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敏感性检测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2014-02-06康云凯郑业焕付光宇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呼吸科000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检验科郑州000郑州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郑州000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郑州000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郑州006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支原体敏感性

王 敏,康云凯,郑业焕,付光宇,张 泉(.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呼吸科 000;.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检验科,郑州 000;.郑州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郑州 000;.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郑州000;.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郑州 006)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一种肺炎,曾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是青少年、儿童及老人[1-2]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原菌,由于治疗不规范,使临床不断出现多重耐药性的肺炎支原体菌株,导致临床上出现支原体肺炎感染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等现象,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关注。现将郑州人民医院对305份肺炎支原体标本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就诊,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或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3-4],且经肺炎支原体培养试剂确诊为肺炎支原体阳性的支原体肺炎患者305例,根据是否经验用药分为A、B两组。A组126例,为经验用药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其中,男51例,女75例;年龄8~56岁,平均31.43岁。B组179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初诊患者,其中,男76例,女103例;年龄7~58岁,平均32.1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5]进行收集,标本为患者咽拭子或痰液,采集标本前,用生理盐水漱口,所采集的标本应迅速送检,标本室温放置不得超过4h。

1.2.2 检测试剂 采用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肺炎支原体培养微生物敏感性试剂盒和肺炎支原体培养试剂,严格按操作说明操作。

1.2.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依据肺炎支原体培养微生物敏感性试剂盒所检测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制订个性化的用药治疗方案,用药原则以口服为主。

1.3 疗效判定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标准,将疗效分为4级。1级: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2级:显著(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四项中有一项未正常);3级:进步(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4级:无效(用药后72h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反而加重)。其中1级和2级判定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微生物敏感性检测 两组患者肺炎支原体微生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见表1。

2.2 抗菌药物分类 本次微生物敏感性检测中涉及到14种抗菌药物,考虑到临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禁忌,把本次所测定的14种抗菌药物划分为4类,其中:依托红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7种抗菌药物为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为林可酰胺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4种抗菌药物为喹诺酮类,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两种抗菌药物为四环素类,每类别抗菌药物在所研究的305例患者的敏感情况见表2。结果表明,A组对不同类别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B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肺炎支原体微生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肺炎支原体对不同类别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

2.3 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经相应的药物治疗后,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标准,A组126例患者中痊愈率80.16%,有效率(以痊愈、显著患者计)89.68%;B组179例患者中痊愈率为84.36%,有效率96.09%,结果见表3。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间质性肺炎,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3以上,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关肺炎支原体耐药菌株的报道逐渐增多,治疗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次所分析的305例患者对14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敏感性最高的为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平均敏感性可达89.86%,而敏感性最低的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7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平均敏感性为71.28%,甚至出现红霉素敏感性仅为57.94%的结果,这与临床的用药习惯及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危害程度有关。例如四环素类不良反应较多,对儿童的牙和骨骼生长影响大,喹诺酮类会影响未成年人软骨发育,而克林霉素临床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以到达更好的疗效[6],因此肺炎支原体临床经验用药多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尤其是未成年患者,而红霉素更是大环内酯类的首选药,所以使临床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越来越严峻。本次所研究的A、B两组患者是根据微生物敏感性检测前是否经验用药而分,通过研究数据可看出,A组对不同类别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B组(P<0.05),说明不规范用药可能是造成临床耐药菌株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避免耐药性进一步播散。

肺炎支原体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常表现为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7]。从本实验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看,根据微生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进行个性化治疗,所有患者用药治疗就有较好的疗效,A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的有效率要低于初次发病的B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B组患者依据微生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用药的有效率为96.09%,高于王佩东[8]所报道的临床有效率数据,说明按照微生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用药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肺炎支原体引起空气飞沫传播性,是造成患者易复发的重要原因。及时的微生物敏感性检测,个性化的药物治疗,对提高治愈有效率、防止耐药株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1]叶俏霞.两种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方法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3):2970-2971.

[2]Tuuminen T,Varjo S,Ingman H,et al.Prevalence of chlamydia pneumoniae and mycoplasma pneumoniae mmunoglobulin G and A antibodies in a healthy finnish population as analysed by quantitative enzyme immunoassays[J].Clin Diagn Lab Immunol,2000,7(5):734-738.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04-1205.

[4]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5]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31-333.

[6]贾秀红,段培锋,李建厂,等.克林霉素辅佐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115例疗效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9,32(1):29-31.

[7]赵才祥.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检测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045-5046.

[8]王佩东.大环内酯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体会[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1):21-23.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支原体敏感性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2012—2016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