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陆海统筹引渤入疆 恢复罗布泊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探讨

2014-02-14霍有光

西部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资源利用罗布泊生态环境

实施陆海统筹引渤入疆 恢复罗布泊生态环境

建设工程的探讨

霍有光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社会工程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49)

摘要:渤海深深嵌入我国北方大陆540多公里,是大自然赐予中国的地利之源,有取之不尽的水资源。与国内其他跨流域调水方案不一样,引渤入疆旨在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不会改变我国陆地上任何一个地区原有水资源的数量。调水不会顾此而失彼,反而可为稳定、巩固和发展新疆以及盘活南疆的沙漠资源、光热资源、盐化资源、风电资源、煤炭资源、油气资源(含其他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改善沙漠的生态环境,遏止沙尘暴服务,为21世纪大力发展新疆循环经济建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罗布泊;陆海统筹;引渤入疆;资源利用;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TV6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论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时指出:要“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说明“陆海统筹”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实际上,与这一战略密切关联的问题还有201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粮食安全、耕地安全等问题。另一方面,我国西北有浩瀚而平坦的土地资源,光照充足,扩大耕地应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是由于干旱缺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劣,土地资源则难以开发利用。不难看出,所谓生态环境安全、人口安全、粮食安全、耕地安全问题,或曰打破制约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归根结底是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无疑,水资源是解决上述诸安全的基础。实现创新的关键是必须打破思维定势,陆海统筹,把目光投向大海。

一、新疆与吐哈盆地(南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缺水现状

新疆面积超过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6,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地均生态环境用水量”为全国所最低。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均降雨量只有11毫米,罗布泊地区空气湿度经常为零,由于干燥少雨,这里成为我国四大沙尘暴源地之一。2010年11月笔者赴哈密地区行署实地调研证实,哈密拥有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燃烧值超过六千多大卡,长期以来,一直苦于没有水来开发煤炭资源。但是千百年来,这里就是最注意节水的地区,发明了举世闻名的坎儿井。目前为了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农田已弃耕数万亩,计划拟再弃耕数万亩。另外,吐哈盆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吐哈油田采油初期,出油量可观。现在地下的压力变得很低,由于油层没有水来注水加压,产量已非常低下。

据有关资料披露:20世纪60年代,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700多条,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南疆的皮山、库车和北疆的奇台、木垒、阜康等地。其中以吐鲁番最多,约有1100多条,总长约5000公里。通过普查工作发现,坎儿井已减少到现在的614条,有1170条已经干涸。①卫星遥感监测数据表明,近几十年来,吐鲁番地区绿洲外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漠化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6.87%,而非荒漠化面积仅占总面积的8.8%。②吐鲁番地区机井数目逐年增长,透支了地下水。1950年,吐鲁番有耕地24万亩,现有耕地120万亩。1960年至1970年,10年间打机井3000多眼,目前有机井超过9000眼。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源迅速减少,坎儿井干涸。全区可利用水资源为11亿立方米,地下水减少至两亿立方米。③在一些河流的上游修建水库,大坝截流致使下游水源干涸。譬如建成柯柯牙水库、坎儿其水库,直接造成下游近百条坎儿井生存危机。④中石油吐哈油田开采油井,每年至少消耗吐鲁番水资源500万立方米,由于大量抽走了地下深水,也间接影响了坎儿井水源。⑤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周边冰川面积减小10%以上。预计天山山脉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天山南北两侧盆地的水资源总量将面临持续减少的趋势。

二、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生态环境,对巩固和发展新疆具有重大意义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南北最宽处600公里,东西最长处1500公里,面积约53多万平方公里。罗布泊湖盆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端,范围基本以800米等高线为界,呈椭圆形洼地,走向东北~西南,东西长210公里,南北宽130公里,总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据当代研究成果,罗布泊湖心“大耳朵”是罗布泊水面不断收缩的结果,范围是罗布泊洼地中海拔高度低于780米的最低部分,测量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

罗布泊20世纪30年代仍有近4000平方公里的水面,1972年后彻底干涸。历史演化表明,塔里木盆地下游罗布泊逐渐干涸与荒漠化日益扩大与上游绿洲经济呈正相关性:

