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西南山区长距离大型调水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1-28

中国水利 2014年6期
关键词:建管渡槽工程

张 健

(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公司,550002,贵阳)

一、工程概况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云贵高原中西部第一、二阶梯过渡台地,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具有西南山区典型的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变化大等特点。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贵州水利“十一五”规划的龙头项目。工程涉及贵州省四市(毕节市、六盘水市、安顺市和贵阳市)一州(黔南州)一区(贵安新区)的18个县(市、区、特区)。工程是以灌溉和城乡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并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创造条件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水源工程和输配水工程。水库总库容10.84亿m3,年调水量7.41亿m3,年发电量3.35亿kWh,最大坝高157.5 m,输水干渠长148.17 km,支渠长247.45 km。

二、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1.水库回水长、水面面积大,淹没影响范围大

水库回水长度38.21 km,水面面积21.01 km2,水库淹没影响涉及8个乡(镇)53个村220个村民小组。淹没区人口为9859人;淹没耕地1322 hm2、园地 59 hm2、林地 235 hm2,以及大量房屋、公路、桥梁及5座煤矿等。

2.输配水线路长,涉及行政区多

输水总干渠长63.40km,桂松干渠长84.77km,总干支渠12条长135.81 km,桂松支渠13条长111.64km。输配水线路涉及38个乡 (镇)191个村542个村民小组,涉及公安、国土、环保、林业、水利、公路、电力等多个部门。

3.水工建筑物规模大、数量多、种类全,工程标段多

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57.5 m(同类坝型中坝高贵州第四位、全国第八位),坝后地面式发电厂房(装机容量136 MW);输配水干支渠有建筑物248座,其中隧洞73座(单座长度大于8 km的有2座)、渡槽159座 (跨度超过100 m的大跨拱式渡槽6座和高墩连续刚构渡槽4座共 10座)、倒虹吸 6座(夹砂玻璃钢管 1座,长度 596 m)、泵站 10座、节制闸14座、泄水闸14座、分水闸25座、排水涵洞83座、排水渡槽 6座、人行桥100座、交通桥15座。工程标段多,共有土建、机电设备等方面标段83个。

4.工程出露地层多,地质条件复杂

工程区出露地层较全,从元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出露。工程区岩溶和裂隙发育,泥化夹层多,地基处理及防渗工程量大。

三、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工程征地等与地方协调难度大

(1)征地补偿、房屋拆迁、专项迁改建等影响工程顺利推进

征地补偿存在集体土地权属争议,农户与农户地界不清,施工临时用地与永久征地概念模糊问题;房屋拆迁存在户主以补偿标准低为由拒绝搬迁问题;专项迁改建由地方移民局实施,由于工程量小且分散,实施进度缓慢。

(2)通村公路硬化改造影响工程材料进场运输

工程大部分标段借用通村公路作为施工对外连接道路,但随着全省通村公路路网改造加速,部分标段进场道路受堵。具体体现:一是改造后的通村油(水泥)路承受荷载能力较低,当地群众担心公路受损,不允许施工车辆通行;二是通村公路改造及验收时间较长,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基本同步,道路建设影响工程施工车辆通行。

(3)施工爆破对工程周边构筑物造成影响

随着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因施工爆破导致沿线房屋及其配套设施受损、水源断流等,给沿线群众及企事业单位造成一定影响。

2.部分参建单位履约不力

工程涉及83个标段,绝大多数标段均能有序地组织工程建设,但部分标段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人材机投入不足、服务意识差、内部管理混乱,工程进展缓慢。

3.个别项目受定额影响,费用偏低,施工单位普遍反映资金缺口大

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8年经国家发改委审批,初步设计报告于2009年经贵州省发改委审批,工程投资采用2009年第三季度和水总〔2002〕116号进行编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经济增长和物价长涨等因素导致人工费普遍不足,如渠道衬砌混凝土、隧洞初期支护和渡槽施工措施等费用偏低。

4.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变更较多

截至2013年12月底,初步统计共发生工程变更近400多项,累计增加投资约4亿元,减少投资约0.1亿元,其中重大工程变更6项。

5.工程规模大,重点及难点多

库首防渗是水库蓄水成败的关键和难点,防渗帷幕总进尺23.89万m,搭接帷幕总进尺3.18万m,防渗面积37.3 万 m2。

输配水区高大跨渡槽和长隧洞施工是工程建设难点,特别是单跨200 m龙场渡槽采用整节段预制吊装和徐家湾高墩大跨连续钢构渡槽施工,均采用新工艺和新结构,属国内同行业首创,施工质量及安全风险较大。

四、对策和措施

工程自2009年11月30日开工建设。为加强队伍建设,在全省范围内选调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强有力的建管队伍。为满足工程建设管理需要,2009年省委及省政府决定成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 (全额拨款的副厅级事业单位)作为项目法人负责工程的建设及管理,实行建管一体化。2011年8月为响应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省委及省政府决定将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局改制组建贵州省水利投资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厅级国有大型企业),采用11个职能部门参与和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公司 (分公司)负责的“职能式+项目式”混合管理模式。通过不断调整管理思路,有序解决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征地补偿、道路通行、施工炮损处理

