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船载设备的头罩造型改进设计

2014-01-28常小轩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4年2期
关键词:头罩材质产品

常小轩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3)

0 引言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进步,用户对船载设备的设计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以往关注的功能、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外,用户对产品的造型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诉求。造型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主要方面,小到手机,大到汽车,越来越受到国内厂商的重视。工业设计作为产品创新动力和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国内,也开始被引入船用设备领域。

就造型设计而言,船载设备和民用产品存在较大差异。首先,由于对设备可靠性的重视,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单一,以及产品工作原理的严格限制,结构形式创新变得困难。通常,产品内部的结构形式上不会有较大改变和“妥协”,而且对体积和重量的限制也比较严格,因此对产品造型创新施加了限制。其次,为了满足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如壳体的气密,水密等要求,导致一些常用的造型手段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如镂空,结构分形线、材料的搭配等。再者,由于材料选择、加工工艺和成本的限制,使得造型上不推荐使用复杂的曲面。最后,在色彩选择上,为了和船体本身搭配协调,一般有明确规定,不能超出其规定的范围。以上等原因,极大增加了船载设备造型设计的难度,压缩了工业设计师的造型设计空间[1]。

某型船载光电设备,现对其原有头部造型进行改进设计。要求结构合理,尽可能缩小体积。具备较好的强度、刚度,不影响原有的功能,并使其造型更符合当下审美观。

1 造型改进设计

1.1 产品整体外部结构分析

该设备整体造型近似为圆柱体,从前侧观察,左右对称。如图1 所示,Ⅱ即是本次设计要改进的“头罩”,Ⅰ是其玻璃窗口。Ⅲ为圆形平台,头罩固定其上面,要求密封配合。Ⅳ是一种软体材料制作的柱状包裹罩,其内部是圆形平台的运动支撑机构,能够让平台作任意方向倾斜。Ⅴ是圆盘状底座。根据改进要求,头罩和圆形平台的连接方式不变,即利用平台上圆周均布的螺纹孔固定头罩,此要求决定了头罩底部的结构。

从该设备整体比例上看,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头罩应尽可能压低高度,避免“头重脚轻”的不稳定感;②造型上可以结合产品运动特点,造型上融入“动”的元素;③使头罩看起来轻盈。

图1 设备整体造型结构

1.2 原头部造型分析

如图2 所示,Ⅰ是窗口边框,四周以沉头螺钉和头罩连接,Ⅱ是保护玻璃,从内侧嵌入玻璃边框。在形态设计方法上,可以看出原造型采用分割法设计法,造型并不复杂。分割在形态表现上可以理解为是失去或分离,在体量上表现为减少[2]。原头罩以圆柱为基本形,首先切出窗口安装面A 和斜面B,然后对顶部倒斜角,接着切除4 个倾斜面。即在内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使整体“上窄下宽”,这样,稳定感好一些。存在的不足:①A 面和B 面的“切割”过于简单,造型上的“一刀切”显得简陋,不够丰富;②窗口边框不够和四周的轮廓线融合,如图2 中的左图;③4 个C 面的切割使得造型显得“为了装饰而装饰”,不能够和产品功能相关联。

图2 原头罩造型

此外,内部机构及产品工作原理给予造型上的限制因素不容忽视。头罩内部为旋转机构组件,由于其工作原理的限制,窗口(即A 面) 和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一定。而且,窗口位置相对于内部组件不能改变,此要求决定了窗口下边缘和头罩底端的竖直距离H,以及水平方向上的窗口与内部组件旋转轴线的距离L。上述限制条件,基本决定了头罩的基本造型,剩下的造型改进空间较小。

1.3 造型改进分析

根据尽可能缩小体积的要求,宜采用分割法。分割法一般从一个抽象几何形态开始分割,既可减少造型特定位置的体积,又可以产生富有变化的造型。根据原造型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造型:①将B面减小并和A 面适当地“分离”开来,立体化处理,打破和A 面的“一刀切”;②将A 面立体化处理,打破“大平面”;③简化C 面,使其更简洁;④将窗口边框的轮廓调整,使之和整体协调;⑤局部的修饰,增加细节。

2 造型在软件中的实现

Pro/E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参数化建模工具,应用广泛。Pro/E 的参数化建模方法,易于修改模型,适合在造型设计过程中反复调整与修改,而不至于“前功尽弃”。此外,它的“抽壳工具”在壳体造型设计中起到关键作用。

