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8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

2014-02-06冯体玉张惠琴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514031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1期
关键词:微柱血型游离

冯体玉,张惠琴(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514031)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由于胎儿与母亲血型不相容,胎儿的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中,致使母体产生相应的IgG抗体。该类抗体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的红细胞,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溶血现象,从而出现溶血病的症状。HDN的血清学检测主要采用“三项试验”,即直抗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释放试验(抗体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微柱凝胶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且易判读的优点,本实验室采用此方法对本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检测的48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测与统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出生1周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的血液标本2mL,用EDTA-K2抗凝全血,抽血后即时送检即时检验,3h内完成。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溶血病微柱凝胶检测卡、6%牛蛋白血清标准、TA-3A型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和FYQ免疫微柱孵育器购自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BO红细胞购自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1.3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

1.3.1 ABO和Rh血型鉴定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将患儿待检测的红细胞用生理盐水配成1%的悬液,然后取50μL加入溶血病检测卡Ⅰ内,用TA-3A型血型血清多用离心机离心5min(900r/min,2min;1 500r/min,3min),取出判读结果。

1.3.2 游离试验 取溶血病检测卡Ⅱ,在1、2、3孔各加入患者血浆50μL,再分别加入50μL 1%的A、B、O标准红细胞悬液。

1.3.3 释放试验 采用热放散法。在溶血病检测卡Ⅱ的第4、5、6孔中各加入患儿的放散液50μL,再分别加入50μL 1%的ABO标准红细胞悬液。37℃孵育15min,用TA-3A型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离心5min(900r/min,2min;1 500r/min,3min)。

1.3.4 结果判读 红细胞留在微柱上端或分布在凝胶中为试验结果阳性,红细胞沉降至微柱底部为试验结果阴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儿血样“三项试验”结果 481例中,15例直抗试验阳性(阳性率3.1%),123例释放试验阳性(阳性率25.6%),114例游离试验阳性(阳性率23.7%)。“三项试验”的相互联系见表1。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游离试验+释放试验的阳性率、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的阳性率、单项释放试验的阳性率,游离试验+释放试验的阳性率与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项试验”各种组合的阳性率情况

2.2 HDN血型分布及各血型性别所占比率结果比较 48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123例诊断为HDN。在123例HDN中,A型占49.6%(61/123),B型占50.4%(62/123),O型和AB型均为0,全部患儿Rh血型均为阳性。但A型和B型HDN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例HDN中,A型男婴占25.2%(31/123)、女婴占23.4%(30/123);B型男婴占26.8%(33/123)、女婴占23.6%(29/123),本组数据中HDN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HDN患儿血型分布及性别结果比较(n)

2.3 HDN患儿血样“三项试验”结果 123例HDN中,释放试验敏感度最高,阳性为122例,阳性率达99.2%;其次游离试验阳性为113例,阳性率达91.9%;直抗试验仅12例阳性,阳性率为9.8%。见表3。

表3 HDN患儿“三项试验”的阳性率情况

3 讨 论

HDN主要的病因是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的循环,胎儿与母体具有不同的血型抗原,该血型抗原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IgG类血型抗体,当该抗体进入胎儿循环与红细胞上相应的抗原结合,破坏红细胞而发生溶血。IgG类抗体是最具临床意义的抗体,引起HDN的血型抗体都是IgG类抗体。在我国,ABO血型不合引起的HDN是最为常见的,ABO系统抗原导致的HDN中,母亲血型多为O型。引起HDN的其他血型抗体还有抗-C、抗-c、抗-E、抗-e、抗-K等。不管妊娠妇女的血液中含有以上任何一种IgG类抗体,只要胎儿红细胞膜上具有相应的抗原,都可能发生HDN。

HDN检测包括直抗试验、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其中,直抗试验是检测新生儿的红细胞是否已被母体的IgG类抗体所致敏,释放试验、游离试验则检测患儿血清中是否有IgG类抗体的存在。目前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试管法操作复杂,洗涤放散时间过长不能及时给临床提供诊疗结果;结果判断主观化,受干扰的因素较多,重复性差;而且在洗涤过程中由于抗原和抗体间的亲和力较弱,抗体易被洗脱掉,容易出现假阴性。微柱凝胶技术是建立在传统血型血清学基础上的一项免疫检测技术[2]。该技术通过调节凝胶的浓度来控制凝胶间隙的大小,利用离心力将抗原和抗体反应后的凝集红细胞留在微柱的上端或分布在凝胶中,未凝集红细胞则通过间隙到达微柱底部。该方法不用洗涤红细胞可使抗人球蛋白被残留蛋白质中和,避免了抗人球蛋白被洗涤后残留的盐分稀释所产生的假阴性[3]。资料显示,微柱凝胶法敏感度高于试管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微柱凝胶法对抗体效价的检出水平比试管法平均高出1~3个滴度[5],与临床符合率相比,微柱凝胶法也远高于试管法。

