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断价值

2014-02-06周伟文邵喜艳邹幼霞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518172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1期
关键词:囊性包块胆总管

周伟文,邵喜艳,邹幼霞(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518172)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发生于胆系水平的疾病,曾称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发生于肝内外胆管任何部位,好发于胆总管。该病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时期,但超过20%的患者到成年才发病而被发现[1]。早期正确的诊断、鉴别诊断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因其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间断性,易合并胆囊结石、胆道闭锁、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胆管炎、胆管癌等,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诊断相对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该病诊断的准确性已大幅度提高。超声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3月至2013年2月本院诊治的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2~69岁,平均(41.8±26.9)岁。其中具有腹痛、黄疸、腹部肿块三联症典型表现的患者12例,仅表现为右上腹痛患者18例,仅表现为黄疸患者10例,右上腹部包块合并腹痛或腹胀患者7例,健康查体发现患者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并经手术治疗或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检查证实。

1.2 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采用1.0~4.0频率凸阵探头。患者接受超声检查前禁食8h以上保持空腹,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检查同时配合主动呼吸使肝脏与胆囊向左下方适度移动,扩大肝脏与胆囊超声窗的作用提高肝外胆管显示率,仔细观察无回声与肝外胆管及周围脏器的关系,判断是否相同。如患者肠气较多干扰图像,可嘱患者饮水500~700mL,充分、清晰显示胰头部的胆总管。同时认真扫查肝脏、胆囊、胰腺,重点观察并记录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的部位、形态、大小、有无结石、癌变、有无肝内胆管扩张等。嘱患者脂餐后30、60min再次探查观察有无声像图的变化。

1.3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超声分型 Ⅰ型:囊肿型;Ⅱ型:憩室型;Ⅲ型:胆总管开口处膨出型;Ⅳ型:肝内外胆管扩张型;Ⅴ型:肝内胆管扩张型,即Caroli病[3]。

2 结 果

2.1 诊断符合率 50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超声正确诊断48例,诊断符合率96.0%,其中Ⅰ型超声诊断40例,诊断符合率97.6%;Ⅳ型超声诊断8例,诊断符合率100.0%。误诊2例,1例Ⅰ型患者误诊为胰腺囊肿,1例Ⅴ型患者误诊为多发肝囊肿。详见表1。

表1 超声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分型与诊断符合率

2.2 超声检查表现 声像图所见为肝脏大小形态尚正常,肝内实质光点增粗,分布欠均匀性密集,上腹部扫查可见不同程度大小不等一个或数个椭圆形、圆形的无回声囊性包块,最大者330mm×300mm×250mm,最小者70mm×56mm×22mm,壁光滑,边界清,后方回声增强,侧动探头多角度观察,可见囊性包块上下端多呈漏斗状。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无回声区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斑状、团块样强回声患者22例,后可见声影,随体位的变化移动,占44%;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合并癌变1例,占2%,超声表现囊壁增厚,可达0.5~1.2 cm,囊内可见中、高回声团块,表面不平整,后方无声影;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伴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15例,占30.0%,声像图可见胆囊增大,囊壁增厚,毛糙水肿,胆囊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强回声,或泥沙样等高回声,随体位变化移动形态改变。30例患者可见受压变细的门静脉,10例患者下腔静脉受压变细,利用多普勒测量受压下腔静脉血流速度,最高达60~70cm/s。

2.3 术中所见 给予患者手术检查可见囊性包块为扩张的胆管所致,内存有大量墨绿色液体,囊壁厚度为5~8mm,肝脏颜色为深墨绿色,质地稍变硬,可触及小结节感。可见受压移位的十二指肠,囊性包块较大患者其胆囊挤至剑突下,胰腺挤向后方,横结肠可被推至腹腔下方。左右肝内可见扩张较明显的胆管,其中有7例患者腹腔内可见少量或中量的游离液性暗区。

