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师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4-02-26杨富刚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师德老师建设

杨富刚

品德是人才的根本,师德建设应该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但是,不少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现状不容乐观,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在师德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必须深刻思考一些出现的问题,找出原因,最终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影响师德建设的问题,从而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一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职业道德

部分教师对职业道德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职业道德概念认识不清,他们认为教书就只是把课上好,而育人是空和虚的东西,全凭老师们自己的良心,过分强调育人没有多大意义。也有部分老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上好课,只讲授自己课程内容设置的东西,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工作是辅导员和政工干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比如,一些高校很多老师对于学生旷课迟到的事情抱怨颇多,但是,他们很少从自身教学方面找原因,总是埋怨教务处管理不善以及辅导员们工作不负责任等等。还有个别教师认为社会对老师的要求太严了,教师应有自己的私人爱好,他们认为打麻将、斗地主、上网炒股是自己的私事,没有必要因为从事教育工作而改变自己的爱好,甚至工作期间在办公场所也做这些影响老师和学校声誉的事情。

2缺乏敬业精神

少数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工作纪律性较差,没有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其中又以青年教师居多。有的教师备课不充分,还有的教师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衣装不整,接听电话等等。有些老师缺乏敬业精神,他们上课心不在焉,把教学看做副业,把大量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活动,无心钻研业务,备课不认真,教案缺乏创新,有些甚至连教案也没有,这其中有部分教师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私心过重,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这些现象虽然只出现在部分教师身上,但其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二师德建设中问题的成因

1转型期社会观念的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应该说市场经济对高校的影响是积极的,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它容易诱发一些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使这些人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误以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是以挣钱的多少来衡量的。大部分教师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影响,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想法,不安心本职工作,或下海经商,或从事第二职业,或心不在焉。这种社会价值观念的失衡就直接导致了一些教师职业道德的淡漠。

教师本来就是需要奉献精神和具有挑战性的职业,现代社会又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让教师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首先,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师要加速充电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其次,现代社会发展快,科技高度发达,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然而有些人的精神生活却日趋贫乏,人生方向逐渐迷离,逐步异化为追求权力,追求金钱和物质的经济动物。这些都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着消极的影响,更增加了育人的难度。

2教育的特性所导致

教育“生产”周期长的特性,使得教师的劳动成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教育“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测定教师劳动成果的长期性和复杂化,教师的劳动成果和“效益”难于完全量化。学生的分数只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一个方面,而且每位教师面对的学生个体差异极大,难以与其他教师进行横向比较。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之间更难以比较。因此就会有个别教师付出的辛苦远远超出回报,久而久之,心里不平衡,使得劳动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降低。

3责任界限不明的影响

高校老师和中小学老师相比,私人空间和时间比较多。学校对教师除教学与科研之外的责任规定非常含糊,导致部分教师片面理解教师职责,误认为大学教师的职责只是讲好课,其他与己无关,课后很少与学生接触,不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甚至有少数教师不注意言行,讲课随心所欲,发牢骚,讲怪话,宣讲一些消极颓废的思想观点。这种行为的结果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因为教学关系是一种固有的不平等关系,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且拥有权威。其观点有时被学生当作真理来接受,因为学生还不具备完整地、全面地、公正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所在学校教务督导的老师反映,个别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名义渗透的偏见,对于学校和学生的精神健康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4待遇不高,奖罚不分明

提高教师待遇是个陈年话题,国家在提高教师待遇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不少高校近年来实行了绩效工资改革,本意是要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然而事实上对于大部分青年教师,尤其是只有中初级职称的教师而言,伴随着近年来物价的大幅提升,收入不升反降,更别说教师的待遇提高了,另外,教师的收入与其他行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伴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住房制度的改革、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教师所要负担的费用越来越多,实际收入状况、住房条件、医疗保健等的不满意程度有所提高。随着住房商品化的全面实施,对教师经济上的压力将更大,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会成为影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和学生智力心灵的开发者,教师工作复杂繁重,只有不断激励、调动和强化,才能将教师的智慧与热情、探索与创造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不仅是培养优质师资的保证,也是学校教育成功的保证。这种现象在不少高校都具有代表性,这也会潜在地威胁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就是要加强学习。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学习是修养的前提。学习可以使逸者得勤,昏者得明,迷者得醒,丧者得救。我国古代思想家也早就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的学、问、思、辨是“行”的前提,即只有通过学习思考,才能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使修养不迷失方向。那么,高校教师要学习什么呢?前面谈到高校教师相对于小学和中学的老师来说,空闲自主的时间要多一些,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学习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从而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具体而言,老师们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道德传统,完善自己的性格,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用自己的学识和为人品格去影响学生,进而去熏陶学生。不一直读书学习的老师绝对是不称职,不合格的,他们的道德精神世界是干枯的,不丰富的。教师要耐得住寂寞,争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激发学生的理想追求,以自已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升华其思想境界,争取在学生心理上唤起尊崇效应,为“真、善、美”在社会上的立足奠定基石,

第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师德素质。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立志向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大、模仿力强,极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大学生发挥着教育引导作用,既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又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比如,不践踏花草这种很小的文明行为的养成,老师要求学生们不践踏花草,可是,下课后,很多老师为了走近路,全然不顾脚底下的草木。见微知著,所以,每位老师在平时工作和生活的实践当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

第三,在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情感投资中提高师德信念。师德建设要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的心理特点之一是服理、服人而不服势。绝大多数教师是通情达理的,具有一定的正义感,敬佩有学识、有修养的人,喜欢说服,讨厌压服。因此,加强情感投资是加强师德建设的突破口,也是提升教师敬业意识的重要手段。教师惟有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才能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第四,在法规执行、制度建设中保障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一个艰巨复杂的工程,良好师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我们可以借鉴和完善“学生考教师”等有效的师德考核方法。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为我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准绳。设立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对在教育、师德修养等方面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奖励,使该奖项与同级教学科研奖励享受同等待遇,调动教师在搞好教学科研的同时,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将师德考核指标量化,并与个人自评、学生测评、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评定相结合,增强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力求做到公平、公正。最后要公开公布考核结果。师德考核优秀的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奖优罚劣,以促进师德师风整体水平的提高。

最后,也是相当重要的一条,也可以说是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一个强有力的互动途径和检验标准,那就是———与学生交朋友,真心为学生着想。爱是教育的桥梁,爱也是最生动和最有效的教育语言。老师对学生的爱要表现在实际行动上,上课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课下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增强教师服务学生的意识,针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爱心实践活动,勇于面对挑战,为和谐社会建设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陈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2]方巍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与和谐教育[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6).

[3]刘印江.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猜你喜欢

师德老师建设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