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按摩配合康复操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100例

2014-02-07杨和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患肢上肢根治术

杨和珍

(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萍乡337055)

穴位按摩配合康复操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100例

杨和珍

(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萍乡337055)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康复操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影响,寻求早期康复锻炼模式。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做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康复操指导和锻炼,治疗组在常规的康复操指导和锻炼的基础上,增加肩井穴、曲池穴、合谷穴的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肢功能康复状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患肢的曲肘、外展及上举等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患肢的功能恢复达优率85.0%,对照组患肢的功能恢复达优率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上肢水肿为8.0%,对照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康复操能较快恢复患者上肢的功能,减少术后患肢水肿的发生,较快恢复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肿瘤;穴位按摩;功能锻炼;肢体功能

乳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1]。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由于手术切除的范围大,破坏了淋巴液的正常循环途径,术后如不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水肿,关节僵硬,甚至患侧上肢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因此,手术后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机体器官功能恢复和预防畸形的重要手段[2]。但目前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康复效果不满意,甚至会降低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参照中医学,在康复操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了穴位按摩进行康复锻炼。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肢的功能情况及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在我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做治疗组。治疗组年龄30~82岁,平均(50.48±13.0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0例,中学及以上40例;临床诊断:左乳腺癌42例,右乳腺癌58例。对照组年龄32~84岁,平均(55.38±11.4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6例,中学及以上34例;临床诊断:左乳腺癌48例,右乳腺癌50例,双乳腺癌2例。两组患者均没有沟通障碍,在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及肿瘤分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在进行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出院前给予康复指导。治疗组由专科护士在进行康复操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具体操作如下:

1.1.1 取穴方法 肩井穴:位于肩上,在大椎穴与肩峰外端连线的中点上;曲池穴:屈肘成90度,在肘横纹桡侧头稍外侧,与肱骨外上踝连线的中点;合谷穴:位于第一、第二掌骨之间间隙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虎口。

1.1.2 按摩方法 先是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穴位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分钟30次左右,按压的力量需要有一定的强度,穴位下面要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即有“得气”。先从肩井穴,再到曲池穴,左后合谷穴,每个穴位按摩五分钟。最后每个穴位揉捏拍打各五分钟,从上到下。术后第一天开始,每日早晚各一次。按摩天数为15~20天。

1.3 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1d患肢的屈肘、外展及上举功能,评价患肢的功能。包括屈肘、上肢外展、上肢上举状况。上述3项都达优的评为优,至少有一项不达优,没有出现功能差的评为良,只要有一项功能差的评为差。

①完全伸直后做屈肘运动,正常手可触及同侧肩部,范围135~150。优:前臂向上臂靠拢前臂与上臂呈30。良:前臂与上臂呈30~60。,差:前臂与上臂呈60~90。。②上肢外展:上臂由中立位逐渐向外离开躯体,正常为90。。优:达75~90。,良:达60~75。,差:≤45。。③上肢上举:以外展为基础,肢体继续向上运动,正常可达180。,优:达150~180。,良:达120~150。差:达90~120。。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1d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为上肢水肿的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均采用χ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21d患肢功能的评定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21 d患肢功能的评定状况(n)

2.2 两组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状况比较 见表2。治疗组术后上肢的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患者术后21d患肢功能的恢复状况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见表3,其中两组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水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穴位按摩是中国古老中医学诊断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中医认为,在人体正常状况下,人体机能是阴阳平衡的,经络气血是通畅的[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除切除病变乳腺外还加腋窝淋巴组织整块切除,由于手术切除的范围大,破坏了淋巴液的正常循环途径,可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同时手术疤痕的收缩会影响静脉血管的回流,引起神经的刺激,使患者减少了手术侧上肢的活动,因此或多或少要造成上肢的水肿[4]。而淋巴的回流要靠血液的回流来代偿。因而乳腺癌手术后人体生理功能失调或虚弱,邪气聚集,便会使阴阳失调,经络不顺,气血不通,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产生。通过穴位按摩,可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从而加速上肢的血液回流,防止或减轻上肢水肿的发生。肩井穴主治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曲池穴名属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主治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上肢痿痹;合谷穴名属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主治齿痛、手腕及臂部疼痛、通过增加上述穴位按摩,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再者,通过穴位按压,可有效地抑制术后伤口疼痛,增加上肢的运动量,促进伤口愈合。乳腺癌术后患肢经常发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力下降,持重受限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65%[5]。通过穴位按摩,再加上康复操的配合,循序渐进的肩关节的运动训练可使手术区的疤痕松解,皮肤弹性增加,使肩关节的活动不受限制,防止肩关节僵硬,提高肩关节的活动度及灵活性;从而促进肩关节及上肢功能的恢复,使患者能较快恢复自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穴位按摩可舒经、通络、消除病灶疼痛,解除肌肉痉挛,促进损伤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起到“袪瘀生新”的作用,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既治标又治本,做到了标本兼治,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

[1]曾繁文,刘占杰,王立丘.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防治措施[J].河北医药;2000.22(12):920.

[2]马双莲,丁朗.临床肿瘤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88.

[3]王新华.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曲智勇.上肢及手功能的检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356.

[5]潭爱梅,吴月凤,玉梅,等.康复训练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25.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1.039

1672-2779(2014)-01-0063-02

��杨 杰 本文校对:陈玉梅

2013-11-14)

猜你喜欢

患肢上肢根治术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