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2014-01-30崔瑞萍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3期
关键词:坡耕地长江流域梯田

崔瑞萍

(甘肃省水利厅 水土保持局,甘肃 兰州 730000)

1 区域概况

甘肃省长江流域涉及陇南、天水、甘南3市(州)的13个县(区),总面积3.85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18万km2,占区域总面积的57%。流域内山大沟深,地形地貌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繁,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多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甘肃省各级政府和流域内群众,始终把治理区内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推动旱作农业发展、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近年来,该区水土保持工作突出以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实施了“长治”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水土保持工程、“5·12”地震灾后重建和全省梯田建设工程等,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结果显示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1.25万km2。

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狠抓梯田建设,坡耕地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甘肃省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梯田建设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甘肃省将梯田工程与旱作农业技术有机结合,改写了旱作农业地区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历史,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历史性转变,初步形成的“梯田+经济林果”、“梯田+中药材”、“梯田+草畜”等特色产业模式,已成为广大山区农业稳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力保证。2009年,甘肃省委、省政府作出启动实施500万亩(15亩为1 hm2,下同)梯田建设工程的重大决策,计划用4年时间,通过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的形式,在全省旱作农业区8个市(州)的38个县(区)新修梯田500万亩,长江流域有5个县被列入实施范围。2012年,在第一轮梯田建设工程圆满完成任务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实施新一轮的梯田建设工程,长江流域有6个县列入其中,同时,西和县和礼县被列入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范围。工程实施以来,通过行政推动、项目带动、利益驱动、部门联动,形成了坡改梯建设的工作合力,实现了坡改梯建设整村、整乡推进。4年来,6个县共新修梯田3.13万hm2,截至2012年底,甘肃省长江流域梯田建设面积累计达到30万hm2,梯田化程度达到了44%。

2.2 狠抓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综合治理

在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中,甘肃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做到面上治理与专项重点工程建设同步推进。近年来,在有效保护“长治”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安排中央财政预算内水土保持资金,列项开展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目前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万km2。为加快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甘肃省积极开展前期规划编制工作,先后完成了《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甘肃省梯田建设专项规划》、《甘肃省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发展的目标,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3 注重产业配套,群众收入持续增长

甘肃省长江流域降水量相对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又是优质果品的适生区。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按照“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规模”的发展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大力推广林药间作、林粮间作、林草间作等综合生产经营模式,并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和草原围栏建设,发展壮大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区域性特色产业基地。目前,甘肃省长江流域特色产业面积达到66.67万hm2以上,其中花椒、油橄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跃居全国第一,仅花椒种植面积就达13.33万hm2,年收入17亿元。西和县、康县、武都区分别被全国特产之乡推介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半夏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花椒之乡”。规模化产业基地的建成,有力地促进了长江流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2.4 强化监督管理,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近年来,针对甘肃省长江流域地质条件差、滑坡泥石流严重、暴雨洪灾频繁和矿山、电站、公路、铁路等生产建设项目增多的实际,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积极推进生产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制度建设,有效地杜绝了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占用河道、影响防洪的现象。建立了水土保持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联合执法,对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通过下发“水土保持整改通知书”、“水土保持行政处理通知书”,有效地规范了生产建设活动,落实了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据统计,“十一五”以来甘肃省长江流域共开展执法检查922次,查处违法违规项目76个,督促生产建设单位编报水土保持方案305个,严重违法违规的7个生产建设项目落实了整改措施。通过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增强了生产建设单位履行法律义务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受自然地理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水土保持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甘肃省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仍存在如下许多突出问题。

(1)暴洪灾害频发,防洪能力薄弱。该区气候复杂多变,地形支离破碎,山大沟深,山洪灾害频发,受洪水威胁的频率高,危险性大,治理难度大,防汛形势严峻。近年来,区内舟曲、成县等多个县(区)遭受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中小河流设防标准偏低,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2)水土流失严重,治理任务艰巨。“长治”工程结束以后,该区缺乏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撑,加上地方财力有限,水土保持治理投入不足,治理速度缓慢。现已初步治理的区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侵蚀强度,水土流失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3)生产建设项目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生产建设单位法制观念仍然薄弱,随着区内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建设,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给区内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压力,预防和保护水土资源的任务依然艰巨。

(4)测试预报条件差,水土流失监测能力不足。区内水土流失监测站网建设刚刚起步,监测机构不健全、监测站点少,还不能为指导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供必需的监测数据。

4 发展思路及建设重点

4.1 总体思路

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渠村统一规划,合理配置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高标准梯田建设,加大沟道治理力度,促进特色产业培育。力争到2020年,使区内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以上,水土流失强度降低1~2个等级,坡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

4.2 建设重点

(1)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以国家全面启动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为契机,对西和县和礼县25°以下宜修梯田的坡耕地全面实施坡改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同时配套田间生产道路、植物护埂和水窖、节排沟渠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2)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坚持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对25°以下宜修梯田的坡耕地全面实施坡改梯,配套发展梯田地埂花椒、核桃等经济林果,合理布设截排水沟、蓄水池等坡面水系工程;25°以上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水保林、经济林和人工种草,实施保水保土耕作;在支沟修建拦沙坝、毛沟修建谷坊群,有水源的支沟修建塘坝、蓄水池等;在流域的上游采取封禁与人工补植补种相结合的措施,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护好天然植被。

(3)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在成县、徽县、康县和两当县选择治理基础较好、有重要水源的区域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作,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积累经验,为全面推进甘肃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4)预防保护与监督管理。按照水土保持法和《甘肃省水土保持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配套法规体系、监督执法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强化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采取严格的预防保护措施,坚决制止随意破坏植被、开垦陡坡等行为;在武都区、宕昌县、成县、康县、文县、西和县、礼县、迭部县、舟曲县和秦州区10县(区)建设水土保持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对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的管护,有效遏制各类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5 几点建议

加快甘肃省长江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步伐,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生态保护为中心,以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和水土流失治理为主线,围绕构建比较完善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加快区域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这两条主线,通过采取保护现有森林、草地、湿地资源,恢复林草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与退化草原综合治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修复、江河源头治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宜修梯田坡耕地改造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涵养水源的能力,提高草原承载力和生产力,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为此,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甘肃省编制完成了《甘肃“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该规划进行了批复,建议尽快立项实施。建议继续实施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实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

(2)多措并举,确保治理成果的巩固。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措施体系配置上,应注重条件建设这个核心,在坚持坡改梯、水保林、经果林、坡面水系为主要措施的基础上,建议加大沟道治理工程(拦沙坝、塘坝、谷坊)和能源替代辅助措施等的建设。在治理成果的后续管理上,应增加管护经费,确保巩固治理成果,发挥治理工程的效益。

(3)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国家在加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应尽快制定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加大对该区域的经济补偿,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式发展,为构建生态文明和甘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坡耕地长江流域梯田
多因素影响下的喀斯特山区坡耕地分布特征
——以贵阳市花溪区为例
甘肃梯田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山区修梯田》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云南省坡耕地现状调查及分析
秀美梯田
长江流域园区经济发展环境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