起效仿。

王羲之的草书点画飞动流畅,字形顾盼有态,风格清新生动,与章草旧体完全不同,标志着今草的彻底成熟。这种新体在当时立即赢得普遍的赞誉,文人士大夫纷纷转习今草,今草取代章草的转换由此而成。

王羲之开创的草书新风,经过后人的继承,在唐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唐代前期,写草书的人都是学习模仿的风格,其中最著名的有孙过庭、贺知章等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对晋人小草技巧韵致的把握十分准确,运用相当熟练,是后人学习草书极好的入门范本。

进入唐中期,草书的发展出现了飞跃般的繁荣和突破。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一批书法家,在继承前人大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将豪放癫狂的个人性格通过草书创作表现出来,形成一种技巧变化夸张、面目惊世赅俗的全心草书风格——狂草。狂草风格与盛唐时期繁荣的社会景象及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十分吻合,是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积极进取、热情浪漫心态的真实反映。

图4 唐·怀素·《自叙帖》局部

怀素,自幼出家,擅长狂草,与张旭齐名,《自叙帖》是怀素的代表作,他书法用笔原转而少提按,纵横盘旋如疾风骤雨,字形大小参差,聚散夸张,缤纷烂漫而浑然一体,将姿态的奇异与线条的动感结合起来,线条随意而舒畅,犹如抽丝一般,至今我们仍能体会古人的那种潇潇洒洒,全文精心动魄,变化无端,精彩纷呈,书法的那种灵动美贯穿于文中。

宋代以后,人们学习草书基本都跳不出王羲之小草或张旭、怀素狂草两种类型。宋代米芾,元代赵孟頫在学习晋人小草方面都具有很深的功力,而宋代的黄庭坚,明代的祝允明、陈淳、王铎等则继承了唐人狂草传统。但是以艺术的创造性衡量,除了黄庭坚和王铎在狂草上有所发展外,宋代以后的草书总体上逐渐走向低迷。

元初与赵孟頫并称三大家的还有鲜于枢、邓文原。中后期颇有建树的书法家为杨维桢及康里巎巎。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赞也善书。其中,吴的草书、倪的楷书颇具特色。鲜于枢(1256-1301),字伯机,号困学老民等,渔阳(今北京密云)人。在鲜于枢的存世的墨迹中,所书《苏轼海棠诗卷》(见图5),堪称代表作之一。鲜于枢的下笔一丝不苟,他有很深的楷书功底,点画多姿,骨力劲建,神采飞扬。

图5 元·鲜于枢·《苏轼海棠诗卷》

《苏轼海棠诗卷》局部释文:酒醒还独来雪。

我们再看王铎的书法,王铎,字觉新,号嵩樵等,小时候的王铎家境十分贫寒,王铎适逢乱世,仕途多变,但王铎博学好古,诗文书画都有所成就,尤其在书法上面独具特色,人称“神笔王铎”,无论是他的大楷,还是小楷,还有型草书,在晚明的书坛都是一流的。他的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变化丰富,张弛有度,大气磅礴,书意灵动,运用自如,整体感强,后人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的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身受欢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史称“南董北王”。他的书法,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见图6)和《琅华馆帖》。

图6 明·王铎·《拟山园帖》局部

草书的灵动美,就像行军布阵,旗帜飞扬,士马精研;像尺幅丹青,疏林远阜,错落有致;像江河大川,奔腾浩荡,一泻千里;像廻溪曲沼,春水繁花,清幽婉丽;像婀娜舞姿,素袖轻扬,一步一形;像悠扬乐曲,绕梁三日,牵人情思。

书法之美,在于灵动,由大草、小草和狂草共同构成的今草,以强烈的运动感和和无穷的变化可能,为书法家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创造条件,被视为书法家族中最富感情色彩和表现力的书体。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2]写字与书法——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本.

[3]张庆贵.书法艺术欣赏略论.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4]朱以撒.草书运动形式论.文艺研究.

猜你喜欢

大草张芝狂草
当代大草创作被什么局限
瞬变电磁法在四川盐源大草深部隐伏铅锌矿探测中的应用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Safety Performance of Automobile Textiles
“草圣”张芝:不爱权贵爱布衣
张芝临池洗墨
读林鹏《丹崖书论》有感
Effect of dike line adjustment on the tidal bore in the Qiantang Estuary, China*
天目山看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