(1)人口变迁情况。新疆地区的人口,1830年约有170万左右,1902年达到207万人,1949年增至433万人。从解放后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全疆人口1953年为478.36万,1964年为727.01万,1982年为:1308.15万,1990年为1515.69万,2000年为1845.95万,48年间人口增长了2.8倍。新疆作为全国人口增长较快的省区之一,除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较高外,由人口迁移带来的机械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又如,塔里木河流域包括阿克苏、喀什、和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五个地(州)的42个县(市)和生产建设兵团4个师的55个团场,2005年流域总人口943.2万人。——即仅塔里木河流域2005年的人口,就比全疆“1949年433万”增长了一倍还要多。

(2)绿洲扩大情况。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局2003年3月提供的数据,“新疆的绿洲面积50多年间也从1.3万平方公里增长到7万多平方公里”。——也就是说,50多年间新疆绿洲面积扩大了5.38倍。据乔旭宁等(2011)介绍:“塔里木河流域是典型的农业区,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总量的90%以上。从整个塔里木河干流区来看,为了满足新增耕地的用水需求,上游下段和中游乱扒的引水口多达300余处,致使下游来水量急剧减少。1956-2006年,上游区域耗水量所占比重由26.4%迅速增加至58.7%。”“从时间序列上看,绿洲经济与耗水量的综合关联度由20世纪50年代的0.61达到了2001-2006年间的0.97,达到了高度相关。”

(3)塔里木河下游段(部分)位于新疆尉犁县和若羌县境内的恰拉至台特玛湖之间,主河道全长428公里。由于建成大西海子水库,将塔里木河干流来水全部拦截,形成下游500多公里绿色走廊断流。塔里木河干流全长1321公里,20世纪上游阿拉尔水文站(1957-1981年)年均流量大约是49亿立方米。而下游恰拉水文观测站观测数据表明,塔里木河水已由20世纪50年代来水13.53亿立方米减为90年代的2.99亿立方米。——也就是说,20世纪90年代经过下游恰拉水文观测站的塔里木河流量,只是20世纪50年代来水量的1/5。

国家为了开发罗布泊钾盐矿,专门设置了罗布泊镇。罗布泊镇辖区面积5.2万平方公里,罗布泊水面曾是以色列死海面积的10倍,盐化资源、光热资源、风电资源、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等都比以色列大得多,唯一短缺的是水资源。塔克拉玛干沙漠曾经是水草茂盛、林木葱茏的动物乐园。引渤入疆恢复干涸的罗布泊,就是在不改变塔里木河上游绿洲经济既定事实的情况下,如果通过陆海统筹,为罗布泊从外域调来50亿立方米水(为南疆增加了一条相当塔里木河的水资源),虽然不可能恢复塔里木盆地渐新世时期的胜景,但并不违背自然界存在演化的规律,不仅能够再现并远远超过当年的楼兰胜景,而且对改善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遏制罗布泊地区的沙尘暴,稳定、巩固和发展边疆地区以及盘活新疆的沙漠资源、光热资源、盐化资源、风电资源、煤炭资源、油气资源(含其他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均具有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

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的目的是:(1)以海水作为生态水填充沙漠中干涸的盐湖,大面积地镇压沙尘源,遏制沙尘暴;(2)利用沙漠丰富的太阳能,将海水蒸发为水汽,增加露水与降雨(转化为淡水),湿润北方气候;(3)发展海水养殖业与海水种植业(嗜盐作物);(4)营造多梯级的人造海,逐级浓缩盐类资源,发展盐化产业;(5)依托人造海获取淡水(如冬季采冰),发展采矿产业、热电产业、海水淡化产业(利用发电厂余热)、煤化产业、风电产业,为加快新疆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安排就业人口提供强大的动力;(6)盐只有达到饱和浓度时才能够结晶,调水沿途不会出现所谓的污染问题,即便结晶,也只能沉积到盐湖里,这数十亿吨盐类资源,不过是增加了罗布泊的盐矿储量而已,可留给子孙后代发展盐化产业。

三、破解南疆地区经济、生态环境建设缺水问题的对策建议

塔里木盆地拥有浩瀚而平坦的土地资源(近7.5亿亩),光照充足,就像塔里木盆地上游地区为什么能够不断扩大绿洲经济规模一样,只要有水就会有生命,下游地区也能发展新的绿洲经济。陆海统筹、引渤入疆,可以为21世纪解决中国水安全、粮食安全、人口安全、耕地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开辟新途径,为发展新疆循环经济建立坚实的基础。

