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服务观

2014-02-26王威沫王林毅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工作者德育

王威沫+王林毅

在现代教育发展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我们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也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教育新理念。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跨越式的发展进程的加快,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与以往的德育工作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多样化、学习网络化、公寓社会化等多方面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就必须改变思路,不断创新,形成德育工作“以学生为本”的全面服务的教育新理念。

一强化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服务观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服务观已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在创新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形成了德育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服务的新理念。然而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德育工作在服务层面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德育工作还没有真正形成服务体系

我们看到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服务意识、服务内容和措施上都缺乏明确的宣传和实施方向。德育工作仍然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过多地注重说教,并力求教育的轰动效果,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为学生服务这一根本任务。德育工作者时常热衷于举办活动、参观交流、发表论文,院系活动一个接着一个等一系列能够引起同行、校领导注意的活动,而且“一阵风”现象相当严重,同时只有少数学生才成为一个参与者,而大多数学生成为一个旁观者。致使德育工作忽视了“学生本体”的根本思路,遭到许多学生的反感和反对,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由原本的被服务的角色变成了被动的服务角色,学校没有从实质上形成为学生服务的体系。这对大学生的全面成才来说是有害无益的。

2教育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淡薄

部分德育工作者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仅仅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热衷于第二职业,不喜欢与学生交往,无心钻研业务,更无心关爱学生,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此外在职称评审和学科带头人评审中,学校往往只重视科研、学历等硬性指示,难以在服务意识和工作态度上进行比较,致使德育工作者在职称评定上往往落后于同期参加工作的教师们。另外,在学生工作考查中,由于缺乏量化指标,工作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表现得比较严重。这种导向上的偏差和操作性难度的加大,使得德育工作者服务学生的意识长期以来比较淡薄。

3德育工作不能适应大学生就业的要求

从学生就业的德育工作来看,大学生在就业观念、就业思路以及择业技巧上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何改变这些不足,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是我们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加强的工作。此外,随着扩招人数的增多,就业形势非常地严峻,用人单位不再注重学历和简历,而是更注重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因此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强与不强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必须强化其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增强学生自身实力,这是德育工作服务学生的根本。

二强化服务观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的要求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面对的是一些富有激情和个性多彩的又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直接“面对面”的德育工作,他们对待学生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将直接反映出学校德育工作的服务理念是否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服务宗旨。真诚的完善的服务理念,应该贯穿在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做到:

1热爱学生,具有热情关怀学生的态度

将“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不仅根植于自己的观念当中,还要体现在工作之中,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真正把学生的身心成长的利益放在首位。任何职业道德的首要规范和基本原则就是从业人员要尽心竭力地为服务对象服务。所以德育工作者要抱着尊重、理解、信任和服务的态度对待学生,热情教导,谆谆善诱,细心服务,不以冷漠嘲讽的态度对待他们,并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平等权力,不因学生的贫富、素质的良莠、家庭背景的不同,甚至是男女性别的不同,而导致服务态度的差异。真正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明确为学生服务的目的。这才是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服务素质。

2端正自身形象,增强师表意识

仪表整洁,和言爱语,服务热情周到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工作者除了要端正自己的外在形象外,还要注重内在修养的提高,全面细心地为学生服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观。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德育工作者的真情行动,心甘情愿地为学生吃苦,为学生着想,服务有原则,有分寸;该帮的帮,该让学生独立完成的独立完成,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作用。

3服务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成才利益

深入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变化和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将日常德育工作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学识的增加上,把服务于“学生本体”放在首位,加快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尤其是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就业指导要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加强择业培训力度和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真正地做到通过德育工作者的努力服务,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是德育工作者完善服务观念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德育工作服务观的措施

1领导重视是强化德育工作服务观的关键

学校领导应当充分重视德育工作服务观的完善,并将其列入队伍建设、干部培训及日常教育之中。学校领导要处处关心德育工作者的成长,解决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让他们感受到领导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重视,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要大力表彰服务学生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工作者,树立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德育工作者能够在自己的艰苦工作中深切体会到服务育人的极大乐趣,激励更多的德育工作者,自觉加强自身道德文化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实现德育工作服务观的日益完善。

2加强制度建设,坚持正确的德育方向

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德育工作者的服务观成为自觉高效的行为,促进他们在日常的“面对面”的学生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服务评估标准,形成一整套考核、评仪的制度,加强德育工作者的服务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学生监督机制,让德育工作者的言行,置于学生的监督之下,倾听学生对德育工作者的反映。这样使德育工作者的服务能够很好地在学校学生的管理和监督之下,发挥其有效作用。

3注重自我教育,加强自我监督

高校德育工作系统应该积极营造向上的育人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作用,以德育人、以文养人。广大德育工作者在主流文化的熏陶下,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观,坚定为学生服务的信念,忠诚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并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定时对自己进行观照,反思前一段工作中的失误,认真听取同事及学生的意见,发现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行为,将服务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

4作为学生就业系统的德育工作者,更应该强化其服务意识

首先要深入了解就业政策和学生的现状,找出目前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对症下药。对于我们高校来说,学生没有就业就不能说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当然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尽到了应有的义务,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者。对此,德育工作者要面对新形势主动做出自我调整,跟踪社会发慌需要,加强学生德育工作,转变思想观念,真正做到服务育人,面向社会解决学生的做人问题。其次,要切实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端正服务态度,为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开设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和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还要加强学生就业前的岗位培训,提供职业化的服务,溶入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服务。再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主动与学生比较喜欢的单位和接收毕业生较多的单位经常联系,对这些单位进行走访、交往,使其用人单位了解学校的生源情况和学校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完善的服务。第四,还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实行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和扩大单位数据库,广开信息渠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对大学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何莉娜.高校德育工作的得与失[J].高师教育研究,2001(1).

[2]曹树真.关于建构学校德育新模式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1(6).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工作者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