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黎手稿》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影响

2014-02-04高崇霞

淄博师专论丛 2014年2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手稿巴黎

高崇霞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巴黎手稿》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影响

高崇霞

(陕西理工学院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作为马克思研究经济学、哲学的代表性论著,《巴黎手稿》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思想与审美思维。而这种思维更是对我国的古代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这一研究从主客体对立统一关系、美学自身的规律、人本主义视野及社会心理的折射等不同方面更加凸显深入化、多元化与开放性的特征,从而映照出《巴黎手稿》对我国的文学理论与文艺批评的整体性建构所产生的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巴黎手稿》;古代文学研究;审美;影响

《巴黎手稿》是一部美学研究专著。《巴黎手稿》又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经济学、哲学的著作,但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原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文学理论方面中国师学前苏联。当时,中国各个美学流派几乎都以《巴黎手稿》作为各自研究美学理论的基础。例如,在建国初期的两位美学大师——李泽厚和朱光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引用手稿中的美学思想作为自己研究美学的理论基础。随后,《巴黎手稿》美学思想中国化经历了两次美学思想大讨论,分别是50—60年代美学大讨论和80年代美学思想大讨论,通过这两次美学思想的讨论,以《巴黎手稿》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最终确立了在中国美学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巴黎手稿》的“异化劳动论”确立了以人的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动为出发点的社会历史实践本体论观点,始终把人的实践活动看作人的感性活动,把人看作社会的存在物,将人的文艺活动和审美创造放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在对抗异化劳动、促进人类解放的历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辩证和把握,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的基础。以此为出发点,也为我们研究文艺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逻辑基础,对我们以后关于美学思想的研究创作有着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一、从主客体关系看《巴黎手稿》的影响

《巴黎手稿》美学思想改变了以往美学研究在主客体方面相互对立的状态,辩证地阐明了主客体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巴黎手稿》对美的阐述是建立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即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任何对象化的劳动产品(包括艺术产品)只要其外在具体的感性状态,形象形式既符合人对该产品的衡量尺度,它就具有审美意义:这两种尺度统一的客体表现就是美”。[1]这一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魏晋南北朝兴起的山水田园诗,诗人就尝试着把自然美景融入到诗中,从而使得中国诗歌题材的研究思路大大拓宽。《巴黎手稿》中美学思想的中国化,为研究山水田园诗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园。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陈,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2](P76)

诗中通过入仕与出仕、园田与尘网之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在“复得返自然”后的喜悦之情。其中,诗人对自然景物如山、林、鸟、鱼、南野、草屋、榆柳、桃李等等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充分体会到大自然中的美。作者成功地把自然美景融入到诗中,诗中有画,情意盎然。诗歌中所体现的美,即是美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相统一的结果。

二、从美的规律看《巴黎手稿》的影响

《巴黎手稿》美学思想自传入中国后,对解读中国古代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美的规律着手去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已经成为研究诗歌的一种重要方法。《巴黎手稿》中美的规律是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客观世界不同事物的特点和规律,结合人们自身独特的目的性去改造客观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得外在世界的形态发生改变,而且还实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如袁行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归园田居》这首诗歌就是一个典型。“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洗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苗,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2](P75)作者在解读陶渊明的诗歌时注重从围绕陶渊明的客观自然和其本身所居的心境出发,去发现陶诗之美和陶诗之蕴。在陶诗的解读过程中为读者呈现了一种人在自然中、自然人性化的和谐场面。

三、从人本主义看《巴黎手稿》的影响

《巴黎手稿》的美学思想充满了人文关怀,这一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也具有一定意义。“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对这种心理学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而总是仅仅从外在的效用性这种关系来理解。”[3](P88)巴黎手稿所蕴含的美学思想要求我们在研究古代文学时要关注人的本质需求。如现在古代文学研究者在解读某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时,很多时候不再只专注于封建的伦理纲常,而是从人的生存角度去分析人物,从而对人物的行为思想作出合理的解释。如在对唐传奇《霍小玉传》中“负心汉”李益的解读时,学者就从开始只对李益的“负心”进行片面的批判到逐渐地挖掘李益“负心”背后所隐藏的无奈和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如王玉英在论文《人性与道德功名的永恒冲突》中认为李益最后的负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作者认为李益是真心爱着霍小玉的,只是迫于当时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制度和婚姻制度以及李益个人性格的虚伪和懦弱最终造成了两人的爱情悲剧。从而在解读的过程中相对淡化了社会伦理道德的教化色彩,体现出人本主义意识和人性化视角。

