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信息素养实证研究
——以济宁学院为例

2014-02-20张莹莹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济宁问卷图书馆

张莹莹

(济宁学院 图书馆,山东 曲阜 273155)

大学生信息素养实证研究
——以济宁学院为例

张莹莹

(济宁学院 图书馆,山东 曲阜 273155)

本文以济宁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通过分析大学生在信息关注、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道德、信息安全、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八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济宁学院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信息素养;图书馆

一 理论依据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或称为信息素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首次提出,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将信息素养的概念明确为“是指利用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1]。2003年,布格拉会议则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力,即能够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决面临的问题。[2]这也是目前接受和使用最为广泛的定义。

(二)构成要素

一般研究认为,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3],但随着信息素养大环境的变化,信息安全问题愈显重要,理应作为信息素养新的构成要素予以考虑。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和观念;信息知识是对信息的科学认识,信息能力是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是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的保持。这五个要素相互关联,缺一不可,是本文中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理论依据。

(三)评价标准

2005年发布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是我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权威性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体系,该指标分为7个维度、19项标准、61条执行标准,其中涉及信息意识的是维度一;涉及信息知识的是维度二;涉及信息能力的是维度三至六;涉及信息道德的是维度七。比起美国ACRI标准、英国SCONUL支柱模型等,《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更贴合中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及分析研究,故作为本文中问卷题目设计的主要参照指标。

表1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4]

二 研究过程

(一)问卷设计

根据信息素质概念、构成要素及评价标准,作者编制了《大学生信息素养调查问卷》,经三次修改后定稿。问卷由8个部分29道题目组成。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主要参考指标的《北京地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中并未涉及信息安全的相关内容,但考虑到其重要性,故在问卷中有单独体现;此外,由于本次问卷是济宁学院2013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研究》前期调研成果,介于这一项目的针对性,问卷内容中另行添加了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一项。具体如下:

表2 问卷设计结构图

(二)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对象为济宁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以随机方式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9%。调查时间为2014年3月19号—22号。

(三) 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首先对大学生的性别、院系及专业、年级进行了统计,其中,调查对象中69.7%是女生,30.3%是男生;文理科分布基本平均,艺术类所占比例较小;大一学生比例为16.2%,大二、三学生比例为63.6%,大四学生为20.2%。以上状况与济宁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密切相关,并不影响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信息关注

表3 您知道什么是信息吗?

表4 您是否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如报纸、网络或国家、学校的相关政策文件)?

问卷显示,95%以上的学生知道什么是信息,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信息,88%以上的学生非常或比较关心,只有10%的学生不太关心信息,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信息意识较强,敏锐度较高。

3.2 信息需求

表5 您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是?

表6 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问卷显示,70%以上的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在1-3个小时左右,13%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就上网目的来看,聊天、娱乐比例最高,其次是生活购物等,仅有42%的学生上网是以学习为目的。由此可见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呈多样性,但大多数以个人娱乐为主要目的。

表7 您使用过网络免费开放存取的学术信息吗?

表8 您清楚与本专业有关的核心期刊吗?

以上两题主要调查大学生信息需求中对信息源的认识及把握,调查显示,50%的学生很少使用网络免费开放存取的学术信息,16%的学生对这些

信息资源基本不了解;,65%以上的学生并不清楚本专业核心期刊,其中包括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这表明我院大学生对专业性学术信息源的认知不尽人意,这一结果令人担忧。

3.3 信息获取

表9 您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可多选)

表10 您获取网络学术信息的主要途径是?

调查显示,88%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其次是图书、期刊和报纸,使用数据库的仅占7%;对于网络学术信息而言,绝大部分学生仍倾向于借助网络,作为专业信息相对集中、利用价值很高的数据库,利用率却相对较少。

表11 您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我院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可多选)

表12 在图书馆的各类数字资源中,您主要利用的是哪些资源?

以上两题主要调查大学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了解途径及使用倾向,46%的学生获取途径是是听同学或朋友介绍,其次是图书馆主页,通过宣传材料和图书馆讲座这一途径的比例占46%;此外,在诸多数字资源中,除期刊数据库外,其他资料库使用率均未超过20%。这表明图书馆在主动宣传自身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数字资源的宣传和推广方面仍有很多工作可做。

(四) 信息评价

表13 您是如何对待您获得的信息的?

从对待信息的态度来看,多数学生对信息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对有疑问的地方再做调查,这说明大学生有自我主见且对知识有求知求实的意愿,这一结果比较令人满意。

(五) 信息利用

表15 您能运用各种资源和信息技术针对某一专题内容进行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吗?

表16 您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综合主要的思想,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新的解决思路吗?

表17 信息获取到利用过程中,您对新信息会如何处理?

信息利用能力是信息素养能力中最为重要的技能,主要考察学生处理信息及生成和创造新信息为自己服务的能力。调查显示,66.7%的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一般,另有20%的学生甚至认为较难或无法做到;在创造新信息方面,半数以上学生选择“有时”,选择“一直是”的仅占7%;此外,对出现的新信息,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关注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没有谁会对新信息置之不理,这一点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六) 信息道德

表19 关于网络中的软件版权以及虚拟财产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您是否了解?

调查显示,53%的学生不是很了解版权等法律法规,40%的学生比较了解,非常了解的仅有2%,这说明大学生信息道德和法律知识欠缺,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20 面对盗版图书、软件等,您的态度是?