2.1 基本造型建模

根据内部机构的大小和运动轨迹,来确定基本造型,确保不干涉内部组件的情况下,让形体做到最小。首先,执行“旋转”命令,根据“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轮廓截面积要尽量贴合内部组件的空间布局。但由于前后方向需要更多的空间,因此,只旋转半周,再利用形成的边界轮廓执行“拉伸”操作。接下来,同样用“拉伸”的方法切割出窗口所在的斜面。同样,用拉伸的方法拉伸出法兰面和局部所需的空间。此时,已经确定了基本造型。

2.2 局部处理

由于B 面的高度遮挡窗口的视场,因此要进行适当的切割,切割后并倒圆角处理。根据此前的造型分析,A面应打破“大平面”,所以,造型上可以采用切割的方式来切出更动感的造型。本设计采用“扫描”工具,对窗口两侧进行对称的切削。首先,画出曲线的扫描轨迹,依次执行 【插入】、【扫描】、【切口】,画出截面图形,效果如图4 所示。

接下来对造型的细节进行处理,尤其是对倒角大小把握要适当,小的倒角可以使面的边缘看起来更加犀利,干净,利落,大的倒角起到模糊边界线条的作用,看起来更缓和一些。

当主要的造型特征都生成完毕后,此时执行“抽壳”,命令。抽壳成功后,根据窗口的大小,留出窗口的位置,如图5 所示。为了让B 面更加丰富,可适当地做一些装饰,如加入LOGO,或者功能的性的符号等,应简洁大方,避免装饰效果过于繁琐,遵循“少即是多”的设计原则[3]。

图3 造型步骤示意

图4“抽壳”前

图5“抽壳”后的局部处理

2.3 窗口边框设计

窗口边框可以单独从壳体外面装卸,这样设计能方便对玻璃的维护,同时起到保护玻璃的作用,也起到装饰的作用。结构如图6 所示。

为了使窗口边框的外轮廓和A 面的边缘轮廓完全吻合,在草绘里提取了A 面的轮廓线,并保存为截面文件,在创建玻璃窗口边框时直接导入该截面文件进行创建。经打孔和倒角,最后装配螺钉后,如图7 所示。

图6 窗口结构

图7 最终装配效果

3 模型渲染

为了更直观地考察产品真实效果,需将模型渲染出高品质图片。渲染过程在V-ray 渲染器插件里完成,该渲染器以插件的形式集成到Rhino4.0 环境里。V-ray 渲染速度快,效果逼真,应用于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等多个领域,尤其适合渲染工业产品。主要操作步骤如下:①将Pro/E 模型导出,保存副本为“step”格式,导出选项中选择“实体”;②再进入到Rhino4.0 执行“import”命令,导入“step”文件;③由于从Pro/E 导出的Pro/E 组件为一个整体模型,需要将其打散,然后再将各个独立零件再重新粘接,这样方便赋予不同零件以不同材质;④进入材质编辑界面,设定出需要的几种材质。这里根据模型需要分别设置了玻璃材质、外壳材质、橡胶材质、地面材质。根据设计要求,为了让外壳材质更接近标准的海灰 色,取 色 值RGB 分别为:164,193,200;由于环境贴图模拟环境光的作用,不同贴图的色温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色值调整。不同材质表面的反射强度和光滑度不同,主要通过材质编辑器中的“Reflection”选项里的各个参数来调节。光滑的漆面需加入“菲涅尔”反射贴图,再通过调节它的具体参数来控制反射效果。

图7 选取色值

图8 材质编辑器

图9 Environment 设置栏

图10 渲染效果

图11 侧面效果

(1)将材质赋予各个零件。

(2)设置渲染器的各个参数。主要设置了计算方法与渲染精度。

(3)设置“环境”栏的“background”选项,加入环境贴图,用来模拟更好的反射效果。

(4) 搭建场景,调整观察角度。设置所需的图片输出大小(output size)。最后执行“渲染”命令,待渲染完毕,保存图片。

4 结论

分割法是一种常见的造型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造型元素中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国外军品造型设计也多数使用此方法来设计,在三维造型设计软件中也不难实现。其难点在于对线条,比例,平衡等形式美法则的把握。因此,工业设计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造型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具备成熟的设计眼光,即对造型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对造型细节的处理能力。这需要设计师在长期的造型实践中积累一定的审美经验,才能设计出优秀的船用工业造型。

[1] 生建友.某船载电子设备的造型与结构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0,4.

[2] 陈汗青.产品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05.

[3] 吴学群.舰船电子设备中的工业设计[J].舰船电子对抗,2003,2.

猜你喜欢

头罩材质产品
基于非结构嵌套网格的低空大动压头罩分离数值模拟
衣服材质大揭秘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
10KV配变绕组材质鉴别初探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超声速氟化镁红外头罩热强度失效判别准则研究
新生儿低流量头罩吸氧的安全性研究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