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坦克歼击营的战术与编制

2014-02-14木叶君山史放

现代兵器 2014年1期
关键词:拖车步兵卡车

木叶君山+史放

美国坦克歼击车以消灭敌军坦克为己任,其战术座右铭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发现、打击、摧毁。不过,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美国坦克歼击车的参战过程同样如此。那种理想意义上的对敌坦克的阻击场面相对而言并不太多见,其自身战术的异变可以说是实战瞬息万变情势的一种客观体现。

在坦克歼击车的初生阶段,美军的战术理论明确:坦克歼击车部队以营级规模投入交战,作为军或更高一级单位的战场预备队;在实施动态防御中,坦克歼击车应以最快速度奔赴一线,在己方阵地被突破前抑制敌方装甲部队攻击势头;在参与进攻时,应伴随本方坦克部队行动,提供强大火力支援,压制敌军的装甲目标。关于坦克和坦克歼击车的分野也有着清晰的界定:坦克用于突破而不主要用于对付敌坦克,坦克歼击车则负责攻击敌坦克。美军第一份有关坦克歼击车的战术教条包含在1942年6月发布的FM 18-5号战术手册中,其中明确规定“坦克歼击车部队的任务只有一个……摧毁敌军坦克”。这份教条内容重点强调了坦克歼击车的机动性,也即“具备超过敌坦克的运动能力”,而这一点的重要性超越对火力和防护力的追求之上。

当美国坦克歼击车首度投入北非战场之后,情况却并不如训练场上所呈现的那样。首先,以营级规模投入作战几乎不可能。虽然北非提供着适合营级坦克歼击车行动的开阔地形,但是加入战斗的几个坦克歼击营都是被切分为连级甚至排级的小规模来支援同样小规模的步兵单位,进行相对零散的战斗。在不得不承担的多样化任务中,坦克歼击车那种理论上的“只要凭借速度运动到理想位置,充分隐蔽自己,然后伏击敌坦克”的战术定位在大部分时间里无从兑现。实际上,只有第601营曾在个别战例中证明坦克歼击车这一“初始战术”的价值。

总的来说,各坦克歼击营在北非的表现不佳。这当然和这支初上战场的部队缺乏与之配套的行之有效的战术体系有关。各营是在被拆散使用的过程中尽力摸索着合适的战术,而除了第1步兵师的个别单位之外,没有哪个步兵单位在北非能做到与坦克歼击车有效协同。另外,M3和M10较高的轮廓无法在沙漠地形中进行有效隐蔽,对自身作战不利。而北非的大片开阔地使得敌坦克不必拘泥于行驶在公路的“狭窄走廊”上,也不利于坦克歼击车对其实施有效阻击。

和一望无际的北非看似有利于坦克歼击车行动正相反,美国坦克歼击车的下一个舞台意大利半岛充斥着限制其活动的各种地理因素:山峦、茂林、溪流、沟渠、围栅、堤岸。尽管如此,坦克歼击车在遂行反坦克、支援步兵、伴随本方坦克等任务中还是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坦克歼击车同步兵的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前者在许多场合都成为后者的力量倍增器和战场保护神,而后者也反过来提高了前者的战场生存率。在围绕着“哥特”防线的艰苦拉锯中,很多时候步兵如果得不到坦克歼击车的支援简直寸步难行。也正因如此,坦克歼击车才成为美国大兵们由衷信赖的“伙伴”。

伴随坦克作战的战术也得到了完善。在北非,美军坦克指挥官们习惯于把坦克歼击车直接当成坦克来使用。但是在意大利,他们逐步认识到坦克歼击车不应该在进攻中直接伴随坦克,而应该作为第二梯队。第5集团军的报告恰当地总结道:“在适合装甲车辆行动的地区,坦克歼击车和坦克的理想搭配比例应该是1个坦克歼击车排配合1个坦克连作战。”对此,美军还摸索出了一种两者搭配的理想攻击队形,那就是侦察排置于最前,其后跟进机动的炮兵观察哨,然后是坦克和步兵,最后压阵的乃是坦克歼击车。

