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武术传播中的明星效应
——基于非功夫明星传播的思考

2014-02-12杜鹏英赵志丽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明星武术体育

杜鹏英,赵志丽

1 武术的传播

“文化的个性与独立,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立身之本。消泯了一种文化的特性与形态,就丧失了这个文化群体在人类社会中的存在地位与价值”[1]。当今世界,文化日益成为国际间竞争的软实力,因此国家不惜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创建文化强国。武术作为本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必须受到全中华民族的重视。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看,“体育文化运行规律一般包括:积累与传递,传播与渗透,融合与冲突”[2]。武术的积累与传递是历代武术人对其不断传承的结果;武术的传播与渗透为各地域、各拳种、各派系之间进行不断交流提供了可能;武术的融合与冲突为武术的不断发展、相互切磋、自主创新提供了保障。只有不断传承、不断交流、不断创新,最终才得以更好地弘扬我们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拳种林立、德艺双罄的中国特有的武术文化。从时空视角来讲,历史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和横向。纵向发展可以理解为积累与传递,而横向发展则可以理解为传播与渗透;从传播学视角来看,“一个基本传播过程的顺利完成,必须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传播者、讯息、受众。”[3]明星往往是传播的主体,即传播者具有突出的个人魅力、成功的影视角色,其有一定的观众群。讯息即传播媒介,包括了书籍、报刊、电视、影视、网络等,利用这些传播媒介对武术文化进行传播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想更大限度地发挥明星效应,就必须更多地将非武术明星吸收到武术运动中来,打造出一套全新的集武术、艺术、娱乐、舞台于一体的综艺明星秀电视节目,从而促进武术的大众传播和加快武术进入大众业余生活的步伐。

受众,则为广大人民群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武术早已淡化了其技击的本质特征,演艺、健身等功效不断被人们所重视。在物质生活得到一定保障之后,人类越来越重视其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武术作为重要的健身手段正在不断地被人民大众所接受,所以如何传播武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武术运动中来,发挥武术健身的实际功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 武术明星传播效应

所谓“明星”,“费斯克等在《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中这样定义:由于在银幕与其他传媒上的公开表演而出名,并被视为各种文化群体之内与之间重要象征的个体。”[4]其“效应”主要表现为其影响或产生的效果。“明星效应”是指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的统称。[5]结合传播过程我们可以得出:明星效应是作为主体明星通过传播媒介的中间纽带,对客体受众产生一定影响和实际效果。

中国武术在世界的传播,功夫明星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通过功夫电影,使更多的人认识武术,了解武术,喜爱武术[6]。武术界的明星可以分为竞技武术比赛的冠军明星、传统武术著名的拳师、武打影视明星三类。[7]

武术冠军明星,是一个竞技武术范畴的概念。是指在竞技武术大赛上经常取得冠军的优秀武术运动员,他们出身于武术专业运动队,经过十几年长期的专业训练,无论基本动作、难度完成率还是演练水平都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较高水平。专业武术冠军对武术的传播仅局限于武术专业内部,很多后辈武术运动员模仿和学习全国冠军某一动作或组合,已经成为专业竞技武术训练的常见手段。此类武术明星大多被专业武术人所熟知和传颂,很少被大众熟知。但这一类明星可以打造成为影视武打明星。如李连杰,赵长军,赵庆建,袁晓超,吴雅兰,周斌等。有些冠军退役后选择影视演艺界,有的则默默投身于高校或武术专业队,也都在一定时期内为中国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传统武术拳师,更多强调传统武术范畴,其表现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地域、某一拳种、某一派系武术造诣较为深厚的武术拳师,并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对各范围内的人民大众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从《中国武术史》中,不仅可以看出历史上著名拳师深厚的武学造诣,更能看出对某一武术拳种或武术思想的贡献,如岳飞,戚继光,霍元甲等。此外更多的传统武术拳师在民间,不同的地域人文风俗,造就了不同特色的武术,同样造就了不同的优秀拳种和套路,同时也造就了民间著名拳师。他们是某一固定区域内最有力的武术传播者。著名传统武术拳师承担着多种社会责任,如教拳育人、主持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地区名片等。在这一地域来讲,他就是武术明星。此类明星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少被固定区域以外的人民大众所认知,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以前。

