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

2014-02-24石胜

建材发展导向 2014年1期
关键词: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控制

石胜

摘 要:施工项目管理的工作范围很广泛,从工程项目的最初策划一直到最终的保留期终止期间,都可以根据与建设单位的合同进行管理,但其间的核心工作就是施工阶段的管理,文章将对施工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质量控制;施工组织设计;设计交底;自检

1 质量控制依据

对于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的依据,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共同性依据;二是专门技术法规依据。

共同性依据是指那些适合项目施工阶段与质量控制有关的,具有普遍指导意见和必须遵守的基本文件,如主要工程承包文件、设计文件、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有关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

工程承包合同中分别规定了参与施工建设的各方在质量的权利和义务,有关各方都必须各自在合同中签订承诺,并以此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当发生质量纠纷的时候于此来解决。

已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及相应的设计变更与修改文件,是监理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要把施工审查与洽商设计变更,形成制度,以保证设计的完善和实施的正确性。

有关质量检验和控制的专门技术性依据是指针对不同的的行业、不同的控制对象而制定的技术法规性的文件,主要包括以下依据:

1.1 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它是承包单位进行施工准备和指导现场施工的规划性、指导性的文件。详细规定了工程施工现场的布置,人员设备的配置。作业要求,施工工序和工艺,技术保证措施,质量检查方法和技术标准等,是监理单位进行质量的重要依据。

1.2 合同中引用的国家和行业的现行施工技术规范、施工工艺规程及验收规范。它是维护正常施工的准则,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1.3 合同中引用的有关原材料、半成品、配件方面的质量依据如水泥、钢材、骨料等有关产品的技术标准;水泥、钢材、骨料等有关检验、取样、方法的技术标准,有关材料验收、包装标志的技术标准。

1.4 制造厂提供的设备安装说明书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这是施工安装承包人进行设备安装必须遵守的重要技术文件,也是监理单位进行检验和控制质量的依据。

2 施工前期工作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期工作即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设计交底;二是图纸审查。

2.1 设计交底

设计图纸是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为使施工单位尽快熟悉图纸,同时也为了在施工前及时发现和减少图纸的错误,开工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代表参加设计交底。首先,由设计单位介绍设计意图、结构特点、施工及工艺要求,技术措施和有关注意事项等关键问题。然后由施工单位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疑点以及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三方研究商讨后,拟定出解决的办法,在监理方写出会议纪要后,施工单位应以此作为对设计图纸的补充。

2.2 图纸审查

在各方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的基础上,施工单位也应仔细检查施工图纸的审核手续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经设计单位正式签署;图纸中有无矛盾之处,表示方法是否清楚和符合标准;所需材料来源有无保证,能否替代;所提出的施工工艺、方法是否切合实际,能否满足质量要求,是否便于施工;施工图或说明书是否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规程。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3.1 工序质量的自检

工序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工序活动条件的监控和对工序活动效果的监控。工序活动条件的自检。所谓工序活动条件自检就是指对影响工程生产的因素进行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是工序质量控制的手段。尽管在开工前对生产活动条件已进行可初步控制,但在工序活动中有的条件还会发生变化,使其基本性能达不到检验指标,这正是生产过程产生质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对工序活动条件进行控制,才能达到工程过程或产品的质量性能特性指标的控制。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因素较多,要通过分析,分清影响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逐渐予以调节,以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3.2 工序质量监控实施要点

质检员和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对工序活动质量监控时,首先应确定质量控制计划,它以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为基础。一方面工序质量控制计划要明确规定质量监控的工作程序、流程和质量检查制度: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工序分析,在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中,找出对工序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进行主动的、预防性的重点控制。例如,在振捣混凝土这一工序中,振捣的插入点和振捣时间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相关人员应加强现场监督并要求现场施工员严格控制。

承包人在整个施工活动中,应采取连续地动态跟踪控制,通过对工序产品的质量检验,判定其产品质量波动状态,若工序活动处于异常状态,则应查出影响质量的原因,采取措施排除系统性因素的干扰,使工序活动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保证工序活动及其产品质量。此外,为确保工程质量应在工序活动过程中设置控制点,进行预控。

3.3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进行工序质量预防控制的有效措施。质量控制点指为保证工程质量而必须控制的重点工序、关键部位、薄弱环节。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应督促现场施工员在施工前,全面合理地选择质量控制点,并对分包人设置质量控制点的情况及拟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审核。必要时,应对分包人的质量控制实施过程进行跟踪调查或旁站监督,以确保质量控制点的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施应准确有效。因此究竟选择哪些作为控制点,需要由有经验的质量控制人员进行选择。一般可根据工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

4 施工阶段的事后控制

对施工过程中已完成的产品质量的控制,是围绕工程验收和工程质量评定为中心进行的。对于施工过程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的中间验收,首先由承包人进行自检,确认合格后,再向监理人提交“中期交工证书”,请求监理人予以检查、确认、监理人按合同文件要求,根据施工图纸及有关文件、规范、标准等,从产品外观、几何尺寸及内在质量等方面进行审核验收,如质量符合要求,则签发“中间交工证书”。如质量存有缺陷,则指令施工单位整改,待质量符合要求再给予验收。

猜你喜欢

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控制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质量控制
施工组织设计法律应用和效益创造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