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

2014-02-05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徐章韬

中学数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徐章韬 何 穗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徐章韬 何 穗

一、引言

自我院成立了卓越数学教师班之后,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实践活动.每次实践活动之后,同学们都写了许多有见地的活动心得,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如何把其中的闪光点提炼出来,让更多的读者受益,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2013年第7期开辟专栏介绍了教学教研论文的写作,这说明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就自己在和师范生接触过程中的体会,粗浅地谈谈一些想法,供青年教师参考.

二、写作是一个积累过程

1.对文章的认识

首先要认识到文章是有层次的.就笔者看来,数学教育的文章分为三类.

一是经验性的文章.如发表在《数学通报》、《数学通讯》、《中学数学》等期刊上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助于中学教师进行同行间的切磋、交流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一些优秀教师就是在上述老牌期刊的扶持下成长起来的.中数期刊对于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外的中数期刊就没有我国的多.中数期刊大多效益不好,笔者认为,国家可以采取选购制,选购一些质量好的期刊杂志,免费发放给教师阅读.

二是学科教育的文章.如发表在《数学教育学报》上的文章,作者大多是高校教师、研究生等.这些文章带有一定的研究色彩,大体可分为思辨性质的文章和实证性质的文章两类.思辨性的文章注重思辨,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写出这样的作品要求作者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水平.实证性质的文章讲究一定的路数.通常按“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设计——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的套路展开.做这样的文章,笔者认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大而泛之的话少说,去“数学化”学科教育的文章更是要不得.我们不能做自己都不认可,却要别人相信的文章.如此,最终是误了他人、害了自己.写学科教育的文章要有一定的文献基础,文献与文献之间应形成有机会联系,把自己的工作建基于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因此,对参考文献的引用及标注有一定的要求.而经验性的文章对文献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不过现在的中数期刊对文献的规范使用也慢慢地提出了一些要求.

三是教育学的文章.如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等CSSCI期刊上的文章.一般说来,这些大教育的CSSCI期刊不大愿意刊载学科教育的文章,而学科教育的研究者为生存又必须在上述CSSCI期刊上发表文章.如何办呢?这就要求研究者做一些技术性的处理,分层次的做文章,先做经验性的、再做学科教育的文章,最后做教育学的文章,把一些技术性的环节屏蔽掉,在引文中引用技术性的成分,而在CSSCI文章中谈一些由实而虚的东西.

对师范生而言,做文章的层次应定位于第一个层次.首先积累丰富的经验,然后由此生发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形成有学科特色的、有教育意蕴的文章.

2.积累素材

通过卓越教师班的实践来看,每次听完课、听教师点评后,听完报告后,强迫自己写一个活动材料,记下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坚持半年之后,就会有明显的变化.很多同学,刚听课时不知听什么,也不知记什么,但后来常常能写出非常有感悟的材料来.这些材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等我们的认识提高之后,再回过头来审视,你会发觉,你当时是多么有才.卓越教师班有位同学听了省优质课的比赛之后,曾写了这样一份材料——《教学探微》.材料中写了这样几点:教学导入、教学讲授、教学倾听、教学提问、教学板书、教学结课.你或许会说,这很平常呀,不就是教学的几个环节吗?的确如此,但是这位师范生敏锐地注意到了“教学倾听”!原来教学不是一言堂,“倾听着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倾听老师”更是要“老师倾听学生”.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倾听者才能做好一个言说者.这是何等深刻的见识.这些见识若不及时记录下来,待时过境迁,也就成了过眼云烟了,此景一过永难摹.

3.提高见识

清人袁枚曾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素材是未经打磨的粗糙的碳,只有经过见识的提纯之后才能成为金刚石.不仅要占有活生生的素材,更要有点化素材的见识.如,卓越班有位同学听了省优质课比赛之后,写了一个小论文《打通课本与高考的通道——从湖北省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谈起》.这篇论文是听了一节高三复习课产生的成果.该生明显地感受到了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要义,但没有鲜明地提炼出来.标题犹如人的眼睛,要能传神,标题若改为《高三复习课:打通课本与高考的通道》,不仅研究指向明确,而且还有现实意义.不研究高三复习课,把一线教师的实践智慧湮没在“题海战术”四字中,难道不是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吗?他是这样行文的:(1)教材是高考命题的最有效的源泉;(2)整合课本知识模块,提炼思想方法,关注新增内容;(3)课本中定理的证明、例题的解答是答题的模版;(4)挖掘习题拓展,灵活变式,举一反三.这样立意行文既反映了教学现实,也反映了高考的现实.许多高考取之于教材,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课本.我想,这节省优高三复习课的示范意义或在于此.