近年来在唐传奇女性的研究方面,学者也逐渐从人物外在的“型”转向人物本身生存境遇的研究,这使得文学研究创作更加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如朱代练《坚守自我的现实逃离——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一文,作者就从三个方面去研究唐传奇女性。女性意识的觉醒、自我角色的确认、精神上的无家可归成为作者研究唐传奇女性的落脚点,对女性生存的理解与关注深入到文章的每个角落。

“唐朝特别是在中前期,经济发展昌盛,思想领域解放,在此背景下的唐代女性爱情观、婚姻观等较其它封建王朝有很大拓展。但封建文明的繁盛,并没有给她们带来根本性的解放,苛严的礼教制度仍让她们难以实现自己的追求。同时,她们的反抗也还未触及到社会的本质,因此,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角色独立,她们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可以肯定唐传奇中的女性思想已远远地超越属于她们的那个伟大时代。但也许也正因为是超越本身时代的,使得唐女性的自我角色确认无法获得坚实的基础。精神的空间大而无当,海市蜃楼终究是美丽的幻想,尾随的终归是一份悲壮的美。现实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而自我又是那么强烈的显现着,那么矛盾的终结终归是不可调和的,终归只得是在精神的坚守而在现实的逃离。”[4]

唐代虽然是历史上较为开放的朝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唐代终究还是属于封建社会,女性尤其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女性是逃脱不了当时社会伦理纲常的枷锁,最终免不了成为男性玩弄和侮辱的对象。她们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有了自我角色的确认,有了反抗意识,但是“现实社会却让她们无法坚守自我,她们不得不在现实生活中选择自我的逃离”[4],成为精神上无家可归的可怜之人。文中对唐代下层女性生存境遇与性格心理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极大关怀,在人性化视角下书写了她们的可敬可爱和可怜可悲,让下层女性成为大家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

四、从社会心理的折射看《巴黎手稿》的影响

《巴黎手稿》要求文学研究者要关注与每个时代相对应的“社会心理”层面。在文学研究中,文学研究者不仅仅关注与作品本身相关的经济因素,还要把视野放宽,由经济因素着手去深入分析隐藏在作品背后的社会心理。“从文化的视角考察文化对文学本体特征、美感形式的影响;也注重文学与文化的互动,文化在文学中的表现和文学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考察了政治文化视角、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道教等文化现象与文学的关系。”[5]袁行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书中简略地论述了宗教与唐代文学的关系。他认为佛教在唐代的广泛流传直接影响了唐代的文学创作形式,使得唐代出现了新的文体俗讲和变文。道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对文人的思想方面上。道教的思想使得唐代文人“复得返自然”,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一种自然亲切之感油然而生。在今天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儒释道方面的知识储备,必须对作品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更深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古文的作者,了解古文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场景,了解古文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了解古文作品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文化意义。《巴黎手稿》强调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文学作品,使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从原来的古典文学刻意强调文学形式的雕琢路径中走出,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结语

自《巴黎手稿》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建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建国后对《巴黎手稿》文学理论的几次大讨论,更加深化了国人对手稿的理解。伴随这种理解的加深,文学研究者也逐渐把手稿中的文学思想应用到研究古代文学的领域中去。《巴黎手稿》的中国化使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从文学形式的雕琢,走向了对人的存在的关注,文学研究成为了一种人文关怀,中国文学也变得更具开放性。

[1]刘续宗.浅析《巴黎手稿》的历史地位和美学意义——兼谈“美的规律”[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2]袁行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朱代练.坚守自我的现实逃离——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解读[J].安徽文学,2008,(5).

[5]张胜利.现代性追求与民族性建构——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

(责任编辑:黄加成)

A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Marx’s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ParisManuscriptscontains rich and profound aesthetic ideology and appreciative thinking, which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and made the study reflect such features as penetration, diversity and openness from the unity of the opposites of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bodies, the laws of the aesthetics itself, the horizon of humanism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social psychology. Thus, the posit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f this work can be found on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our literature theories and criticism.

ParisManuscripts; study of ancient literature; appreciation; influence

2014-01-15

高崇霞(1984-),女,山东诸城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

I206.2

A

(2014)02-0043-03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手稿巴黎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巴黎之爱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丢失的手稿
《巴黎私厨》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新媒体分析的古代文学传播途径分析
手稿
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