1.引渤入疆、恢复罗布泊,建设“西气东输工程”的“逆向工程”

该工程既能大大提高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水平,又能为企业带来理想的投资项目、拉动经济持续增长,为西部大开发注入强大的推力。工程思路是:从天津附近的渤海口取水,通过管道分级提升到海拔1280余米(1立方米水,每升高200米,需1度电;升高1400米,耗电7度),登上我国第二个地理台阶,进入黄旗海(海拔1264~1266米),形成2000平方公里的湖泊。然后修建管道或防渗渠道,采用若干小提扬(10~20米)工程+长距离自流的办法,穿越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河西走廊戈壁(可将沙漠中干涸的盐湖串联起来,形成串珠状人造海,即:→○→○→○→○),由天津至疏勒河全长1900公里,然后利用疏勒河(阿奇克谷地)自流入罗布泊。整个调水线路始终与东西走向的山脉平行(没有隧道或穿插工程),施工地形非常平坦,并且不是传统的草原或农耕区。(图1)

图1 霍有光先生的调水路线:天津—黄旗海—疏勒河故道—罗布泊。

罗布泊具有独特的天时与地利。它深深嵌入亚洲腹地,东缘至少低于河西走廊(孔道)500米以上,北缘是高耸的天山山脉(以及走廊北山),南缘是巍巍的阿尔金山脉(以及祁连山)与昆仑山脉,盆地浩瀚而平坦,许多山峰高出被围限的盆地3000~4000米,甚至5000~6000米。这种沙漠低、周边高的“两山夹一盆”的地貌景观,孕育了独特的气象特征。恢复罗布泊后:①可增加湿地和露水,湿润了周边环境。②形成局地水汽资源,可提高就地降雨的几率。③利用“两山夹一盆”的地貌特点,罗布泊蒸发的大量水汽,无论是向北吹,还是向南吹,都能因“高山的水塔作用”形成降雨,雨水将利用两山的河流(如孔雀河、若羌河、米兰河、车尔臣河)回流到罗布泊地区。④渤海水作为生态水镇压罗布泊干涸的盐湖后,可以镇压沙尘暴。

2.依托罗布泊钾盐矿,为加快新疆城市化进程、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强大的动力

据悉,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在新疆罗布泊开发的钾肥项目近日已进入二期工程建设阶段,预计2015年钾肥年产量将达到300万吨,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硫酸钾肥生产基地;抵达罗布泊镇的铁路也已竣工。可见,依托罗布泊镇发展一个大型城市已具备了很好的基础,唯一缺少的是水资源。目前北京人均水资源在400立方米以下(一说人均只有100多立方米),若以400立方米为标准:(1)发展一个100万人口的城市,大约需水4亿立方米。再加上发展工业、工厂化农业、商业与旅游业等,需水4亿立方米。两者共计8亿立方米;(2)21世纪“引渤入疆”第一期工程,每年调渤海水50亿立方米,其中8亿立方米水维持100万人口的城市(含工业、工厂化农业、商业与旅游业)用水,42亿立方米用来恢复与维持罗布泊水面,那么依托罗布泊镇发展一个百万级人口的产业化城市是完全可能的。

3.变南疆煤炭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之道路

南疆拥有丰富而优质的煤炭资源,由于缺水无法形成产业经济链,关键是要找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突破口。南疆应以建立坑口电站为抓手,通过恢复罗布泊带动多种产业大发展。建立大型坑口电站,既能避免煤炭外运造成的交通运输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尽可能的在当地物尽其用,用发电余热淡化海水,可使煤炭燃烧的热能利用率由40%左右提高到80%左右,海水淡化成本则降低50%左右。形成煤炭资源、海洋资源和生态资源联合开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用电力发展石化(油气)产业、盐化产业,用发电余热淡化海水,为石化(油气)产业、盐化产业及其他新兴产业提供淡水的循环经济链,达到开发煤炭、防沙治沙、恢复生态、合理利用国土的目的。

猜你喜欢

资源利用罗布泊生态环境
三千年前新疆罗布泊的神秘部落
传奇罗布泊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探析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陕西本土资源与幼儿环境创设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