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以人为本三棱锥式教育管理模型

2014-02-26孙彬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1期
关键词:三棱锥治校管理者

孙彬

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日益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可通过构建三棱锥模型,从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个维度的认知上取得平衡,并使高校教育管理达到最佳效果。

在高校,如何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的目标追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路径。

爱因斯坦曾坦言:“人类精神的永恒目标是真、善、美”,古人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通过“自然”与“无为”的合一,真正地按照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来办事,能使树林常绿、常新、果实累累。因而,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以发展人、培养人为目标,选择符合规律的科学方法,以人文与科学精神一以贯之为路径,用人文精神中所蕴藏的真、善、美的精神去贯彻和实践,不断去挖掘人的自然秉赋和内在潜质,帮助和实现人的个性、品性、天性、习性、性情得到充分的滋养和发展。这一过程,我们可构建三棱锥模型,考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现程度。O:表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A:表示学生;B:表示教师;C:表示校长(及校内管理人员)。

一以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为支点的三棱锥模型的构建

(一)学生支点的张力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独立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是非的判断能力。因此,在学生观中的一个基本认识: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何表现为学生特有的行为方式。学生对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的追求和导向的明确性和正确性,行为方式的多样性。简言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学生的以“已”为本的内在需求的强烈程度,这是基础。

首先,大学生应当提出自身发展需求,包括在提到的合理需求,勾勒出自身发展方向,规划出在大学教育生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按照学生所理解的按“己”之需求和能力来规划好人生,做出价值判断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受教育方式。

简而言之,大学生一入学就做好四年生涯的规划和设计。以“己”之需出发,以“己”之长出发,以“己”之个性,科学设计即将接受的教育活动同个性需求、特长、价值需求结合,这是整个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现的出发点,也是基础。这就要求学生设计一份科学可行的四年大学规划书。

(二)教师支点的张力

教师如何在学生理解了学生以“已”为本的基础上,开展人本的教育理念,这又是关键。

教师的一项任务是,根据学生设计的规划书来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这必须让教师树立以下几个主要的观念:一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把学生当作加工的原料,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导师的指导作用变为引导作用。三是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四是重视教师的人格影响,努力以自己的高尚人格,良好师德去熏陶,感化学生。五是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提供方便。

(三)管理者支点的张力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目的。如何通过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制度平台和营造浓厚的文化(以“人”为本而展开的活动所形成的价值主导)气氛来帮助实现,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根本所在。

以大学校长为例,他们的任务和职责居于首位,一所大学能不能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能不能吸引国内外的知名学者集聚在一起,真正实现一所大学“传播知识、探索真理、服务社会”的功能,校长的地位和作用、职责,以及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许多教育管理者认为:“校长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因此,有必要对校长在促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程度的认识上加以阐述。校长,即是学校行政首脑,又是治校的关键人物。毫不讳言,一所大学的好坏,办学成功与否,与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有直接的联系。笔者不探讨作为一名校长在治校中的地位角色和整个功能,只讨论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上,大学校长(当然不仅仅是大学校长一个人的事,这是校长为首的群体概念)应该履行什么职责,扮演何种角色。

二三棱锥模型平衡状态的界定

构建了以学生、教师、管理者三位为一体的主体实施者和框架结构,最后形成一个以人为本的政策环境切实使之纳入到一所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当中,形成学校独特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文化。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必须切实化为人们行动指南来付诸实施。如果说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只是帮助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那么作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直接实施者。

具体而言,该模型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以“人”为本理念的实现程度。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是受教育者,本是作为一种理念实施的受动者。然而,本文所要构建的立体结构图,是把学生、教师和校长作为空间独立存在的主体而相互依存的个体即他们共同在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个平台和空间中,是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发生作用的。

学生、教师、管理者都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者,共同构成一个封闭、相对稳定,但又呈动态变化和不断调整的系统。如果把O当成是一个不动的中心和原点的话,四点共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空间,但如果A、B、C三点有任何一方松动的话,该结构的稳定性就不复存在了。

尤其是掌握着高校行政资源的管理者的作用非常重大,他们应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转化为治校行动指南,这必须体现在平时的教育管理及其教育行政中。

努力搭建一个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平台,把平常的教育,包括教育管理思想渗透于其中,加强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治校文化氛围。一所大学的制度建设、教育政策、文化活动、环境建设等都应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来制定和实施。

在学生观、教师观、校长观上应有科学的、独到的见解和理解体系,应根据本校的实际(这里面包括学生的特点、生源质量,师资队伍构成,行政队伍的素质结构和水平等因素)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形成符合本校发展规律的教育发展模式和思路。

三三棱锥模型稳定性的路径选择

(一)各支点张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般而言,要科学合理,有效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校方应该是最大的施动者。具体而言,在此结构中,居于相对主体地位的仍然是校方。但是,这种主动性能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渗透能不能有效地反映到一所大学的治校理念当中,则必须从学生的第一需求出发,遵循教育的规律,按照大学教育的目的、特点来进行,也就是在做好各项调查的基础上,整合学生的需求信息,在第一时间里做出安排和反应。只要学生在自己所设计的规划中,提出自身的合理需求,学校都应该尽量的使学生得到满足。从教育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学生有权选择自己个性需要的和特长的教育消费,使学生个人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另一方面,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角度而言,教育要尽可能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使学生的潜质、能力、个性特长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因为没有什么资源比人这个资源更为宝贵。因此,在此结构中,笔者认为校方应该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大施动者。从搭建一个制度平台到完善学校的各项教学设备以及软件和硬件的建设,都必须是走在最前面,引领办学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二)教师的因素

对学生而言,能不能科学设计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所规划的内容是不是合理而科学,则需要靠教师们加以认真指导,提出具有建设性、战略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的建议。但这又必须依靠教师们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反之,如果教师们不认真研究学生,不顾学生本身的兴趣特点来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以人为本就成为一句空话了。从教育管理的角度而言,学校的发展要真正需要依靠教师来治校,尊重教师们的创造性。

(三)学生的因素

大学生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差距的层次性还可能相距甚大。因此,学生对自身的需求、个性、特长和认知层次上也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就一所学校内部而言,大到各个院系,小到各个寝室都会呈现出相异性的特征。所以,在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设计和实践中,学生生源的质量和整个素质水平所表现的差距性、层次性和多样性必然会影响到此结构的稳定。因而,无论从施力者更大(假设认为主动性更强)的校方而言,还是教师队伍本身的科学指导,都必须根据学生本身表现出来的差异来合理安排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这也是为什么本文把学生作为基础地位来加以看待的原因。

(四)管理者的因素

以人为本,归根结底应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提出他们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应该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学校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学校所形成的校园文化,所散发出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包括一所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必须时时刻刻渗透着人文的芳香、人的气息、人的精神,一切形成的学问皆是人的科学,人的学问。这样,成就的个人才有可能是德才兼备、怀抱有理想和才学的“全人”,而非“半个人”。

实际上,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现程度,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远不止这三个因素,还受制于其它外部环境,如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程度等其它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合理需求如何界定,对学生的以“人”为本的理解程度如何贯彻实施,又如何考察模型的有效性、实践性和具体可操作性,搭建实施模型平台的可行性,如何通过量化的手段来实施和操作,这需要进行实证研究,也需要教育学界同行一起来努力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4).

[2]叶澜.“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J],教育研究,2004(2).

[3]杨叔子.科学与人文[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0(7).

[4]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猜你喜欢

三棱锥治校管理者
三棱锥中的一个不等式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我的“二八”治校策略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两道三棱锥题目的探究
侧面两两垂直的三棱锥的一个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