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8-异前列腺素F2a和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

2014-02-06杨开初武警广东边防总队医院内科深圳518029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1期
关键词:微血管半胱氨酸氧化应激

杨开初(武警广东边防总队医院内科,深圳 518029)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相关研究指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高血糖生化代谢异常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有密切的关系[1],高血糖生化代谢异常可导致血管病变[2]。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上升可导致血管内皮受损,从而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3]。为此本文将对两者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旨在为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及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WHO于1999年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原发性、继发性肾病患者、尿路感染者、合并感染、血液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以及肿瘤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3±4.5)岁;糖尿病肾病组(DN组)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63.2±5.2)岁。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NC组):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58.6±3.2)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液3mL,并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Hcy、8-iso-PGF2a、血管内皮因子(vWF)水平,试剂盒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由上海生物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纤维蛋白原(FIB)、蛋白C(PC)、蛋白S(PS)、人抗凝血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基本资料分析 DN组8-iso-PGF2a、Hcy、hs-CRP、TC、TG、LDL-C、HDL-C、FIB、PC、PS、ATⅢ水平明显高于DM组及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Ⅲ(ATⅢ)采用凝固法测定,检测仪器为美国Sigma凝血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试剂盒。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s分析,以P<0.05

表1 三组基本资料分析(x±s)

续表1 三组基本资料分析(x±s)

2.2 8-iso-PGF2a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8-iso-PGF2a与hs-CRP、Hcy、TG、BMI、FIB、vWF、PC、PS呈正相关,与ATⅢ呈负相关,见表2。

表2 8-iso-PGF2a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表3 Hcy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2.3 Hcy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Hcy与hs-CRP、TG、vWF、FIB、PS呈正相关,与ATⅢ呈负相关,见表3。

3 讨 论

Hsu等[4]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的刺激下可导致血浆中8-iso-PGF2a水平上升,促使血管平滑肌生成,导致血管腔狭窄,进而引起糖尿病血管病变。8-iso-PGF2a与前列腺F2a属同分异构现象,它可稳定地存在于尿液、血液、体液及组织细胞中,且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可作为体内脂质氧化应激程度的生物学指标。相关体外动物实验表明,8-iso-PGF2a在糖尿病大鼠中的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大鼠,且与微量蛋白排泄水平呈正相关[5],从而表明8-iso-PGF2a水平可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化程度的标记物。本研究中,DN组8-iso-PGF2a水平显著高于DM组及NC组,而DM组高于NC组,从而提示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在无微量清蛋白增加的时期中已经存在,且氧化应激反应随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程度的加深而变得显著,进而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

Hcy是由细胞内甲硫氨酸经脱甲基作用产生的含硫氨酸化合物,其可激活自由基,诱导过氧化氢产生,从而对血管内皮受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目前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与Hcy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Hcy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独立因子[6-7]。乔丽丽等[8]研究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以及健康人群。李君莲等[9]认为血浆Hcy与糖尿病肾病有密切关系,且随着肾损害程度的加深,Hcy代谢水平也随之增加,从而引起高Hcy血症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DN组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DM组及NC组,从而提示在糖尿病肾病发生损害之前血浆Hcy的水平就已经存在,并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呈上升趋势。同时8-iso-PGF2a与Hcy呈正相关,其原因可能与Hcy进入循环后可引起机体发生应激反应,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对肾脏血管造成损害,从而使得清蛋白渗漏增加。

本研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vWF显著高于DM组及NC组,且与8-iso-PGF2a呈正相关,从而提示vWF可能通过激活血小板黏附效应参与到糖尿病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FIB作用与vWF作用类似,当血液中FIB上升时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并可引起肾微血管灌注不良,对肾脏造成损伤。PC、PS属于蛋白C系统,对血液纤溶及凝固起到重要的平衡作用,ATⅢ是血浆中重要的抗凝血酶,其活性可作为机体抗凝血功能强弱的指标,与PC、PS共同反映机体凝血系统变化[10]。本研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ATⅢ活性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及健康人群,其原因可能与微血管内存在血管损伤继而引起内皮细胞受损,导致ATⅢ释放量减少有关。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上升与患者病情进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尽早对其进行抗凝及抗氧化治疗,有利于预防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1]戴桂丽.糖尿病肾病抗炎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2):1720-1722.

[2]Molina M,Gonzalez R,Folgado J.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homocysteine and diabetic polyneuropathy evaluated with the 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 tes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 mellitus[J].Med Clin(Barc),2013,1(17):163-164.

[3]刘永华.2型糖尿病及其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2):1501-1502.

[4]Hsu CY,Huang CH,Chang WT.Cardioprotective effect of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postresuscitation myocardial dysfunction[J].Shock,2009,2(2):345-346.

[5]Li Z,Zhang H,Dong X.Proteomic profile of primary isolated rat mesangial cells in high-glucose culture condition and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PSMA6in renal cortex of diabetic rats[J].Biochem Cell Biol,2010,88(4):396-397.

[6]韩素英,依力夏提·依麻木,田刚.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7):2095-2096.

[7]杨惠聪,吴阿阳,林洁,等.血浆中CRP、Hcy、LDL、HDL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0):2433-2434.

[8]乔丽丽,李冬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1,6(2):468-469.

[9]李君莲,木合塔尔·麦合素提,綦迎成.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重庆医学,2012,41(7):654-655.

[10]Koromantzos PA,Makrilakis K,Dereka X.Effect of nonsurgical periodontal therapy on C-reactive protein,oxidative stress,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and MMP-2level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J Periodontol,2012,83(1):3-10.

猜你喜欢

微血管半胱氨酸氧化应激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