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吸烟患者戒烟方法的探讨

2014-02-13赵桂凤杨丽芳李占琼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大理戒烟成功率

赵桂凤,董 娇,杨丽芳,李占琼,赵 媛*

(1.大理学院护理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2.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3.云南省武警边防总队医院,昆明 65003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吸烟患者戒烟方法的探讨

赵桂凤1,董 娇2,杨丽芳3,李占琼1,赵 媛1*

(1.大理学院护理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2.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3.云南省武警边防总队医院,昆明 650032)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戒烟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12月在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随机抽取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吸烟者60人为研究对象,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例对照者(对照组)和30例干预者(干预组)。干预组接受系统的行为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系统的行为干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为期1年的吸烟情况跟踪调查。结果:干预组的戒烟成功率为63.3%(19/30),对照组戒烟成功率为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组的戒烟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rochaska提出的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模型、电话随访、运动指导、心理干预措施是提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戒烟成功率可借鉴和采取的有效措施。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戒烟;行为干预

吸烟是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戒烟是降低吸烟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直接有效措施〔1〕。鼓励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并与患者亲属配合找出诱发吸烟的影响因素,将其吸烟模式打破,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可帮助患者克服烟瘾干扰〔2〕。本文针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群体特点,以Prochaska提出的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制定出适合于此群体的戒烟方法,利用电话咨询,心理干预的手段对干预组实施系统的行为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至12月在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大理市男性吸烟居民且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入院的患者,年龄阶段为30~50岁30人、50~70岁30人,入选对象按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对照组(30例)和干预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接受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干预组以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模型为依据接受针对其个体行为特点的系统行为干预策略;对照组接受定期吸烟情况调查,最后根据随访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一年的随访期间,研究对象无退出以及失访的情况。干预组成功戒烟率为63.3%(19/30),对照组为36.7%(10/30),两组成功戒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50~70岁年龄段成功戒烟率为73.3%(11/15),30~50岁年龄段成功戒烟率为53.3%(8/15),两个年龄阶段的成功戒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0~70岁年龄段的成功戒烟率为53.3%(6/15),30~50岁年龄段成功戒烟率为33.6%(4/15),两个年龄阶段的成功戒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电话随访是一种比较有效且易于接受的戒烟教育模式,吸烟者从面对面戒烟服务和戒烟服务热线两者中进行选择时有75%~85%会选择电话咨询〔3〕。电话随访便于管理、操作和服务集中化,因此在地域、时间安排、工作人员配置与标准化培训、戒烟的服务质量控制以及系统评估方面都较容易控制,另外戒烟热线与面谈相比更符合成本——效益分析。在电话随访中我们最好选择电话咨询的方式,此方式可提高个体的参与率,闫育平等人的研究显示通过电话寻求帮助的吸烟者其戒烟率高于随机电话回访的人群〔4〕。

每一个行为转变的人都有需求和动机,行为发生与否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人们的行为意想,即是否有意图或打算采取行动〔5〕。何耀等人的研究显示,吸烟者的戒烟动机是影响干预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6〕。信念的确立和态度的转变是戒烟行为的动力,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并以此为动力可以促进行为的改变。对于干预对象行为态度的确立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应明确个体是否相信吸烟能导致对健康的危害,研究证实被试对象在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材料时表现为对恐惧图片和非恐惧图片的注意存在明显差异,威胁性信息更容易被个体注意到〔7〕。另一方面明确个体对戒烟结果重要性的评价,是否认为戒烟能使个体获得益处,以个体的行为态度评估结果为依据采取相应的行为干预措施。

行为改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构建的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对健康行为的预测、预防和干预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行为改变理论为基础的行为干预效果则更好〔8〕。在行为改变的过程中确定个体所处的行为转变阶段,根据个体行为特点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Prochaska提出的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干预组成员实施系统的行为干预,通过为期一年的行为干预,对照组和干预组戒烟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有计划的参加运动可以减轻戒烟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使戒烟变得更容易些。有国外研究者将运动与戒烟接合起来进行研究,他们认为尼古丁能刺激人体内释放多巴胺的量增加,使人体产生愉快感,而运动过程也能刺激人体产生更的多巴胺,使人产生愉快感。由于运动与尼古丁能产生同样的生理效能使人体产生愉快感,那么运动就有可能代替尼古丁成为一种新的刺激条件〔9〕。

个体对社交性吸烟的认知态度在吸烟启动、吸烟维持和尼古丁依赖阶段中起到重要作用〔10〕,有学者认为年轻的吸烟者更需要通过与群体保持一致的行为,而获得认同,因此戒烟行为更容易受到影响,戒烟不容易成功。但本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及对照组中50~70岁年龄组的成功戒烟率与30~50岁年龄组的成功戒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年龄对戒烟成功率并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所选定的研究对象为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有关,由于疾病的原因使患者对吸烟这一行为的威胁、严重性和效益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戒掉吸烟的习惯可达到增强自己的健康及获得较多益处的健康信念已基本形成。

〔1〕MARLOW S P,STOLLER J K.Smoking cessation〔J〕.Respir Care,2003,48(12):1238-1256.

〔2〕甘雁妃.健康教育对住院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116-117.

〔3〕贾会荣,张培玲.戒烟健康教育新模式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2):200-201.

〔4〕闫育平,董碧蓉,尹香利.戒烟方法的循证医学证据〔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118-3121.

〔5〕包家明.护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2-42.

〔6〕何耀,林大庆,姜斌,等.综合性医院开展戒烟干预方法研究的设计和初步结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2(2):192-195.

〔7〕王静雅.戒烟广告中恐惧诉求的效果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8〕孔浩南,胡俊峰.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0,5(3):219-222.

〔9〕陈薇.运动与戒烟的国外研究评述〔J〕.大众体育,2011,9(25):148-149.

〔10〕褚成静,张岚,杨彦春.成年男性吸烟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7):850-854.

*通信作者:赵媛,副教授.

(责任编辑 李 杨)

Smoking Cessation Method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ZHAO Guifeng1,DONG Jiao2,YANG Lifang3,LI Zhanqiong1,ZHAO Yuan1*
(1.College of Nursing,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 University, Dali,Yunnan 671000,China;3.Armed Police Frontier Corps Hospital in Yunnan Province,Kunming 650032,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ronic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 patients quit rate method.Methods:60 smoker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Dali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inpatients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2012.With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30 cases(intervention group)were as control group and 30 cases as intervention group.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in the system,while the control system did not receive it.Two groups of subjects were the status of smoking for one year following up.Results:intervention group quit rate was 63.3%(19/30); control group quit rate was 36.7%(11/30);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meaning,P<0.05.Conclusion:Intervention group quit rate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rochaska proposed 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 in stages, telephone follow-up,exercise guidance,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which may be the references or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moking cess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giving up smoking;behavior intervention

R473.5

A

1672-2345(2014)04-0076-02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4.024

大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KYQN 201037)

2014-01-09

2014-03-11

赵桂风,讲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理戒烟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做梦都要去大理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大理好风吹
戒烟文
想念大理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解读“风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戒烟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