影视武打明星,是随着近代社会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具有强有力的传播能力。此类明星出身于专业武术或半专业武术世家,或戏剧演员出身。现代传播媒介的高度发达,必将使得武术通过这一途径来传播。武术素材融入影视作品,不仅其文化和内涵得到实效性的表现,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接受武术成为可能。“影片《少林寺》为新中国的电影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部影片的播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习武热。”[8]武术通过影视来提高传播力度,影视通过武术来提高卖点和市场。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甄子丹这些武打明星不仅在国内知名度高,而且冲入国际市场,给世界人民带去了武术这一优秀的中国文化。武术功夫影视剧不胜枚举,带来的明星效应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也不乏有神化和肆意夸大武术功效的现象,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武术的认识有着反面和消极的影响。正面积极向上的传播内容会助长大众对武术的正确认识,能够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反面消极被神化的传播内容会干扰大众对武术的正确认识,使得更多人望而生畏。有些作品不乏刻意强化和扩大武术作用,缺乏高雅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看完给人的印象只有打打杀杀,这是影视功夫剧发展的一个误区,也对武术的传播产生了负面影响。

3 武术发展困境与武术明星效应

3.1 武术发展困境

在中国武术界,大家似乎已经认可了武侠小说、武术影视、以及武术比赛和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武术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相对于竞技体育、音乐、舞蹈、国画、京剧等中国特色文化,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最主要表现为——没人看。武术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当下武术比赛没人看的尴尬局面无疑不利于其发展。如何将武术改造成有人看、大家都喜欢看的运动项目,是当下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武术是我们本土产生传承下来的东方民族体育,我们不能与其他项目相比较,而必须用文化的视角,艺术的眼光去看待武术的发展。

3.2 武术明星效应相关研究

明星效应对武术传播相关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武术专业出身明星的研究。王岗,赵建宾在《武术传播中媒体的作用及偶像缺失的原因》中分析了中国武术发展缺失偶像,武术虽然在发展中有过偶像,但持续性不强,认为在传媒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武术的发展需要重新塑造偶像。[9]陈孝慧在《浅析中国功夫的明星效应》中对李小龙、李连杰两位功夫明星对中国武术在全世界的发展中做出的贡献进行了相关探讨。第九届中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上海体育学院杨文立,李建文等对武术明星效应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明星效应存在但社会影响力不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个人素养不足或负面新闻较多、前辈名人效应的不断减弱、后续明星发展的断层现象、与媒体结合不够、武术明星非良性的开发与塑造。”[10]此类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分析了武术明星对武术的传播,肯定了明星效应带来的传播结果是有效的。

但分析也发现,这里所说的明星均局限于专业武术运动员出身或经过专门武术训练的明星。

4 非武术明星效应对武术传播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传媒高度发达的社会,从无声电影到手机微视频,从武侠小说到影视功夫剧,科技无疑是第一生产力。面对网络高度发达、信息快速传播、民众审美意识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如何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充分发挥武术明星效应进行传播,是当今武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今是一个现代大众传媒时代,现代传媒的种种传播媒介是人们快速了解产品和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塑造偶像是现代传媒的重要特征。[8]武术做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多种传播媒介对其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如何更好地利用传播媒介,更大限度地发挥明星效应,将更多的非武术明星吸收到武术运动中来,打造出一套全新的集武术、艺术、娱乐、舞台于一体的综艺武术明星秀的电视节目,对促进武术大众传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4.1 电视节目传播媒介

法国思想家福柯曾经指出,电视的功能就在于挑起受众的欲望,它的承诺是放在遥远的未来,但是它的策略确实让受众在满足欲望的期盼中进行永无止境的消费——电视所强调的欲望使受众着迷,在观众期待满足欲望的希望中,电视在不断地推动着受众继续收看。[12]长时期以来,电视剧占据了很大空间,但近期以来,各种期播类娱乐节目层出不穷,其魅力还在于表现出来的亲和力。“亲和力”是能让别人感到亲切和放松的一种气质与魅力,能拉近受众、主持人和节目间的距离,使这三者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13]电视作为最为普及的传播媒介之一,早已深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借助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对武术进行传播,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当下风靡一时的各类娱乐节目,独特的魅力进入了人们的现实生活,相对电影、网络等媒介而言,电视是最普遍和最有群众基础的。“综艺体育就是借助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所举办的娱乐型体育赛事,是添加了综艺元素的大众体育赛事,如观众熟知的《舞林大会》、《中国星跳跃》和《星跳水立方》等。其中媒体通常作为赛事开发和开展的推手,电视+明星、综艺+体育为这类节目的两条主脉络。”[14]将武术打造成一台电视节目,使之能够融入到人民大众现实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4.2 武术传播优势分析