3 讨 论

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指的是肝内/肝外胆系单独或联合发生的先天性扩张,扩张可发生于肝内或肝外胆管的任何部位,根据扩张部位的不同形态,可有梭状、球状及憩室状等多种表现。该病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略高于欧洲国家,且以东南亚国家更为常见,其中东南亚地区有1/3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病例发生在日本。该病多在婴幼儿、少年期即可发病,临床表现常各异,主要为右上腹局部发现肿块,疼痛,伴不同程度的黄疸、发热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在健康查体中发现[4]。腹痛、黄疸、腹部包块三联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存在几种不同学说。(1)被多数学者认可的胰胆管合流异常学说:因先天性胰胆管连接角度异常,导致共用通道超过15mm,胰液反流至胆管导致胆管壁炎性反应,同时可造成胆管内压力的增高,双重作用则最终可导致胆管的扩张[5]。(2)胆管上皮增殖学说:国外学者提出,胚胎早期各段胆管上皮增殖速度不同,空泡化不均衡,则可造成远端的狭窄形成,而近端胆管壁较为薄弱,随着日后胆管内压力的增高,则可导致胆管扩张。(3)神经异常发育学说:发生扩张的胆管壁神经节细胞明显少于正常胆管,与巨结肠的改变有所相似,因此认为神经节细胞的缺失是本病的根本原因,但尚未得到证实。(4)胆道压力增高学说:因胆总管末端胆系结石或狭窄、梗阻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胆道内压力增高可造成近段胆管的扩张,另外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也可导致胆总管末端的狭窄,胰液因此向胆管逆流,胆管壁损伤,促进了该病的发生[6-7]。该病可发生于胆管的任何部位,但以胆总管最为好发,尤其是中段、上段,肝内胆管也可发病,且可同时累及多段肝内外胆管。关于该病的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为超声、CT、磁共振、胆道造影等[8]。其中超声检查有无创、安全、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可多部位、多角度观察病变内部及周边的回声表现,同时可监测血流动力学、血供的情况,是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的首选检查方法[9-10]。

超声检查时主要可见肝内外胆管内多发、单发的囊性包块,形态多规则,边界清,内为无回声,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胆管壁回声与囊壁的回声相同,与胆管相通是本病超声检查的特异性表现,当同时合并结石或继发肿瘤时表现出相应的声像图表现[11-12]。分型可根据囊性包块的形态、位置分为五型。本组病例中经证实41例患者为Ⅰ型囊肿型,8例为Ⅳ型肝内外胆管扩张型;1例Ⅴ型肝内胆管扩张型,即Caroli病。50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患者超声正确诊断48例,诊断符合率96.0%,漏诊2例,1例误诊为胰腺囊肿,1例误诊为多发肝囊肿,分析主要原因为囊肿较大,与胆总管关系不明确,同时伴有肝内多出胆管的扩张,较大囊肿将胰腺推向后方导致显示不清,且本病成年人发病较少见,易被误诊。所以在实际操作检查中为避免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应同时注意与肝囊肿、胰腺囊肿、双胆囊、大网膜囊肿、肠系膜囊肿鉴别,胆管呈囊肿样增大漏斗征、与胆管相连,是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的超声特有征象[13-14]。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安全无创、操作简捷、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在诊断过程中为避免误诊、漏诊应认真仔细,注意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1]王琼,李园,易珊林.超声诊断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6(3):220-221.

[2]刘全杰,周宁新,黄志强,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3):839-841.

[3]白玉作,范国光,王维林,等.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2,23(3):62-63.

[4]周侃,杨梦玲.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超声诊断[J].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0):770-771.

[5]肖卫东,李勇,李学明,等.先天性胆管扩张症33例的外科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0):1453-1456.

[6]石景森,孙学军.胰胆管合流异常与胰胆管疾病的关系[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8):515-516.

[7]Lee KF,Lai EC,Lai PB.Adult choledochalcyst[J].Asian J Surg,2005,28(1):29-33.

[8]赵玉红,张文辉,张伟民.超声诊断先天性胆管囊肿及临床意义[J].上海医学影像,2008,28(3):498-499.

[9]任召磊,谭志忠.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病因与外科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70):547-549.

[10]马文,毛莉,隋晓春,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合并髓质海绵肾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3):210.

[11]Miller WJ,Sechtin AG,Campbell WL,et al.Imaging findings in caroli′s disease[J].Am J Roentgenol,1995,165(2):333-337.

[12]李飞鹏,王加伟.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MRI检查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107.

[13]Tokuhara K,Hamada Y,Yui R,et al.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 in dizygotic twins[J].I Pediatr Surg Int,2005,21(1):17-19.

[14]张龙江,尹建忠,祁吉.肝硬化患者脑代谢的磁共振谐波成像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3):297-298.

猜你喜欢

囊性包块胆总管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囊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例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