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稻天优8019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4-02-06程式华占小登张迎信周正平曹立勇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籼稻稻飞虱杂交稻

于 萍,程式华,占小登,张迎信,周正平,曹立勇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浙江杭州 310006)

杂交稻天优8019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于 萍,程式华,占小登,张迎信,周正平,曹立勇*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浙江杭州 310006)

天优8019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较好、适应性广等特点,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栽培上做好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宽行窄株,合理密植,适氮增钾,科学施肥,水浆管理和病虫防治等工作。

杂交稻;天优8019;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天优8019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作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其不育系为花时早、异交习性好的籼型不育系天丰A[1],恢复系为高配合力、多抗新恢复系中恢8019。该组合于2009-2010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晚籼稻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晚籼稻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2009-2011年3年的试验、试种和示范,天优8019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较好、适应性广,适宜于浙江省作连作晚稻种植。

1 产量表现

2009年浙江省杂交晚籼稻区域试验,天优8019平均产量7.54 t·h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6.8%,达极显著水平,产量居本试验组第5位,增产点率为87.5%;2010年浙江省杂交晚籼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89 t·hm-2,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6.5%,达显著水平,产量居本试验组第7位,增产点率为87.5%。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天优8019全生育期123.6 d,比对照汕优10号短0.5 d。

2.2 农艺性状

天优8019表现株高适中、株型较紧、剑叶较短直立、叶姿挺拔、叶色浅绿、长势旺,穗大粒多、着粒疏密中等、颖尖紫色,熟期转色好、落粒性中等,分蘖力较强、抗倒性较强等特点;天优8019在2年区试中,平均有效穗228万·hm-2,成穗率67.7%,株高111.1 cm,穗长23.3 cm,每穗总粒数156.4粒,实粒数126.8粒,结实率81.1%,千粒重30.7 g(表1)。

2.3 抗病虫性

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2009-2010年抗性鉴定,天优8019 2年平均叶瘟0.6级,穗瘟5级,穗瘟损失率6.8%,综合指数为2.9;白叶枯病8级;褐稻虱9级。

2.4 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2009-2010年检测结果(表2),天优8019 2年米质各项指标分别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2等和4等标准。

3 栽培技术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天优8019在浙江作晚稻种植适宜播种期为6月15-25日。用种量10.5~12 kg·hm-2,秧田播种量150 kg·hm-2,分畦定量匀播。防鼠雀危害。1叶1心期,秧沟有水层,用15%多效唑,控高促蘖;注意防治稻蓟马。2叶1心期施尿素52.5 kg·hm-2、氯化钾37.5 kg·hm-2。拔秧前2~3 d,施尿素90 kg· hm-2,至移栽定期防治灰飞虱,带药下田。

表1 天优8019与汕优10号(CK)在浙江省杂交晚籼稻区试中的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表现

表2 天优8019与汕优10号(CK)在区试中的稻米品质分析结果

3.2 适时移栽,宽行窄株,合理密植

对于手插秧,天优8019秧龄控制在25~30 d以内,于6.0叶龄左右时移栽最适宜;插秧密度为26.6 cm×20.0 cm,插18.75万丛·hm-2,每丛插1~2本,落田苗约75万~105万·hm-2。机插秧每盘播种80~100 g,株行距为15 cm×30 cm,机插270~300盘·hm-2。

3.3 适氮增钾,科学施肥

施肥原则为增施有机肥、施足基肥、巧施穗肥。有机肥在翻耕前施用,磷肥全部作基施。具体施肥方案:早稻秸秆还田或施栏肥225~300担·hm-2或菜籽饼1.13 t·hm-2;耙面肥碳酸氢铵450 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插秧后5~7 d施分蘖肥尿素150 kg·hm-2;8月上旬(抽穗前20~25 d)视田间长势施促花肥尿素75~120 kg·hm-2,氯化钾75 kg·hm-2。

3.4 水浆管理

开好围沟,预留丰产沟,便于田间管理。搁好田,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有效穗数的85%时开始搁田,搁田2~3次,以控制无效分蘖、强根壮秆。除在施肥、防治病虫害及抽穗扬花期保持3~5 cm水层外,其他时期采用好气灌溉,做到干湿交替,以增强根系活力和抗倒能力。忌断水过早,应于收割前5~7 d断水。

3.5 病虫防治

根据水稻病虫预测预报及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做好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的防治工作。分蘖期,主要防治好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拔节和幼穗分化期,重点防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纹枯病;孕穗期,重点预防稻曲病;灌浆结实期,应根据病虫情报,防治好螟虫、稻飞虱和纹枯病等。

[1] 陈志远,李传国,孙莹,等.籼稻不育系天丰A的特征特性及其利用[J].广东农业科学,2006(9):54-55.

(责任编辑:张才德)

S 511

B

0528-9017(2014)11-1689-02

文献著录格式:于萍,程式华,占小登,等.杂交稻天优8019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4(11):1689-1690.

2014-09-1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5B02)

于 萍(1982-),女,内蒙古兴安盟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E-mail:pingping367@163.com。

曹立勇。E-mail:caolycgf@mail.hz.zj.cn。

猜你喜欢

籼稻稻飞虱杂交稻
从稻名演变看籼稻的起源
2021年无为市优质中籼稻品种比较试验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移栽密度对不同熟期杂交稻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高离不开矮的支撑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江西省粳稻种植面积突破6 666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