武术与舞蹈、跳水以及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较,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与跳水相比较,前者是非奥项目,后者是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明星跳水最初是从德国兴起的体育比赛类电视娱乐节目,跳水占据着竞技体育比赛国际和国内很大一部分观众,许多人看奥运会看的就是跳水。而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特有文化,武术的魅力不仅仅在简单的体育运动,更主要表现在其文化承载力和文化表现力。

(1)悠久的历史背景。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在火器武器出现之前一直作为重要的军事手段存在着,“兵者,国之大事也”。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流传至今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武术作为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形式,能够沿袭至今,与其本质属性——技击性有着密切的联系。那是一种克敌制胜、保家卫国的技艺,是一种能够救命的技术,所以无论沧海桑田,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与之相应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为人所传颂。

(2)坚实的大众基础。从体育视角看,竞技体育模式下的竞技武术,拥有各级武术专业队、武术学校等,各级别武术比赛近年来呈现出活跃的局面。社会体育表现为在武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拳种林立、派系庞杂的局面;民间武术团体、村镇武术协会都有着相当的习武人群;学校体育表现为各级学校相应的开设了武术课程,使得武术占据了学生中的部分群体。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传承中国武术,其大众基础非常坚实。

(3)雄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武技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汲取着来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同时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有别于外国武技的中国武术;再者,武术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不断地显现着中华文化之魅力。简单的一个抱拳礼,就蕴含着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精华。而习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手段。武术不仅能够磨练意志,还能造就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

(4)现实的健身功效。当今社会人们关注最多和最为关心的莫过于健康。健康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面对各种文明病、亚健康等现象,通过体育活动来提升人力健康资本,是一个非常廉价而且有效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武术慢慢地淡化了其技击性,其养生功效不断的被重视起来,例如太极拳的健身功效已经被医学界所证明。另外,武术健身不需要过多对场地器材,经费投入等依赖,开展比较容易。

(5)顿悟的艺术魅力。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审美意识也不断得到提升。从单一的对某一技术动作规格的要求到多元的意韵、表现力及音乐配合,为了适应舞台效果和观众需求,武术发展出了另外一个分支——竞艺武术。这是武术大师在面临武术尴尬没人关注的绝境中,创新出的一个发展方向。一种集舞台、灯光、音乐、武术于一台的武术表演形式逐渐将会得到更多关注。例如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以太极为素材的《行云流水》,吸引了无数观众青睐的眼光,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3 明星对武术传播的有效实施途径

综上所述,将明星、观众、武术通过电视节目这样一个途径有效地结合起来,完美的完成明星——传播者,通过节目现场——传播媒介,对广大观众——受众,进行武术传播这样一个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地在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传播武术,同时也能让大众对武术有了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认识。

(1)吸收非武术专业明星参与到节目中来。有一部分诸如歌星、影星等明星不同程度的都参加过武侠剧的拍摄工作,对武术有着简单的认识,这就使得此类节目有了一定的明星基础。他们所学的大多数是以简单的武术对打动作为主,平时也很少习练,只有在剧组需要的时候由武术指导来现场快速教授,更多强调武打动作。由专业武术冠军担任一对一教练,经过短时间的集中培训和训练,使得参与进来的明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武术功底和一定的套路演练。在这个过程中适当地加入武术文化内涵的渗透和教育,尤其是武德教育,使其自身在习武的过程中体悟武术之真谛。参加节目现场比赛,由武术大师或级别较高的武术裁判来担当评审委员,最后经过几轮比赛,确定晋级明星。观众不仅好奇,更是想看明星现场打拳。

(2)竞赛形式及内容。任何一种竞赛都需要规则来约束,不然就没办法评判。武术成绩评判本来就是主观性很强的,如何做到公平,公正,不仅是现场评审团要解决的问题,更是当代竞技武术裁判员队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然现行的武术竞赛规则在舞台现场对参赛明星来说是不必要的,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造,例如比赛时间,场地规格,动作难度分等。

