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4-02-06王菊珍谢秋菊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眼科科教科409099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1期
关键词:眼压青光眼原发性

王菊珍,谢秋菊,刘 华(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眼科;.科教科 409099)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青光眼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青光眼的特征为视神经萎缩及视野缺损,目前公认为心身性疾病之一。其主要危险因素为眼压增高,治疗不当或治疗延误会导致患者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除患者解剖结构上眼部出现病变及患者自身遗传因素以外,患者心理因素也成为原发性青光眼发病的主要原因[2]。焦虑与原发性青光眼密切相关,患者紧张、焦虑心理会导致眼压升高,加重患者病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对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护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眼科住院的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其中男43例,女77例,年龄45~82岁,平均58岁。120例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且排除以下情况病例[3]:患者同时并发有其他影响视功能的眼部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无行为能力不能配合心理护理和疏导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60例,其中试验组高中以上文化18例,高中以下文化42例;对照组高中以上文化15例,高中以下文化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家庭经济状况和文化教育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眼科护理和功能恢复性治疗。

1.2.2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在眼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1.2.2.1 心理护理干预 医护人员在接待患者时要热情、和蔼,对病情、治疗方法进行讲解,排除患者的陌生感和孤独感[4]。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患者精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每天适当做放松运动,配合优美、舒缓的音乐,逆转调节患者负面情绪。

1.2.2.2 环境护理干预 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住院氛围,保持病房通风良好、整洁、舒适、光线柔和,让患者感受到温馨和舒适。根据患者视力受损情况增加病房内的辅助设施,如床围档和手杖等安全设施。

1.2.2.3 认知护理干预 科室采取定期组织青光眼的健康讲座、专家座谈、宣传画、健康教育处方等,在病房及走廊的墙壁醒目位置张贴有关青光眼的宣传画,讲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常识,宣传画册要考虑到患者视力情况。为患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了解青光眼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健康指导、出院注意事项等。

1.2.2.4 行为护理干预 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过分激动。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倡食用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畅通,防止因便秘导致眼压升高;控制每日水的摄入量在1 000~1 500mL,一次饮水不要超过300mL[5],因为一次大量饮水会使眼压升高;禁烟限酒,不摄入含咖啡因较多的食物和饮品,防止因交感神经兴奋房水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眼压升高;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较高的睡眠质量。

1.2.2.5 健康信念干预 要根据患者年龄差异、病情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健康信念教育,使患者坚信掌握健康知识、改变不良行为对疾病康复和预防的积极作用,使其树立健康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进早日康复。

1.3 评价标准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焦虑自评定量(SAS)评分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估[6]。SAS表包括20个项目,应用分级评定的方法,分级为1~4级,对应分值范围为20~80分。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按照睡眠质量的主观感觉进行评分,满分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睡眠质量越高[7]。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资料以x±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焦虑情况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都有所降低。SAS评分试验组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x±s,分)

2.2 患者睡眠质量情况 两组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后,试验组的睡眠质量[(8.21±1.2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6.23±1.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33 2,P<0.05)。

3 讨 论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在疾病发作前大多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或心理创伤。因为心理因素使眼压升高,导致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本院经临床实践总结:通过心理护理干预、环境护理干预、认知护理干预、行为护理干预、健康信念干预综合性护理对提高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进行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为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当患者的心理状态处于稳定、愉悦时,会促使整个躯体处于良好状态,最终形成良性循环,使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得到有效控制,并且促使眼部功能逐渐恢复。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语调要温柔,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适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热心帮助解决患者遇到的困难,让患者切身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她)的关爱,消除患者的紧张陌生感。让患者接受青光眼为终身性疾病这一事实,作好长期与疾病抗争的心理准备。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心理状态等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4]:如科学饮食、戒除烟酒、保证睡眠时间,正确用眼,避免视疲劳,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在暗处久留、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减少青光眼急性发作等[5]。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教会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和技能[8],指导患者要控制好眼压,做好对眼压的定期自测和记录,防止眼压升高,使青光眼进一步发展,再度损伤视力。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包括滴眼药的时间、用药次数和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青光眼相关知识水平及自我护理能力。平常的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但是要保证营养,提高自身机体的抵抗力。失眠也会导致青光眼的加重,治疗、护理工作要集中进行,防止不必要的打扰影响患者休息。对于失眠严重的患者要加强舒适护理,睡前温水泡脚使患者放松心情,尽快入眠。在患者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遵医嘱及时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并且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加强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以取得家属的理解、信赖、支持与配合。鼓励患者亲友及同事来院探望,取得社会关系人员的支持,消除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焦虑感,减少其对治疗的抵触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研究证明,心理应激反应是原发性青光眼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其可导致患者眼压升高从而使视神经受到压迫,损害患者的视力和视野,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1]崔从先,王磊,王卫红.对青光眼病人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2,12(26):3390-3391.

[2]俞叶.青光眼术后高眼压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8):73-74.

[3]罗海燕,杨帆.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前焦虑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0,17(9A):21-23.

[4]蔡虹萍,俞孝芳.健康信念模式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2,11(9):890-891.

[5]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96.

[6]王佳薇,覃竞燕,张艳,等.临床路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6):594-595.

[7]刘海燕.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1):69-71.

[8]舒苏凤.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青光眼病人遵医行为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5-46.

猜你喜欢

眼压青光眼原发性
青光眼问答
改善青光眼 吃什么好呢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青光眼“未病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