全方位出击

德国装甲部队在意大利多以5~10辆坦克的小规模集群参战。这改变了自1940年西线闪击战以来德军给美军留下的大规模装甲“拳头”的印象,也促使以阻击这种“拳头”为己任的坦克歼击车的战术做出相应调整。诺曼底登陆后不久,美军即发布修订版FM 18-5战术手册。其根据北非和意大利战场上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对连和排级坦克歼击车作战发出了明确指导。这份教令的内容可谓事无巨细,不仅对坦克歼击车的作战有着详细要求,对于构成坦克歼击营的各辅助单位,比如保障排、侦察排和工兵排等的任务也有单独规定。

修订版手册依旧着重强调坦克歼击车发挥其速度优势,至于提高战场生存力,则要依靠“掩护和隐蔽”。在作战时,要求连长将两个排前置,第三个排置于后方担任预备队。敌目标接近时,先由其中一个排开火,另一个排视情随后再开火。在进入设伏阵地的理想状态下,要求坦克歼击车就在预设位置上射击,直到这个位置已经暴露后再行转移,修正了1942年版战术手册中所做的“打了3~4发后便应主动转移位置”的规定。该手册还强调了多兵种协调的重要性,“(坦克歼击车)并不胜任独立行动,应谋求与其他兵种密切协同”,“考虑到敌坦克往往伴随步兵行动,因此坦克歼击车也应该寻求附近步兵部队的配合”。另外,新手册还明确了不执行反坦克作战时坦克歼击车的其他任务,比如提供直瞄和非直瞄火力支援、拔除坚固据点、伴随步兵等等。

恰如这份手册所提到的,从法国北部到德国腹地,美国坦克歼击车承担了多样化的任务。在和德国坦克交手时,坦克歼击车的战术往往是寻机打击目标的侧面或后部,以此来避开其正面装甲。对于“黑豹”,坦克歼击车部队总结道:居于我军推进方向上的防御位置中的“黑豹”极难对付,而当其主动进攻时,则难免会暴露它的侧后方。对于“虎”式,坦克歼击车部队总结道:“虎”式的装甲很坚固厚重,但其速度很慢,而且它们在击发88毫米主炮前必须停下来以获得稳定的瞄准。坦克歼击车应在这时保持冷静,等“虎”式停下来准备开火的时机,然后瞄准其炮管下方(面对“虎”式正面)或瞄准其负重轮上方(面对“虎”式侧面)开火。请谨记,移动中的德国重型坦克并不可怕,只有当它们停下来时,威胁才一触即发。

在西北欧战场上,坦克歼击车和步兵在彼此磨合中也已经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法:坦克歼击车跟在步兵身后450~750米处推进,以火力扫平步兵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任何障碍,步兵则压制那些威胁坦克歼击车的敌方反坦克火力点。一份战地报告记录道:“坦克歼击车火炮的高初速和低伸弹道非常适合用于压制敌火力点。坦克歼击车的到场往往令敌人沮丧,而令本方步兵士气大振。”在向德国本土的进军过程中,步兵们遇到的显著障碍就是构成所谓“西墙”主体的碉堡群,而这些也被交由坦克歼击车来处理。突击“西墙”的一线步兵营都配有1个坦克歼击排,这些坦克歼击车通过无线电直接由步兵实施控制。据统计,在910米的平均射击距离上,坦克歼击车每发射10发炮弹就能够击毁一个小型暗堡,或令大型暗堡里的守军被迫投降。endprint

如果条件允许,1个坦克歼击排的4辆坦克歼击车将同时参与攻击,可令效果倍增。具体做法是:以1辆实施炮击、2辆担任掩护、1辆预备待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炮击暂时无法打穿碉堡,也足以影响德军开火,从而令协同作战的步兵可以摸到碉堡的射击死角实施爆破。后来,坦克歼击车还发现打击碉堡和对付坦克有异曲同工之处,选择射击碉堡后部的进出口位置最易得手,往往一二发高爆弹就能令里面的人放弃抵抗。

