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可从满足问题的充分性开始

2014-02-01广东省信宜市信宜中学刘志有

中学数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充分条件充分性增函数

☉广东省信宜市信宜中学 刘志有

探索:可从满足问题的充分性开始

☉广东省信宜市信宜中学 刘志有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变更问题的过程,最理想的是保证等价转化,使前后命题互为充要条件,步步可逆.但对某些复杂的问题,充要性的满足是困难的.退而求其次,从满足问题的充分性开始尝试,往往使一筹莫展的问题得以打开突破口,这一思维方式有突破常规之处,对创新思维培养不无裨益.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对这一思维策略做些初步分析.

一、仅有问题的充分性一般会使原问题的解集缩小

我们借用集合语言描述两个命题间的充分条件关系,即A=满足条件p},B=满足条件q}.如果A⊆B,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由此容易看出,仅满足问题的充分性一般会使讨论问题的“解集”缩小.所以,我们从满足问题的充分性探索起步时就要注意原问题的求解目标,否则就会出现偏差与错误.

例1(2009年浙江文)已知函数f(x)=x3+(1-a)x2-a(a+2)x+b(a,b∈R).

(1)略;(2)若函数f(x)在区间(-1,1)上不单调,求a的取值范围.

错解:(2)函数f(x)在区间(-1,1)不单调,等价于导函数f(′x)在(-1,1)既能取到大于0的实数,又能取到小于0的实数,即函数f(′x)在(-1,1)上存在零点,根据零点存在定理,有f(′-1)f(′1)<0,即:[3+2(1-a)-a(a+2)][3-2(1-a)-a(a+2)]<0.

整理得:(a+5)(a+1)(a-1)2<0,解得-5<a<-1.

评析:“函数f(x)区间(-1,1)不单调,等价于导函数f′(x)在(-1,1)既能取到大于0的实数,又能取到小于0的实数”是对的,进而等价于“函数f(x)区间(-1,1)上至少存在一个极值点”,但与“函数f′(x)在(-1,1)上存在零点”不等价.这里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函数f(x)的极值点是其导函数f′(x)的零点,反之不成立;二是f(a)f(b)<0是f(x)在区间(a,b)存在零点的充分条件,也就是“有它一定行,无它未必不行(还可能有其他情形)”.

二、对存在性问题有时只需满足充分性

正如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个问题有多种方案,我们通常选择自己喜欢或相对易处理的一种方案.同样,对一个数学问题可以在技术上设计为仅讨论它的充分性,特别是存在性问题,往往是“找到”即可,其实质是“寻找”结论的某个充分条件.

(1)证明:当t<2 2时,g(x)在R上是增函数;

(2)对于给定的闭区间[a,b],试说明存在实数k,当t>k时,g(x)在闭区间[a,b]上是减函数;

分析:此题的前两问都是围绕“充分性”来设计的.首先,两问都是基于单调性的充分条件切入:g′(x)>0是g(x)为增函数的充分条件,g(′x)<0是g(x)为减函数的充分条件;其次,(1)“t<2”实则是“g(x)在R上是增函数”的充分条件,所以只需证“当t<2时,g(′x)>0”;对(2)一是可以从(1)问受到启发将问题弱化为满足充分性“g(′x)<0”,二是利用分离参数法,将问题转化为“t>2ex+e-x在闭区间[a,b]上成立”,这样引出k的寻找办法,即只需k不小于y=2ex+e-x在闭区[a,b]上有最大值,由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定理知最大值肯定存在,问题获得解决.下面给出前两问证明:

(1)证明:由题设得g(x)=e2x-(tex+1)+x,g′(x)=2e2xtex+1.又由2ex+e-x≥2,且t<2得t<2ex+e-x,即g′(x)=2e2x-tex+1>0.由此可知,g(x)为R上的增函数.

(2)因为g′(x)<0是g(x)为减函数的充分条件,所以只要找到实数k,使得t>k时,g(′x)=2e2x-tex+1<0,即t>2ex+ e-x在闭区间[a,b]上成立即可.因此y=2ex+e-x在闭区间[a,b]上连续,故在闭区[a,b]上有最大值,设其为k,于是在t>k时,g(′x)<0在闭区间[a,b]上恒成立,即g(x)在闭区间[a,b]上为减函数.

三、不等式放缩证明过程实质是不断寻求原命题充分性的过程

传递性是不等式基本性质之一,由于这种“传递”的单向性,从某种意义上可理解为是大小比较的一个缩小或放大的过程,也即将原(不等式)命题加强,转为证明加强(不等式)命题成立,从而得原命题成立,从逻辑角度分析,后者即前者的充分条件.

四、复杂问题可考虑运用分解与整合策略,从满足问题的充分性开始

复杂问题的解决,有时很难找到满足充要条件下的等价转化,这时运用先分解后整合的策略,先得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再观察、分析、检验或反驳其他子问题和分解情形.其思维特点是:先由某个充分性获得局部结论,再依次扩大研讨领域达到对整体情形的全面考察.

以上,我们分析了从满足问题充分性的思考下的局限性、具体问题中的灵活性以及寻求问题突破思维上的创新性.在解题实践中,防止仅考虑充分性导致“以偏赅全”的错误是需要重视的,但更要研究这一策略的合理性,挖掘它对学会解题、学会思维方面赋予的积极意义.

1.任念兵,周心华.强化命题证明一类数列不等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06(12).

2.陈云烽.一类等价性问题的求解[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10(4).

猜你喜欢

充分条件充分性增函数
集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量词
一个对数不等式的改进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我为高考设计题目(2)
高考导数模块过关卷答案与提示
再谈高三化学讲评课的实践与探索
构建充分性语文课堂涵泳初中生核心素养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定理的再证明
p-超可解群的若干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