(1)征地补偿处理

为给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省政府决定由省移民局全面负责黔中水利枢工程征地移民工作,并由省政府制定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征地补偿标准,采取省移民局负责、市(州)牵头、县(区)移民局执行和乡镇移民站落实的四级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集体土地权属争议、房屋拆迁和专项复建等问题。

(2)道路通行处理

公司积极与省、市、县交通部门协调,通过延迟道路施工时间和预交保证金或维修金,满足施工通道要求。

(3)施工炮损对周边的影响处理

为维护工程沿线群众的利益,营造和谐的施工环境,保障工程顺利实施,经省政府同意,省水利厅制定了《贵州省水利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炮损补偿处理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贵州省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炮损补偿处理标准的通知》。采取“以地方政府负责协调,属地管理;施工单位负责补偿,及时兑付”的原则,通过对距爆破作业点200 m范围内的房屋及其配套设施、农田、水源等财产,按照事前摸底调查、事中报损、事后定损和补偿的程序进行补偿处理,有依有据解决炮损问题。

(4)施工爆破对沿线断水断流处理

对因施工爆破给当地群众造成断水影响的,首先采取临时应急供水缓解短期需要。一方面积极向省水利厅汇报,争取饮水安全项目支持;另一方面委托有资质的水文地质调查单位对漏水点进行调查评价,确因工程施工爆破引起断流的,公司委托相关单位进行永久性恢复,确保用水安全;若不属于工程引起的,则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多渠道解决水源恢复资金。

2.参建单位履约不力、投入不足处理

公司每季度对参建单位组织进行一次综合大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评比表彰和诚信考核,通过对工程进度、质量及安全、信息管理及合同管理等的检查,对部分履约不力单位采取发函约谈和约见项目法人,要求中标单位分管领导进驻工地和加大投入,确保工程需要。

3.个别项目费用偏低处理

公司采取“一事一议”召开专题会议,对隧洞初期支护、渡槽施工措施费、渠道衬砌混凝土等个别项目,在遵守合同的前提下,采取施工成本和保本微利的原则与施工单位签订补充协议协商解决。

4.工程变更处理

依据 《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12〕93 号),公司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采用分级分类管理,集团公司负重大变更的审查及报批,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公司负责一般变更的审查审批。同时对变更采取事前变更立项、事中单价报审、事后工程量签证和变更完工结算等4个步骤,并引进交通行业关于0#变更管理经验,节省了0#变更的审查审批时间。通过加强变更管理、规范变更流程,确保变更的及时性、有效性、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5.工程重点难点问题处理

库首防渗采取设计—施工—设计的动态设计模式,依据先导孔揭露的地质条件,完善和调整帷幕线布置和灌浆排数,同时委托有资质的勘察单位进行跟踪检测与评价,确保施工质量。对高大跨渡槽,委托省交通设计研究院进行设计监理,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武汉大学进行动静力学结构计算,委托有资质单位开展施工期监控和运行期监测,委托第三方对渡槽桩基进行检测评价,同时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安全方案,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评审,确保高大跨渡槽设计方案可行和施工安全。

6.工程建管体制优化处理

为提高建管机构的执行力和办事效率,通过近4年的不断尝试和调整,最终采取工作靠前和服务靠前理念,条块结合和以块(建管部)为主的管理模式。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公司(正处级)下设 6个科(室)和 3个现场建管机构共43人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现场管理 (另劳务聘用工勤人员41人),建管机构负责人由公司副经理兼任,公司科室不参与现场管理的具体事务,只对相关科室进行工作检查和业务指导,避免相互重复,提高办事效率。

五、结 语

由于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地形起伏大,跨越及穿越建筑物规模大、数量多、种类全,加之线性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地方协调和建设管理难大,通过4年的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供同行参考。一是高度重视施工爆破对周边构筑物的影响,应提前商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炮损补偿标准,做到有据可依;二是工程动工前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开展工程沿线周边水源的调查评价工作,做好事前评价和资料收集;三是完善招标项目单价评价体系,减少或避免不平衡报价情况;四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变更管理实施细则,并采取分级分类管理,规范变更行为;五是引进第三方评价和外部评审机制,加强重大及关键建筑物的管控;六是组建强有力的建管队伍,采取项目式或以项目式为主的管理模式,精简管理流程,提高执行力和办事效率。

[1]杨秀才.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存在问题及运行管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

[2]傅梨.大型调水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初探[J].珠江现代建设,2012(2).

[3]张健,李仁刚,童泽林.黔中水利龙场大跨径渡槽拱圈施工方案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13(10).

[4]陶邦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

[5]徐晶.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4(3).

[6]胡忠亚,吴峰.浅析水利工程项目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10(11).

[7]聂艳华,刘东,黄国兵.国内外大型远程调水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及启示[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1).

猜你喜欢

建管渡槽工程
基于 ABAQUS 软件的预应力梁式 U 型渡槽受力分析
傍山道路泥石流渡槽设计
渡槽工程结构安全监测方案应用
——以东风渠天宫桥渡槽和黎家沟渡槽为例
高架渡槽不同支撑结构型式动力特性研究
基于新农村水务PPP模式下在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建管中的探讨
贵州湄潭:建管护运 四好通途 致富农村
子午工程
工程
资阳市雁江区:防治并重 建管结合 创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
坚持建管并重 改善农田灌排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