三、写作是一个建构思想的过程

1.选取一个切入口

我们听了报告,浮想联翩,记下了很多感悟.这些感悟是成文的极好素材,但仅仅是感悟之集,还不能成其为文章.文章,要言人之未言,言人之未尽的东西,不能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要找准一个切入点,化平凡为神奇.如有位同学写的活动材料是《如何将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青年数学教师》,材料分为四个部分:专业知识、独特风格、必备素质、基本技能.如何成为优秀教师是一个永恒的、没终极答案的命题.论述这样的命题,要把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从专业知识的角度看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从独特风格的塑造看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从必备素质的培养看青年教师的成长,从基本技能的修炼看青年教师的成长.深入研究每一个小问题都可以成就一篇很好的论文.按一定的线索把系列论文彩线串珠般地串起来,就成了有系统的学问了,此谓之为学术.如对第一个角度,有同学就写了《从丰富课堂教学内涵的角度对青年教师的要求》.类似的选题,还有《情境线、知识线、数学思想交融,打造有效课堂》.总之,借用一位编辑的话来说,就是“小创口,大手术”.

2.选择合适的材料

有了好的切入口,就能决定文章的深度,即角度决定深度.学科教育或学科教学的文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文章,必有一适切的,有学科特色的村料来支撑我们的观点.如有教育学的专家在做报告时说“要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这个观点当然很正确,很好,但是学科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更关注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学科教学有工程化的特点,不能把学科教学理念化.我们都知道,一线教师大多愿意从公开课的观摩中学习执教之道,而不愿意学习一些理念性的东西.可能有人说,理念太高深了,曲高和寡;可能也有人说,教师理论水平太低了,讲理论他们听不懂.马克思说得好:“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在观摩课中学习,其实是一种“例中学”;“例中学”是和“做中学”“书中学”并列的一种学习方式.故而学科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一定要用典型的样例来说话.

如,有位师范生谈数学专业修养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这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的观摩中,几处教学实例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看到专业课学习对于未来实际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1:对比青年教师A与特级教师B关于概率中的相遇问题的讲解.

在这次比赛前,我在某中学听了一节B老师讲授的几何概型新课,与之相比,我发现A老师在教学中有几点可以改进.

题目:甲、乙两人约定在12点到17点之间在某地约会,先到的人等一个小时后即可离去,设两人在这段时间内的各时刻到达是等可能的,且两人互不影响.求两人能会面的概率.

分析这个问题有两个要点:第一,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不是相互独立的;第二,建立数学模型,将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模型.老师应当详细分析或者通过问题串,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死角.教师A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答案,是一种比较活跃的、标准的习题解答课.教师B在听完学生们的想法后,着重分析建模过程,并指出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不是相互独立事件.对比这两种讲法,我们可以看出后者的优点:第一,梳理思维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对于这类问题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第二,重点突破到位,方便学生在类似问题中的迁移;第三,深入浅出地点出了学生学习的两个重点:数学建模和事件的相互独立性,为未来知识的延伸打下伏笔;第四,课堂不单单指向考试和做题,使得课堂内容有深度、有厚度.从具体细节上看,老师想不到、讲不到的地方不仅仅是课堂设计的问题,而是老师自身对于数学建模课程、概率论知识的认识程度问题.

这样深入学科地进行分析,言之有物,读者也能从中受到理念上的、技术上的启发.

3.选择适切的布局方式

在拥有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要用一条鲜明的线索把这些材料串起来,使读者透过这样的素材,把握作者的立意.

如,有位同学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小结课,意欲以此为案例,归结出小结课的教学之道.其是这样行文的:背景介绍——案例对比分析——思考和建议.这条主线是清晰的,后面的思考和建议建基于前面的对比分析之上,得到的思考是有感而发的,提出的建议也是切实可行的.又如有位同学听了彭树德老师的报告,写一篇题为《从“锚”论学习看有效》,其是这样布局行文的:锚的引导作用——锚的维持作用——锚的促进作用.这样行文布局,围绕一条红线从不同侧面展开,使文章有深度,而不是面面俱到.做文章,与其铺厚度一英尺,长度十里的饼,还不如在一个点上打井,这样才能采出原油来.

4.讲究一点文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首先,要拟一个好的标题,给人眉清目秀的感觉.如,拿破仑曾称赞拉格朗日是数学科学方面的高耸的金字塔,如果我们在拥有充分史料的基础上,为拉格朗日作一个传记,可以拟标题为“拉格朗日:一座高耸的数学金字塔”.这样的标题是能吸引眼球的.在标题中出现“浅谈”之类的谦词也不是必要的,是深入浅出,还是浅入浅出,读者自会判断.

数学教学研究论文一般不是抒情散文,行文风格不宜是诗情画意的;数学教学研究论文一般是说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行文风格应是清新平淡的,有理不在声高,不宜说过头话,不宜贬损同行,间接或直接地进行自我表扬.

“凤头——猪肚——豹尾”这些一般文章的写作技法也是借鉴和模仿的,“头难起,尾难收”不仅只是为文之道,其实还有更深的意蕴.

鲁迅先生曾说,会写作的人不会谈写作的.裴光亚老师也说,读书和思考乃是写作的大法.笔者深然之,以上不揣浅薄,仅供参考.

1.章建跃.如何撰写一篇符合规范的论文[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3(3).

*项目:2013年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数学师范生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2012年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综合改革”.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论文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新形势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