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中晚籼稻谷质量分析

2014-02-06应胜建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早籼稻糙率籼稻

骆 倩,应胜建,杨 琤

(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

浙江省中晚籼稻谷质量分析

骆 倩,应胜建,杨 琤

(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浙江杭州 310012)

对2005-2012年浙江省收获的中晚籼稻谷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晚籼稻谷出糙率为77.64%~78.87%,出糙率3等及以上比例为92.75%~99.87%。整精米率为56.34%~59.78%,整精米率3等及以上比例为97.65%~99.10%。不完善粒总量为3.74%~5.03%,未熟粒占不完善粒总量的72.1%。不同年份的不完善粒总量、未熟粒和生芽粒与出糙率的相关性分别为-0.948 3,-0.779 8和-0.567 6。水分为12.17%~13.08%,合格率为70.05%~88.30%。杂质为0.67%~0.95%,合格率为70.00%~89.57%。甬优9号、甬优12、甬优6号、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8号出糙率分别比全省平均值高0.24,0.98,0.22,0.35和0.86百分点;甬优9号、甬优12和甬优6号整精米率分别比全省平均值高3.48,5.25和4.44百分点。

中晚籼稻谷;质量;浙江

根据浙江水稻种植制度和品种类型,中晚籼主要分布在宁绍平原、温台沿海平原、金衢盆地和浙西南丘陵山区[1]。浙江省中晚稻种植面积从2000年114万hm2下降到2003年的85万hm2,下降的绝对面积,稍低于早籼稻,但下降的比例远低于早籼稻。从2003年开始,中晚稻种植面积虽有小幅波动,但基本稳定在80万hm2左右;总产量在600万~700万t,也比早籼稻的变化幅度小,其中最高为2005年,最低为2012年。随着单季晚稻迅猛发展,种植面积由20世纪90年代中的30万hm2扩大到2005年的70万hm2,占当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4.8%,占水稻总面积的68.1%。2008年单季晚稻种植面积占当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4.4%,占水稻总面积的73.7%;单季晚稻产量占当年粮食作物产量的65.7%,占水稻总产量的77.2%[2-3]。为此,对浙江省生产的中晚籼谷进行取样和质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005-2012年对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和丽水市及其下属55个县(市、区),每年调查当地收获的中晚籼稻谷样品835~938个,共计调查样品数6 934个。调查的项目为出糙率、整精米率、水分、杂质、不完善粒及分类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项目

2.1.1 出糙率

浙江省2005-2012年中晚籼稻谷出糙率平均值在77.64%~78.87%(图1),其中2007年较低,2012年较高。出糙率等内比例为99.05%~100%。出糙率3等及以上比例为92.75%~99.87%(图2),其中2007年较低在93%以下,2011和2012年较高达到99%以上。出糙率等级分布为2等>1等>3等>4等>5等>等外(图3)。

图1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出糙率的分布

2.1.2 整精米率

浙江省2005-2012年中晚籼稻谷整精米率平均值在56.34%~59.78%(图4),其中2005和2007年较低,在57%以下,2012年较高,在59%以上,其余为58%~59%。整精米率等内比例为99.10%~99.88%;3等及以上比例为97.65%~99.41%(图5),其中2007年和2008年较低在98%以下,2010-2012年较高达到99%以上。整精米率等级分布主要为1等达到90%以上,其余为2等>3等>4等>等外>5等(图5-6)。

图2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出糙率等内和≥3等的分布

图3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出糙率等级的分布

图4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整精米率的分布

2.1.3 不完善粒总量

浙江省2005-2012年中晚籼稻谷不完善粒总量平均值在3.74%~5.03%(图7),其中2007年较高在5%以上,2012年较低小于4%,其余为4%~5%。

图5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整精米率等内和≥3等的分布

图6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整精米率等级的分布

图7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不完善粒的分布

2.1.4 水分

浙江省2005-2012年中晚籼稻谷水分平均值在12.17%~13.08%。水分合格率为70.05%~88.30%,其中2006年较高大于85%,2010和2011年较低小于75%,其余为75%~85%(图8)。

2.1.5 杂质

浙江省2005-2012年中晚籼稻谷杂质平均值在0.67%~0.95%,其中2005和2006年较低在0.67%~0.71%,其余在0.9%以上。杂质合格率为70.00%~89.57%,其中2005和2006年较高大于85%,其余在75%以下(图9-10)。