表21 您在引用别人的文章或学术观点时,是否标明出处?

在具体行为方面,70%以上的学生使用过盗版图书或软件,26%的学生虽然基本不使用但能够接受其存在,仅有4%的学生坚决抵制盗版;此外,29.3%的学生引用网上的文章不注明出处,28.3%的学生随意行事。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知识产权与版权意识淡薄,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时缺乏尊重他人的意识。

(七)信息安全

表22 您认为网络传递信息的安全性是?

表23 你平时在使用博客、社交网站、微博、QQ等时会考虑到个人信息的隐私安全问题吗?

调查显示,64.6%的学生认为网络比较安全,可传递不太重要的信息,29.3%的学生认为网络不安全,偶尔会传递信息;在网络通信和交流过程中,87.9%的学生会考虑隐私安全问题,只有极少数认为无所谓。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信息完全问题有所了解且比较重视,并在网络使用及隐私安全方面具有一定的保护及防范意识。

3.8 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

表24 您平时去图书馆的频率是?

表25 您对图书馆的服务项目是否了解(如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素养培训等)?

表26 您觉得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训和校园生态环境中有什么作用?

以上题目主要调查大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及利用状况,结果显示,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都去过图书馆,基本每天都去(57.6%)和每周都去(33.3%)图书馆的学生占绝对多数;与此同时,对图书馆的服务很熟悉的学生却仅占6%,另有20.2%的学生对此感到很陌生;关于图书馆在信息素养培训中的作用方面,选择“一般”、“作用不大”或“没作用”的总计超过半数。这说明虽然图书馆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密切相关,但很多学生对图书馆的了解和利用并不充分。

表27 您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开设信息素养方面的课程(如文献检索课等)?

表28 若学校将开设以下公选课,您会首先选择?

表29 就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而言,您认为自己最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信息素养课程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方式,上述调查显示,69.7%的学生非常希望学校能开设相关课程,在课程内容上,选择论文写作(35.4%)的比例较高,其次是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知识;就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而言,多数学生希望学习检索基本技巧(34.3%)和归纳总结检索结果(36.4%)。这说明大学生对信息素养课程的开设比较渴望,在学习内容上则更倾向于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方面,这些状况对于

我院今后开展文献检索课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 存在问题及对策

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敏锐度较强,但就其信息素养总体状况而言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普遍使用网络,但上网目的多以兴趣为导向,获取专业信息意识较薄弱,对有关学术的信息源掌握十分欠缺;信息知识获取途径单一,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严重不足;缺乏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信息加工、重组、创新等实际利用能力差强人意;缺少对信息道德及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知识产权和版权意识不强,极易造成信息行为的失范;对图书馆服务及其在信息素养培训中的定位不熟悉等等。根据上述问题,结合《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5]中关于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规定,今后可采取以下措施提升我院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一) 完善图书馆信息素养培训体系。目前我院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养培训方面主要方式是新生图书馆教育、一小时讲座及学生劳动实践课,都取得了一定效果。除此之外,今后应考虑建立在线信息素养培训平台,采取网上授课、网上答疑、网上测试的培训方式;同时将相关培训课件放在网上,供学生自行借阅和下载。

(二) 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宣传力度。近几年我院图书馆加快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的步伐,现已购买多个中外文数据库,如CNKI、读秀、新东方等,但调查发现这些数字资源利用率并不高,今后可采取更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如印制发放信息资源使用指南;邀请数据商到校培训;举办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大赛等,让学生了解并会熟练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满足个人的信息需求。

(三) 开设适合我院实际的文献检索课。图书馆2012年曾以选修课方式面对全校学生开设过文检课,但学生选修情况并不理想。对此,首先应考虑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学校应考虑将信息检索课提升为必修课,凸显该课的地位,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结合其专业特点与科研方向进行分层次教学,如针对大一、大二学生的文检课应注重强化信息素养知识及网络检索技巧,对高年级学生则侧重于论文写作与资料查找等。

(四) 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信息法律法规意识。定期开展信息道德讲座。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向学生展示正确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途径,培养他们辨别信息真伪优劣的能力;在文献检索课中适当将信息道德意识、信息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等内容贯穿其中。

[1]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lReport [2014-3-15].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acrl/publications/whitepapers/presidential.cfm

[2]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The Prague Declaration:“Towardsan Information Literate Society”.[2014-3-15].http://portal.unesco.org/ci/en/file_download.php/0fee090d5195b370999e02f7b2f5d52bPragueDeclaration.pdf

[3] 孙丽芳,陈豪慧.高校信息素质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 清华大学.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2014-03-16].http://edu.lib.tsinghua.edu.cn/InformationLiteracy/

[5]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2014-03-16].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3/4/25/art_4602_338.html

(责任编辑 杜华)Empirical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Take Jining University for Example

Zhang Yingying
(Jining University Library, Qufu 273155,China)

Taking the students of Jining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ing objects, the author used the statistical data toanalyz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of Jining University. There are eight aspects, includingstudents’ information attention, information needs, information source selection, information evaluation, informationusage, information ethics, information security, library and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theauthor found several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Jining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education as well as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college stud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library

C40文献表识码:A

1004—1877(2014)04—116—05

2014-04-06

张莹莹(1981-),女,山东济宁人,济宁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信息素养。

猜你喜欢

济宁问卷图书馆
济宁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山东济宁卷
济宁玉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图书馆
问卷网
路过济宁(组诗)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