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TE与3G网络设计异同点研究

2014-02-26皮和平

移动通信 2014年1期
关键词:单站频段链路

【摘 要】

由于LTE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因此LTE网络设计与3G有着一些明显的不同点。以LTE FDD和CDMA2000网络为例,分析了LTE与3G网络设计的主要异同点:LTE与3G在覆盖性能方面有较大差异,主设备形态以BBU+RRU为主,天线有2T2R、2T4R、2T8R多种组合,室分设计有单通道、双通道两种模式,承载采用IP方式。

【关键词】

LTE 3G CDMA2000 网络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4)-01-0024-04

2013年,LTE建设明显加速。GSA同年8月发布的LTE演进报告显示,全球有443家运营商正在投资LTE,其中204张LTE网络已经开通商用服务。由于LTE采用的关键技术、工作频段、设备形态、天馈与3G均有较大不同,因此LTE与3G网络设计有着较大区别。本文以LTE FDD和CDMA2000网络为例,分析了LTE与3G网络设计主要异同点。

1 LTE与3G技术对比

LTE采用的关键技术与3G明显不同。首先LTE选用了新的OFDMA多址方式,配合MIMO技术,峰值速率及频谱利用率较3G有明显提升。其次,LTE采用扁平化网络架构,取消了基站控制器,带来了时延的降低及运维成本的节省。LTE与3G技术的对比如表1所示:

2 覆盖设计

(1)LTE与CDMA链路预算差异分析

无线蜂窝系统的链路预算过程与制式基本无关,只不过LTE的链路预算需要考虑SINR、传输块分配和MCS选择,而CDMA要考虑系统自干扰及虚拟软切换增益等。

在相同频段条件下,CDMA和LTE的链路预算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边缘速率不同:由于CDMA的边缘速率需求典型值为DL 153.6kbps/UL 76.8kbps,远小于LTE的DL 4Mbps/UL 256kbps,因此接收机灵敏度方面CDMA好于LTE 3~5dB。

2)CDMA的自干扰较大:由于CDMA是自干扰系统,而LTE在小区内没有同频干扰、在小区间有ICIC技术用于抑制邻区的干扰,因此总体上CDMA的干扰余量相比LTE高4~5dB。

3)EV-DO存在虚拟软切换增益:EV-DO的前向使用虚拟切换技术,在链路预算中需要考虑软切换的增益,相比LTE好1~2dB。

考虑上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相同频段CDMA网络覆盖性能比LTE要好2~3dB。

(2)800M CDMA与2.1G LTE覆盖能力对比

假设2.1G LTE的边缘速率要求下行1Mbps/上行256kbps,800M CDMA EV-DO的要求下行153.6kbps/上行76.8kbps,在综合考虑考虑频段差异后(LTE工作频段为2.1G,EV-DO工作频段为800M),LTE的小区覆盖半径市区相当于EV-DO的80%左右,郊区相当于EV-DO的50%左右(使用标准Cost231-Hata模型)。

(3)LTE与CDMA链路覆盖半径对比

由Cost231-Hata模型计算出2.1G LTE和800M CDMA不同区域的基站覆盖半径及站间距,如表2所示:

表2 LTE和CDMA2000不同区域基站覆盖半径及站间距

制式 频段 天线

模式 上行业务

速率/kbps 密集市区/km 一般市区/km 郊区/km

CDMA 800MHz 1×2 PS 153.6 0.38 0.47 2.94

LTE 2.1GHz 1×2 PS 256 0.30 0.37 1.39

3 BBU部署方式

在3G部署期间,已开始引入BBU+RRU分布式基站,不过3G建设中的设备主流形态是宏基站。在LTE设计中,BBU+RRU将成为主流,因此必须重点考虑BBU的部署方式。

(1)BBU部署方式选择

BBU部署主要有两种形态:

集中部署方式:将一定量的BBU集中放置在一个物理局址内,在韩国已有成熟的规模应用;

分散部署方式:BBU放置在本局点机房,或利用附件基站机房。

(2)BBU部署方式比较

1)BBU集中设置

BBU集中设置可以降低配套机房、电源等建设量,降低谈点难度,加快建网速度,并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另外,BBU集中设置增加了网络维护的便利性,并有利于考虑未来的技术演进。

BBU集中设置对BBU机房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并且对光缆的需求量较大。

2)BBU分散设置

BBU分散设置时,BBU设备及RRU设备放置在同一物理站址,基站管理单元清晰,单个站点的故障对全网影响较小。

BBU分散设置需要建设机房,增加了站点的获取难度,延缓了工程建设进度,同时需要建设配套电源、空调等,配套投资偏大。

(3)BBU集中放置传输方式选择

传输建议采用星形结构,不建议采用环保护方式。星形传输方式具有建设周期短、节点调整灵活、光缆网建设成本低等优点。对重要基站可采用不同物理路由光缆的双上联保护机制。

(4)BBU-RRU连接方式选择

方式一:采用一个天面的3个RRU分别连接至所属BBU;

方式二:采用一个天面的3个RRU采用级联方式,与BBU间形成环保护。

方式一虽然光纤需求比较高,但具有对RRU设备要求低、技术成熟度高等优点。方式二各厂商产品还未得到规模应用验证。综上分析,目前组网推荐采用方式一。endprint

4 天馈设计

与CDMA2000相比,LTE的天馈设计相对复杂一些,需根据不同场景选用不同的天线组合。根据天面资源情况,场景主要分为两种:

(1)原天面具备新增天馈条件的,独立部署LTE天线;

(2)原天面不具备新增天馈条件的,需选用CDMA+LTE双频天线。

LTE引入了MIMO技术,天线产品类型比CDMA丰富,有2T2R、2T4R及2T8R多种,目前2T2R、2T4R应用较多。结合天面资源情况,天线设计可分成表3所示几种天线组合。

2R天线和4R天线上行接收性能相差3~3.5dB。在密集市区,由于站间距较小,2R方案基本可以满足LTE网络部署要求。对于一般城区、郊区农村环境,基站站间距一般较大,网络一般表现为覆盖受限,可部署4R天线提升上行覆盖性能。

2T2R和2T4R部署方案,其天面配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馈线上。如果采用BBU+RRU的主设备形态,由于RRU上塔且RRU与BBU之间采用光纤连接,两种方案馈线实施的差异对于工程实施的影响较小。

5 室分设计

LTE室分设计与CDMA2000最大的不同是有单通道和双通道两种模式。单通道即为1套天馈分布系统,采用1副单极化天线。双通道模式支持MIMO技术,有2套天馈分布系统,采用2副单极化天线或1副双极化天线。具体设计中,双通道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利旧一路原有室分系统,新建一路;另一种方式是新建两路室分系统。室分建设方案对比分析见表4。

6 承载设计

LTE承载设计与CDMA2000网络的主要区别有两点:

(1)承载方式不同;

(2)传输带宽需求差别大。

CDMA2000网络建设初期由TDM承载,传输带宽需求较小:每个1X单载频基站至BSC的传输需求为1个2Mb/s系统;每个EV-DO单载频基站至BSC的传输需求为3个2Mb/s系统。例如S111的1X单载频基站至BSC的传输需求为1个2Mb/s系统;S111+S111(1X和EV-DO各1个载频)双载频基站至BSC的传输需求为4个2Mb/s系统,其中1X占用1个2Mb/s,EV-DO占用3个2Mb/s。

LTE为全IP网络,通过IPRAN或PTN承载。LTE的E-UTRAN侧接口主要包括S1和X2接口。eNB直接和EPC通过S1逻辑接口相连,相邻eNB之间通过X2逻辑接口直接相连。因此,接入网每个eNB的传输带宽需求应为S1接口的流量及X2接口的流量之和。

LTE FDD站点的带宽指标如表5所示:

表5 LTE FDD站点带宽指标

无线空口带宽 20MHz

小区忙时平均吞吐率 34Mbps

eNodeB忙时平均吞吐率 102Mbps

传输开销因子 1.14~1.17

eNodeB峰值吞吐率 150Mbps

LTE单小区主要应基于两种策略进行带宽配置:

(1)基于系统性能策略的单站传输带宽配置

单站eNodeB的S1-U带宽=max(102Mbps,150Mbps)×

(1.14~1.17)

单站eNodeB的X2-U带宽=单站S1-U带宽×0.05

=8.55~8.78Mbps

单站传输带宽=单站S1-U带宽+单站X2-U带宽=179.6~184.3Mbps

(2)基于业务模式策略的单站传输带宽配置

单站eNodeB的S1-U带宽=102Mbps×(1.14~1.17)=116.3~119.3Mbps

鉴于LTE FDD网络部署初期主要建设场景为重点地区和热点区域,应更多从市场竞争和用户体验角度出发,配置足够带宽容量适配满足LTE峰值吞吐率的需求,此时单站的传输带宽建议为185Mbps。

参考文献:

[1] 肖开宏,皮和平,等. 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2] 沈嘉,等.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3] 张传福,等. CDMA2000 1X/EV-DO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4] 赵训威,等. 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架构与技术规范[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5] 戴源,等. TD-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作者简介

皮和平:硕士毕业于原华中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PMP,现任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无线院院长,主要从事无线通信规划与设计工作。

IEEE引入新的IEEE 802.11ac规范

据国外媒体报道,IEEE宣布批准IEEE 802.11ac TM-2013,目的是在WLAN上实现更高的多用户传输量。本次修订旨在通过提供高达7Gbps(在5GHz频段)的数据速率改善无线局域网的用户体验,这一速度是之前标准的十倍以上。

IEEE 802.11ac规范增加了80MHz和160MHz两个信道带宽,其中包括适用于灵活信道配置的连续和非连续160MHz信道。这增加了形式为256正交幅度调制(QAM)的更高阶的调制,将数据速率提高了33%。数据速率的进一步的倍增则是通过将空间流数量提高至最大(8个)实现的。此外,IEEE 802.11ac修订版还引入新技术,为多个并发下行链路传输提供支持,该技术被称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飞象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单站频段链路
家纺“全链路”升级
稳定的红牛有多强,维斯塔潘单站大满贯
——2022 F1意大利大奖赛
单站优化,打造综合生态圈——专访中国石油辽宁沈阳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梁洪涛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基于方位角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单站无源定位算法
基于3G的VPDN技术在高速公路备份链路中的应用
北斗B2频段和GPS L5频段频率兼容性评估
高速光纤链路通信HSSL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