2.2 不完善粒分类及总量与平均出糙率的相关性

在不同年份的中晚籼稻谷不完善粒总量中,主要是未熟粒,占不完善粒总量72.1%,其余依次是病斑粒、生芽粒、生霉粒和虫蚀粒,分别占不完善粒总量的17.4%,6.6%,2.9%和1.0%(图11)。不同年份的不完善粒总量与出糙率的相关性为-0.948 3,回归方程为Y=-0.861 1X+81.922 1,不同年份的未熟粒和生芽粒与出糙率的相关性分别为-0.779 8和-0.567 6,回归方程分别为Y=-0.705 6X+80.403 8和Y=-1.592 5X+ 78.612 8(图12-14)。

图8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水分的分布

图9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杂质的分布

图10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水分和杂质合格比例

图11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不完善粒分类的分布

图12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不完善粒总量和出糙率的分布

图13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未熟粒和出糙率的分布

图14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生芽粒和出糙率的分布

2.3 不同地区主要项目

浙江省各市2005-2012年中晚籼稻谷出糙率,绍兴、台州和宁波市较高,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值1.28,0.92和0.80百分点,但绍兴市2005年较低;温州衢州市较低,分别低于全省平均值0.60和0.55百分点(图15)。不完善粒总量衢州市较高,高于全省平均值1.24百分点,绍兴和台州市2009年较低,分别低于全省平均值1.63和1.06百分点(图16)。整精米率宁波、台州和绍兴市较高,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值5.34,2.10和1.02百分点,但宁波市2006年、台州市2011年、绍兴市2005年较低;衢州和杭州市较低,分别低于全省平均值2.75和1.58百分点(图17)。

图15 浙江省中晚籼稻各市不同年份出糙率的分布

图16 浙江省中晚籼稻各市不同年份不完善粒的分布

图17 浙江省中晚籼稻各市不同年份整精米率的分布

2.4 主栽品种主要项目

对浙江省种植面积在前6位的主栽品种进行稻谷品质主要项目分析。不同品种出糙率甬优12和中浙优8号较高两,分别比全省平均值高0.98和0.86百分点;两优培九低于全省平均值(图18)。不完善粒总量中浙优8号和甬优6号较低,分别比全省平均值低0.41和0.40百分点;两优培九较高,比全省平均值高0.41百分点(图19)。整精米率甬优12、甬优6号和甬优9号较高,分别比全省平均值高5.25,4.44和3.48百分点;两优培九较低,比全省平均值低1.64百分点(图20)。

图18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主要品种出糙率的分布

图19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主要品种不完善粒的分布

图20 浙江省中晚籼稻不同年份主要品种整米率的分布

3 小结

浙江省2005-2012年中晚籼稻谷出糙率平均值在77.64%~78.87%,比早籼稻谷高0.92~2.28百分点;3等以上比例为92.75%~99.87%,除2007年外,比早籼稻谷高2.30~19.92百分点。每年的出糙率达到国标2等(77%)及以上的质量标准。整精米率平均值在56.34%~59.78%,比早籼稻谷高2.55~5.88百分点。3等及以上比例为97.65%~99.41%,比早籼稻谷高2.05~7.18百分点。整精米率达到国标1等(50%)及以上的质量标准。水分平均值在12.17%~13.08%,比早籼稻谷高0.74~1.53百分点;合格率为70.05%~88.30%,比早籼稻谷低10.52~28.16百分点,合格率较低,需要通过烘干等设备降低水分才能满足粮食安全储存水分的要求。杂质平均值在0.67%~0.95%,与早籼稻谷持平或稍低;合格率为70.00%~89.57%,除2012年外,合格率比早籼稻谷高1.36~21.75百分点,还需除杂才能满足粮食质量和储存要求。

[1] 朱德锋,陈惠哲,章秀福,等.浙江水稻种植制的变化与种植区划[J].浙江农业学报,2007(6):423-426.

[2] 骆倩,应胜建,杨琤.浙江省收获早籼稻谷质量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6):892-896.

[3] 纪国成,毛国娟,陈叶平.浅淡浙江省稻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2006(2):54-55.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511

A

0528-9017(2014)11-1737-04

文献著录格式:骆倩,应胜建,杨琤.浙江省中晚籼稻谷质量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11):1737-1740,1748.

2014-08-15

骆 倩(1958-),女,浙江义乌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粮油产品质量检验工作。E-mail:lq510@qq.com。

猜你喜欢

早籼稻糙率籼稻
计入综合糙率的湿地建设对抚仙湖流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基于河道行洪能力的护岸糙率影响分析
护岸糙率对梯形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研究
早籼稻价格弱中趋稳种植效益下行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
河道糙率反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家发改委公布2014年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
江西省粳稻种植面积突破6 666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