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生课堂写作能力

2014-02-13郭守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写作能力农村

郭守城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也就抓好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是,农村中小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大多数学生害怕作文,逃避作文。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他们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呢?笔者从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二十余年,现将课堂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 农村 中小学生 课堂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038-02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倍感头疼的问题。从目前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怕写作文,不爱写作文,愿意抄袭也不愿意去自己写。为什么?孩子们到底怎么了?是什么羁绊住了他们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对作文如此深恶痛绝?在课程改革、全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更加强调语言的服务性,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做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那么,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写作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作文自信心

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要从心理上使学生不再怕写作。首先要给学生自信心,采取多鼓励,少批评。在批改作文中,对写作差,不合要求的,切忌讽刺挖苦,应单独谈话指出存在的问题,多说鼓励性的语言,对写作有进步的学生要加以表扬,使他们对写作有自信心。其次通过课外阅读活动多多积累字、词、句、段、篇,培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学会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积极地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教师要从低年级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关注生活的习惯。学生有了观察习惯就会特别注意身边的事,无论事情大小,例如:小草发芽了,妈妈添了白发,母鸡下蛋、公鸡打鸣,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师生拣拾、处理、焚烧垃圾,同学在“小手拉大手,清洁进校园”等各项活动中有了进步等等,这一件件小事汇集在一起便在无形中创建了一个素材库,这仅仅是第一步,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学会选择,从中选择印象较深,影响较大的、具有特性的事例加以积累,学生可以借助写日记、记录片段等方式来积累素材,建立自己的素材集,这样丰富的素材集就可以渐渐解决学生无事可写的情况。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作文能力

1.课堂内读书。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教师努力研究教材,理解课文内容,精彩段落教师要背下来,做到心中有数。创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情境,然后,让学生兴致勃勃地预习课文,了解内容,字、句、文章要读的准确。接下来学生读得流利,理解内容,读懂文章,再细细的品味,欣赏精华,领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最后进行熟读,背诵精彩片段。

2.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给学生丰富的阅读材料,在班级设置图书角,提供大量的书籍。同时教给学生阅读材料积累语言的方法。多记好句子,写心得体会,扩展阅读范围,开展阅读交流。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对读书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读的多了,不但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丰富了感情,而且积累了作文素材,形成好的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还会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好词佳句,体会语言美,以及了解别人作品是怎样安排结构的,不同类型的文章所采取的写法不同,主要表达思想的侧重。为了让学生只要阅读就有所收获,我在实践中尝试着让低年级的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引领学生做好分类,明白语言描写的对象;让四、五年级的学生学做阅读笔记,主要内容的理解,情感的再现,语句的优美都在笔记之列,但却不死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取,比如在品读写景的文章可重点品读语言美;寓意深刻的文章重在借助理解重点词句品析思想内涵;写人的文章重在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还可以根据学生素质的不同因人而异,不强行求同,让所有参与阅读的同学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阅读质量和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材中有一些习作题目,让农村的孩子感到茫然,学生没有接触过,如:《假如我会克隆》,其中的“克隆”一词学生不理解,学生没有接触过怎能写出好文章呢?这样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前安排好预习,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有备而来,效果就会好得多,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避免因不懂而无话可说、可写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有了习作前搜集资料的习惯,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现今,在语文教材中开设了口语交际,编者的意图很明显,想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用规范语言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为学生学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愿意开口表述自己观点的意愿后,让学生在写作之前说作文,这样做并不是无目的的,学生在说时是经过课堂教者的启发,小组讨论、交流,这时学生作文思路也比较清晰了,学生表达出来后评议,会让小作者更好地审视自己的习作,进而在脑海中加以修改,这样学生在下笔时就会有谱了,提高了作文的质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六、培养学生勤于练笔的习惯,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喜爱写作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从读中获得材料,还要有勤奋的练笔和生活体验。为此,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提供学生的习作素材,创设最佳的写作情境是事在必行的。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兴趣盎然,体验深刻,写起来就有话可说,有情可发。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品味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怎能不愿意拿笔书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呢?

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仅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作文评比,还在学校的芳草地广播站的活动时间特意安排了作文展示台,这样一个能够展示学生原始作文的栏目,学生们都很喜欢,都能积极参加。每周都会在班级内部评选出两篇优秀日记展示到墙报的心声栏目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把自己日常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随时写下来。学生们课间围在那里品读、议论的场面很是喜人,学生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由于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这样一种主动练笔方式,因此,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而言之,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所以我自始至终都要求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教师的最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柳晓青.激发农村中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戴艳梅.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写作水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4,(24).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写作能力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