反坦克和协同步兵之外,坦克歼击车的另一项重点任务是实施炮火压制。诺曼底之战中,美第8军所辖的坦克歼击车部队所打出的炮弹中,有多达87%是用于非直瞄射击。而一份综合统计更表明,美国坦克歼击车在欧洲战场上每发射1发穿甲弹的同时就要发射11发高爆弹,生动地表明这些为反坦克而生的坦克歼击车的主要功能已经异化为战场支援和火力压制。而在扮演这样的“移动炮兵”时,坦克歼击车的战术同样显得很灵活。一个恰当的例子出现在1945年2月,当第19军对罗尔河发起两个步兵师规模的攻击时,负责提供炮火支援的各坦克歼击排先以每小时100发的速率开火压制对岸目标,然后在步兵成功渡河后按照其召唤转入直瞄射击,精确拔除残存的火力点。

编制机构

最初,美军坦克歼击车部队的基础编制单位是营,数个营构成一个所谓的“群”。随着战事的进行,营这一级编制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坦克歼击车多为分散使用的特点使得“群”的概念逐渐淡化。

战争中,美军相继编成73个坦克歼击营。其中,最初的那一批都是由原属各师的反坦克部队改编并重领新番号而成。当时番号规则如下:由步兵师转来的为600系列,由装甲师转来的为700系列,由炮兵部队转来的为800系列。另外,还会在番号数字后加上(T)或(SP)以表明是牵引式营或机动式营。值得一提的是,还产生过数个完全由黑人战士构成的黑人营。在陆军所编组的最初一批坦克歼击营中,就包括有两个黑人营,之后在1942年和1943年又分别创立了4个黑人营。其中,数个黑人营参加了实战,更有1个营成为美军史上第一支获得“杰出部队嘉奖”殊荣的黑人部队。在坦克歼击车部队中编组专门的黑人营是美国战争部反种族歧视的直接结果,这在种族歧视依旧盛行的二战美军中确实很少见。不过,由黑人车组操纵的坦克歼击车倒是和美国坦克歼击车部队的徽章图案相吻合:一只口咬坦克的黑豹。

就坦克歼击营的具体编制而言,美军在1941年12月首度发布这支部队的编制时有三种方案,其中两种称作“轻装”营,一种称作“重装”营。“轻装”营下辖3个连,每个连有12门牵引式或机动式37毫米反坦克炮;“重装”亦下辖3个连,每个连有4门机动式37毫米反坦克炮和8门机动式76.2毫米反坦克炮。1942年4月23日,美军发布新规取消“轻装”营,所有坦克歼击营均以新的“重装”营标准配备,包括1个营部直辖连、1个侦察连(含1个工兵排)、3个坦克歼击连。这样的配置结构也奠定了今后坦克歼击营发展的基础模式。这一编制在1943年1月得到修订,主要是取消或合并了部分单位,同时将营的编制人数减少了约四分之一。在诺曼底登陆前夕,坦克歼击营的编制情况再次进行了微调。

理论上,营以上的指挥层级还包括群和旅。北非战役期间,曾在突尼斯出现过第1坦克歼击群司令部。它实际上很难行使指挥职责,所起到的作用只是向军一级司令部提供有关坦克歼击车使用的战术建议而已——这些建议从未引起任何重视。从那时起到战争结束,先后有多达13个坦克歼击群司令部的名头相继出现在意大利和地中海战区,但是几乎没有一个发挥过什么实际作用的。

除了群之外,美军在战时只组建过两个坦克歼击旅的旅部。其中,第2旅始终留在美国,未经出发即告解散。剩下的那个第1旅被配属到巴顿第3集团军,唯一参与的指挥是在不列塔尼半岛战役期间,此后就和地中海的那些“群”一样悄无声息了。据说,旅部的那些参谋们后来在巴顿的司令部里充当“顾问”。

