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液化菌种新技术在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应用

2014-02-06郑明海陈再鸣何伯伟余维良张丽永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金针菇工厂化温度控制

郑明海,陈再鸣,何伯伟,余维良,张丽永

(1.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开化 324300;2.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58;3.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

液化菌种新技术在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应用

郑明海1,陈再鸣2*,何伯伟3,余维良1,张丽永2

(1.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开化 324300;2.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58;3.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

采用最新研制的液化菌种新技术与常规固体菌种比较,进行金针菇工厂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用液化菌种接种的菌瓶在营养生长期菌丝体生长旺盛、洁白、浓密,菌丝满瓶时间为20 d,比常规固体菌种接种提早8 d;成品率99.5%,比对照高出3百分点;在生殖生长期出菇整齐、均匀,原基形成时间为10 d,比对照组缩短2 d;每瓶产金针菇301 g,生物转化率达97.1%,比对照组增加6.8百分点;全生育期比对照组缩短10 d。

液化菌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Fr.)spring]学名毛柄金线菌,是一种被国内外消费者广为喜爱的食用菌[1]。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进行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与国外的工厂化生产相比,在品种、规模、技术水平上仍有很大差距。目前金针菇的主流生产方式已由传统季节性袋栽模式向工厂化瓶栽模式转变。进入工厂化栽培阶段后,对栽培模式、控制技术、菌种和接种等高效生产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2-4]。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系统仍沿用传统的三级固体菌种技术,这成了制约生产发展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瓶颈。日本于2003年研发成功还原型液体菌种技术,经过几年的试验和改良,自2009年开始应用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益。

本试验应用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食用菌液化菌种新技术,采用自主培育的新型菌种和配套的菌种液化系统及自动接种流水线,进行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应用示范,以期为国内食用菌菌种的高效繁育和集约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菌种

金针菇母种(白色菌株)由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存。新型液化专用菌种(菌丝块)由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研制。固体三级菌种由浙江菇老爷食品有限公司菌种厂生产。

1.1.2 培养料配方

棉子壳10%,麸皮15%,米糠30%,玉米芯44.8%,石灰粉0.2%,含水量60%±2%,pH值自然,干料∶水为1∶1.2。

1.1.3 菌种液化和接种设备

ZJU-8型智能菌种液化系统和液化菌种自动接种流水线,由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研制。

1.2 方法

1.2.1 处理设计

试验设液化菌种接种和固体菌种接种2个处理。液化菌种接种采用ZJU-8型智能菌种液化系统液化菌种,在自动接种流水线上接种,每瓶接种量为25 m L。固体菌种接种为对照,按照常规固体菌种接种流程,每瓶接种原种40 g。每小区为300瓶,采用随机排列,重复3次,在同一培养室内培养。

1.2.2 工艺流程

试验工艺流程为拌料、装瓶、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搔菌、催蕾、套筒、采收[5-6]。

按培养料配方称取干料并倒入拌料机,用聚丙烯塑料瓶(1 100 m L)装瓶,每瓶装干料310 g。在1.3 kg·cm-2压力下灭菌3 h,将灭好菌的栽培瓶移入冷却室强制降温并消毒。

常规遮光培养,温度控制在17~19℃,在15 d左右,待菌丝自中间向外蔓延生长时,增强室内通风量,菌丝满瓶后再后熟10 d进入搔菌、出菇管理。

采用自动搔菌机对表面进行搔菌,搔菌后每瓶补水25 m L。菌丝恢复阶段,前7 d控制温度在13~15℃,湿度90%~95%,二氧化碳浓度为3.5 m L·L-1;催蕾阶段,每天降温2℃,5 d后温度控制在3~5℃,湿度90%~95%,适时通风,保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3.5~4.5 m L·L-1;抑制阶段,4 d温度控制在3~5℃,强通风,湿度自然;生长阶段,当金针菇伸出瓶口6~7 cm时开始套筒,温度控制在6~8℃,湿度控制在85%左右,保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在8.0~9.0 mL·L-1;采收阶段,1~3 d,温度控制在6~8℃,湿度80%~85%,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8.0~10.0 m L· L-1,当菇体长至15~17 cm,菇盖直径1 cm以内,菇盖内卷时可采收。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

由表1可知,菌丝萌发时间处理组较对照组快12 h;封面时间比对照组提早3 d,菌丝满瓶时间比对照组提早8 d;处理组未发现堵孔情况,而对照组堵孔率为1.5%;处理组成品率达99.5%,高于对照组3百分点;且处理组菌丝洁白、浓密、粗壮,长势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液化菌种接种处理金针菇菌丝生长情况

2.2 出菇

由表2可知,2种不同类型菌种接种的金针菇,在同一时间进行搔菌处理,处理组比对照组现蕾期提早2 d,菌瓶套筒时间提早2 d,采收期提早3 d,且鲜菇采收集中;对照组鲜菇采收期推迟,采收持续时间长。全生育期处理组比对照组缩短10 d,处理组从搔菌到采收时间为35 d,比对照组缩短7 d。

由图1可以看出,处理组原基形成整齐,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 液化菌种接种处理金针菇生育情况

图1 液化菌种接种处理金针菇生育表现

2.3 子实体商品性状及产量

由表3可知,处理组子实体菇盖较大,菇柄长而粗,1级菇比例比对照组高15百分点,且发病率仅为0.5%,低于对照组的1.5%。

结合图2可知,处理组出菇整齐均匀,菇柄粗壮,子实体商品性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处理组总产量达279 kg,比对照组增产27 kg,平均产量达到每瓶301 g,比对照组增产7.5%;生物转化率达到97.1%,较对照组提高6.8百分点。

表3 液化菌种接种处理金针菇子实体商品性状及产量表现

S 646.1+5

B

0528-9017(2014)11-1707-02

文献著录格式:郑明海,陈再鸣,何伯伟,等.液化菌种新技术在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4(11):1707-1708,1711

2014-09-12

浙江省“三农六方”重点项目[(2012)64]

郑明海(1969-),男,浙江开化人,农艺师,从事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E-mail:1440530477@qq.com。

陈再鸣,副教授。E-mail:zaimingch@163.com。

猜你喜欢

金针菇工厂化温度控制
船舶主机温度控制方法优化
金针菇含甲醛?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电饭锅为什么不会把饭做糊?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分析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白银地区玉米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锻造温度控制
基于模糊控制的PLC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