参赛内容可设计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专业的武术套路,以简单但又不失武术魅力为主,要求参赛明星能够完成自己选择的武术套路,评判其动作规格和演练水平;第二部分由明星自主创新,可以配置音乐、灯光等效果,内容不因过分强调专业程度,让明星结合自身特色,集表演与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环节;第三部分则是对武术文化知识的考核,包括两类:第一类包括武术历史、武术典故、武术故事、武术人物、武术精神、武术道德、武术作品等。第二类包括武术物器层面(技术动作名称及含义)、制度层面(武术组织,派系及拳种知识)、核心层面(武术民族价值追求以及对人的精神价值追求等)。强调专业武术套路是为了坚守武术本质特性,强调竞艺是发挥其创新意识,强调文化是彰显民族传统体育之特色。每位参赛明星必须完成三个环节,决定晋级名额。

拉近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整个过程考虑如何充分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有两种方式来完成。一是观众评分。在成绩评定中不仅有专家评审,同时加入观众打分,包括现场(现场计分器)和电视机前(手机短信投票)观众评判结果;二是加入互动环节。包括冠军教练、专家、明星、主持人和现场观众当场交流,对武术文化和武术技术交流学习,使得武术能够切实地走进观众,让观众具体实践操作,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此外,充分发挥现代移动媒介便携的优势。“明星跳水秀节目,直接把明星平民化,节目现场和穿插播出的明星训练VCR(视频录像片段),更是展示了明星在面对跳水这一复杂竞技项目时,展示出的不同性情。”[11]同样在武术节目中也可以加入类似手段,展示出自强不息、磨练意志这一过程。

(3)聘请武术大师或优秀影视武打明星参与进来。说到武术节目,我们不得不提及《武林大会》。它是传统武术职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创新。节目期间不乏有武术大师来现场打分、解说以及讲解动作,但其表现效果往往令观众失望。

聘请优秀拳师和专业武打明星参与到节目中来,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目光,同时已能促进传播。让他们来评审、打分,加上观众评审结果,最后决定谁晋级,重要的是要体现公平竞赛原则。他们不仅担负评分任务,同时还要担负指导明星学习武术的过程。通过电视节目现场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使得明星知名度有所提高,同时使得广大受众对武术有了正确的认识,消除其原有的神秘、玄化等不良影响。借鉴《中国好声音》模式,让影视武打明星如李连杰,成龙,甄子丹等来担任武术导师,挑选自己相中的队员,通过短时期培训来参加节目现场比赛,让更多的草根武术习练者出名成为可能,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样的节目和传播过程将会缤纷呈现。

5 结语

通过全文论述,分析当下风靡一时的明星秀,提出打造一套全新的以武术套路为主要内容,以武术文化传播和技术传播为手段,集武术、竞赛、艺术、娱乐、舞台于一体的武术明星秀电视节目的构想,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关注,市场前景广阔。通过明星现场比赛这样一个途径,完美地完成明星——传播者,通过节目现场——传播媒介,对广大观众——受众,进行武术传播这样一个过程。对促进武术大众传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关注和认知武术,让武术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1]肖海鹰.“全球化”与“中心论”不是文化发展的未来路标[N].光明日报,1988-10-15.

[2]吕树庭,刘德佩.体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任光耀.体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约翰·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5]刘娟.新浪体育微博的“明星效应”探析[J].传媒观察,2011(5):40.

[6]陈孝慧.浅析中国功夫的明星效应[J].搏击·武术科学,2007(9).

[7]杨文立,李阳等.体育强国视野下武术国际化传播策略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7).

[8]罗亮.浅析传媒对武术运动发展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7(10).

[9]王岗,赵建宾.武术传播中媒体的作用及偶像缺失的原因[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

[10]杨文立,李建文,等.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1(2).

[11]许金砖,李怀仙.奇观与欲望——从传媒文化角度解读明星跳水秀节目[J].北京:现代视听,2013(4):48.

[12]孙英春.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范式[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13]牛光夏.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舆论领袖角色与平民服务意识[J].山东:齐鲁艺苑,2005(2):33.

[14]汤潇.综艺体育赛事运作推广研究——以《星跳水立方》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7).

猜你喜欢

明星武术体育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2016体育年
扒一扒明星们的
我们的“体育梦”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
谁是大明星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