编制实力

下面来看一看美国坦克歼击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编制情况。

1942年6月的坦克歼击营下辖营部、1个侦察连和3个坦克歼击连。营部含指挥部、参谋排、通讯排、机械排、运输排;侦察连含连部、1个工兵排、3个侦察排;每个坦克歼击连含连部、1个轻型坦克歼击排(M6)、2个重型坦克歼击排(M3)。

构成全营主体力量的每个坦克歼击连的实力为:5名军官、181名士兵、5辆轻型装甲车、4辆M6型坦克歼击车、8辆M3型坦克歼击车、9支手枪、137支卡宾枪、40支步枪、6挺轻机枪、9挺重机枪、2辆摩托车、18辆1/4吨卡车、3辆3/4吨武器运载车、1辆2.5吨卡车。

全营的实力编成为:38名军官、860名士兵、31辆轻型装甲车、12辆M6型坦克歼击车、24辆M3型坦克歼击车、62支手枪、633支卡宾枪、177支步枪、32挺轻机枪、60挺重机枪、23辆摩托车、82辆1/4吨卡车、4辆3/4吨指挥侦察车、23辆3/4吨武器运载车、1辆救护车、1辆小型武器维修车、25辆2.5吨卡车、1辆10吨救援卡车、21辆1吨拖车。

1943年1月的坦克歼击营下辖营部、1个侦察连和3个坦克歼击连。营部含指挥部、参谋排、保障排、运输排;侦察连含连部、1个保障分队、3个侦察排;每个坦克歼击连含连部、1个保障分队、3个坦克歼击排(M10)。

构成全营主体力量的每个坦克歼击连的实力为:5名军官、128名士兵、2辆轻型装甲车、1辆装甲回收车、12辆M10型坦克歼击车、13支手枪、108支卡宾枪、12支步枪、7挺轻机枪、16挺重机枪、9具“巴祖卡”火箭筒、1辆摩托车、5辆1/4吨卡车、3辆1.5吨卡车、1辆2.5吨卡车、3辆1吨拖车。

全营的实力编成为:37名军官、636名士兵、6辆轻型汽车、14辆轻型装甲车、3辆装甲回收车、36辆M6型坦克歼击车、78支手枪、534支卡宾枪、42支步枪、35挺轻机枪、54挺重机枪、62具“巴祖卡”火箭筒、15辆摩托车、34辆1/4吨卡车、3辆3/4吨指挥侦察车、8辆3/4吨武器运载车、11辆1.5吨卡车、21辆2.5吨卡车、1辆10吨救援卡车、1辆1/4吨拖车、23辆1吨拖车。

1944年3月的坦克歼击营下辖营部、1个侦察连和3个坦克歼击连。营部含指挥部、通讯分队、保障分队、运输分队;侦察连含连部、1个工兵排、3个侦察排;每个坦克歼击连含连部(含保障分队)、3个坦克歼击排(M10或M18)。

构成全营主体力量的每个坦克歼击连的实力为:5名军官、130名士兵、12辆M10型或M18型坦克歼击车、13支手枪、67支卡宾枪、55支步枪、5挺轻机枪、10挺重机枪、9具“巴祖卡”火箭筒、1门迫击炮、8辆M20型装甲车、1辆M32型坦克回收车、6辆1/4吨卡车、1辆2.5吨卡车、1辆1/4吨拖车、3辆弹药拖车。

全营的实力编成为:35名军官、634名士兵、36辆M10型或M18型坦克歼击车、79支手枪、293支卡宾枪、283支步枪、30挺轻机枪、44挺重机枪、62具“巴祖卡”火箭筒、3门迫击炮、6辆M8型装甲车、30辆M20型装甲车、3辆M32型坦克回收车、48辆1/4吨卡车、7辆3/4吨卡车、6辆1.5吨卡车、21辆2.5吨卡车、1辆重型救援车、6辆1/4吨拖车、9辆弹药拖车、18辆1吨拖车。endprint

猜你喜欢

拖车步兵卡车
亲子运动拖车
忙碌的卡车
不值得帮助的家伙
步兵班前进第二季
儿童拖车
短文改错专项练习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