本研究48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标本在“三项试验”中均为阳性者占2.5%(12/481);游离试验和释放试验阳性而直抗试验阴性者占21.0%(101/481);单项释放试验阳性者占2.1%(10/481);单项直抗试验阳性者占0.4%(2/481);游离试验单项阳性为0;“三项试验”均为阴性占73.8%(355/481)。结果显示游离试验+释放试验阳性率与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文献[6-7]报道有差异,其单项释放试验阳性者占52.5%,所占比例较高,这可能与本时间段内的病例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可能与本地区人口血型基因频率分布有关,另外可能与采用不同检测方法和试剂有关,可加大病例数进一步探讨分析研究。

48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确诊为HDN 123例,占25.6%,均为ABO血型系统所致的HDN。患儿为A型者,HDN的检出率49.6%(61/123),B型者HDN的检出 率50.4%(62/123),两者检出率经 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罗伟琼等[8]报道一致,说明ABO HDN的发生率与婴儿A、B血型无关,在ABO血型中呈正态分布。确诊为HDN的123例中ABO引起的直抗试验为12例,另外,101例放散试验和游离阳性,11例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释放试验阳性,10例释放试验阳性,1例直抗试验、游离试验阳性。理论上HDN患者其释放试验都应该是阳性的[9],出现HDN患者释放试验阴性的原因可能是在制备放散液时,离心的温度和时间未控制好,释放出的抗体又被重新吸附到红细胞表面,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假阴性。随后对实验室诊断的123例HDN病例进行了追踪随访,结果均与本实验室的诊断相符。因此 “三项试验”在HDN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中释放试验在HDN的诊断中最为重要,研究结果证实释放试验是“三项试验”中敏感度最高,也是判定HDN最有力的证据[10-11]。

HDN可引起新生儿黄疸、贫血、水肿、肝脾大,甚至胆红素脑病,使患儿神经细胞受到损害。因此,采用敏感而且准确的实验检测技术对HDN早期、准确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出生天数小于或等于3d的患儿HDN检出率为65.2%,出生天数大于3~7d的患儿HDN检出率为20.8%,出生天数超过7d的未检出HDN阳性[12-13]。致敏的红细胞会在出生后逐渐被破坏,游离抗体也只在出生后几天内存在,之后会逐渐消失,使HDN漏检。本研究选取的是出生一周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其检出率为25.6%,远低于出生3d内的检出率,可能就是游离抗体消失的原因所导致。因此发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应尽早检测“三项试验”,以提高HDN的检出率,达到及时治疗的效果。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56.

[2]Nathalang O,Chuansumrit A,Prayoonwiwat W,et al.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tube technique and the gel technique in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s[J].Vox Sang,1997,72(3):169-171.

[3]武建.微柱凝胶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实验研究现状[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5):369-371.

[4]钟月华,谭静,黄华华,等.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8):613-614.

[5]李永乾,张紫棉,王毅,等.两种方法检测新生儿溶血三项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46(6):72-73.

[6]郭萍,董伟群,杨通汉.570例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学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2):121-123.

[7]罗洪清,元霞,郑静敏.142例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21(5):428-429.

[8]罗伟琼,杨玉发,李庚娣,等.微柱凝胶试验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7):74-75.

[9]Brumit MC,Stubbs JR.Conventional tube agglutination with polyethylene glycol versus Red cell Affinity Column Technology(ReACT):a comparison of antibody detection methods[J].Ann Clin Lab Sci,2002,32(2):155-158.

[10]高峰.输血与输血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

[11]Cianciarullo MA,Ceccon ME,Vaz FV.Prevalence of immunohematologic tests at birth and the incidence of hemolytic disease in the newborn[J].Rev Assoc Med Bras,2003,49(1):45-53.

[12]卢磊,刘燕.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38-39.

[13]李名荣,戴晖,陈新霞.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65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3):395-397.

猜你喜欢

微柱血型游离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采用超疏水微柱阵列模板法制备多糖凝胶微米颗粒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纳米尺寸下铱单晶微柱的力学行为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
游离于翻译的精确与模糊之间——兼评第八届CASIO杯翻译竞赛获奖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