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条件的创设

2014-02-26黄雪梅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育人思政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培养什么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此课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期通过做到“一个核心、四项保障”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条件的创设,进而实现育人的目标。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是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发〔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如何培养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作出了明确指示,文件中特别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具有重大而深远战略意义的问题。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思政课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这充分体现了思政教育要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教育目标。根据《意见》精神,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提出要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强调高等学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以期通过理论教学强化观念,通过实践教学培养素质,实现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的结合。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产生书本中、课堂上体验不到的情感,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而且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避免出现培养“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尴尬。从05方案实施多年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虽然对此进行了初步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普遍存在学校重视不够,主要反映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不足,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有可无等;②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主题不明确,实践教学方法陈旧,造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度不够,过程不可控,使得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性较缺乏;③由于缺少制度的支持,思政课老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时,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影响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④由于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足,造成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社会影响力低等等不尽如意的问题。

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整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存在问题的普遍性,使得建立一套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方式新颖、过程可控以及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其迫切。众所周知,思政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构成了当前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效果的不足将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整体思政教育的效果。经过分析,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条件并不充分,有的条件甚至缺位,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建设思政课的总体系统工程中,实践教学这一子系统必须首先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条件的创设。条件的创设可以归纳为“一个核心、四项保障”,条件的具体创设,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思政课教学,包括实践教学,首先要建立一个核心,即强有力的领导。从以上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可看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得不到重视,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的领导不重视。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首先确立强有力的领导,这是整个思政课条件建设系统中的核心,也是前提条件。这其中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强”,是指领导重视且具有权威性。这体现在领导的思想观念、领导班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意见》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这要求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在当前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能站在人才培养、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一课题,要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条党的思想路线,建立一个由学校党委统领、分管校领导直管、思政部负责、学校各部门的党政干部配合的领导体制。二是“有力”,这是指思政工作机制要有较强的行动力。

第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建立保障机制,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创设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枢纽,是实践教学得以长效运行的关键。主要要求做到“四项保障”,即制度保障、队伍保障、经费保障、实践基地保障。

保障一:制度保障

按《意见》精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政群齐抓共管的大事。同时,因为高校各专业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所以,高校必须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围,努力形成“大思政”的格局。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实施“厚德砺志”、“人生导航”、“笃学强能”、“文化修身”、“阳光心灵”五大育人工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这主要从两方面来操作:一是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教育教学以及其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也即在思政课教师和专业系及其他部门同仁的共同指导下,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做到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二是在进行专业教学时,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必然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保障二:队伍保障

《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力当属思政课教师,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建设是关系到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必须要予以重视。在我们进行的“‘概论课教学改革情况问卷调查”时,问到“你喜欢的‘概论课老师应该是怎样的?”选“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达到80%以上,这项数据说明,高校学生非常看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针对队伍的建设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进修要予以重视和倾斜。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同时,05方案中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思政课教师更加需要不断地充电,通过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且要掌握教学方法,尤其要掌握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次,思政课老师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学不是空喊口号,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加深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进而引导学生对理论在现实生活与政策层面体现与运用的理解。因此,高校应让思政课教师走出校门,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以弥补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最后,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师德考评。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学生普遍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还要有不懈的精神追求。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言传不如身教。所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师德考评也是对思政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endprint

保障三:经费保障

这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05方案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教育部曾下发过多个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每年要按一定的生均数额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从05方案实施多年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高校挤占思政教学专项经费的现象,同时因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所涉学生面广人多的特点,使得实践教学经费紧张,造成活动效果打折,影响有限。因此,各高校在领会和落实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两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一是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参照文件精神,按标准足额足量下发到位,由思政部统筹安排、使用,学校财务及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二是对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参照专业实习实践标准,对学生、老师按予以交通费、餐费等进行补贴。

保障四:实践基地保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反复性的特点,一种信念的确立和人格的完善,需要多次的反复,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建立稳定的、类型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说明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使命,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所以,思政教育必须形成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合力,高校有责任联系社会力量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创造实践教学基地,社会力量也有义务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基地锻炼,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理解社会人的重要特征,加强诚信的感悟。这需要学校广泛与社会企业合作,建立校企体验式诚信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中发〔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教育部文件教社政[200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3]李群芳,黄雪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科技信息,2010年(25):30-31.

[4]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