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效果分析

2014-01-26吕风国吴瑞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胃出血病死率病情

吕风国 吴瑞强

(日照市莒县刘官庄卫生院,山东 日照 276500)

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效果分析

吕风国 吴瑞强

(日照市莒县刘官庄卫生院,山东 日照 276500)

目的探讨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胃出血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 h内急诊手术治疗,对照组保守治疗48 h以上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择期手术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74%,病死率5.26%,病情缓解时间平均(6.22±1.3)d,不良发应率21.0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68.42%,病死率1.75%,病情缓解时间平均(20.63±1.8)d,不良发应率7.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胃出血患者在收治入院确诊后,应尽快进行准确的病情判断,根据需要制定治疗计划,提高疾病治愈率。

急性胃出血;急诊治疗

急性胃出血是常见的消化道出血,发生的原因很多,多数与急慢性胃炎、胃癌或长期服用心血管药物刺激、胃部手术、肝硬化、长期嗜酒、突然过量饮酒或烧烫伤有关,突然的刺激引起胃底静脉曲张,随着破裂引起出血。发生部位以胃体底部、十二指肠球部居多。临床反应以恶心、眩晕,呕血,黑便为主,体格检查见血压急剧下降,实验室检查可见便潜血阳性,严重者晕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胃或消化道其他部位急性穿孔,危及患者生命。本文从急性胃出血的治疗入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胃出血患者114例,包括男性患者76例,女48例;年龄分布在18~53岁,平均29.4岁。首次出血42例,多次出血72例;出血部位在胃体底部82例,十二指肠球部32例;发生原因包括有慢性胃炎33例,长期服药史12例,胃部手术史4例,饮酒引起40例,肝硬化史12例,烧烫伤13例。出血时间最长54 h,最短17 h,平均20.3 h。按肝功能分级,A级45例,B级54例,C级15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病因和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入院后,所有患者先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血压、心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B超等,从体征判断疾病类型,待确定病情后,进行下一步治疗。对照组先进行保守治疗48 h,方法以吸氧、输液、输血、止血为主,药物以奥美拉唑为主,待出血情况稳定后择期手术。观察组在24 h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在收治入院后,紧急进行常规的吸氧、输液处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准备急诊手术,开腹后,先切除脾脏,离断出血的胃部大、中静脉和主管供应出血部位血液的动脉[1],切除胃病灶部分,行胃肠吻合口缝合,冲洗术腔,关闭切口,常规抗生素治疗。

1.3 疗效诊断:急性胃出血的治疗标准以中华医学会关于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标准为准[2],痊愈:患者呕血、便血、头晕等症状消失,血压下降得到控制,B超检查无出血点,胃内壁形态正常;有效:患者呕血、便血、头晕等症状明显缓解,血压下降得到有效控制,B超检查胃内壁接近正常,无明显便血、呕血;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死亡。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用统计学软件卡方11.0处理百分比数据,用SPSS11.0处理均数数据,如果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观察组57例中,痊愈47例,有效7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94.74%,病死率5.26%;对照组57例中,痊愈26例,有效13例,无效17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68.42%,,病死率1.75%。组间比较χ2=1.353,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 症状好转时间比较:从开始治疗到便潜血检查正常为症状好转,观察组的时间最长11 d,最短3 d,平均(6.22±1.3)d;对照组的时间最长28 d,最短5 d,平均(20.63±1.8)d。组间比较χ2=3.047,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手术后,1例膈下积液,3例切口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7.02%;观察组手术后,1例肝性脑病,2例膈下积液, 5例切口感染,1例腹水,1例胸腔积液,1例肺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拴,并发症发生率21.05%。组间比较χ2=2.887,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急性胃出血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又分为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保守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吸氧、输液和输血等,优点是费用低,创伤小,对患者的刺激小。吸氧目的是维持血氧饱和度,保证血红蛋白数量在正常范围,输液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输血是补充流失的血液,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避免患者因失血过度引起晕厥。保守治疗的药物多是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胃壁上的细胞分泌胃酸达到止血目的[3]。但保守治疗只对症状不重的患者有效,对急性胃出血患者效果不明显,此类患者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

许多文献认为出血后的24 h是手术最佳时机[4],本研究将入选病例按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分为两组,对照组保守治疗48 h稳定病情后择期手术,观察组在24 h内急诊手术。从结果看,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4%,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42%高,观察组总有效率有优势,但观察组的病死率为5.26%,对照组的病死率1.75%高,观察组病死率高;从症状好转时间看,观察组症状好转时间平均(6.22±1.3)d,对照组症状好转时间平均(20.63±1.8)d,观察组更有优势;从不良反应看,观察组发生率21.05%,对照组发生率7.0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对照组更有优势。分析原因,急诊手术可以很快控制胃出血,但有患者因病情重,不良反应发生多,围术期易死亡,总有效率高但疗效不稳定,为避免减少不必要的伤害,急性发病时如果无手术指征,建议先保守治疗,待炎性反应消除,出血情况缓解后,再择期手术。手术指征是指,患者年龄较大,因长期嗜酒或乙肝导致肝硬化合并胃溃疡,自身有心、肾功能退化或心脑血管硬化疾病,有多次出血史,溃疡面不愈合,长期呕血或便潜血[5],在有诱因刺激下,突然大量出血,引起消化道梗阻或穿孔,甚至引起休克,经保守治疗无效,考虑急诊手术治疗。

手术中,对病症不稳定、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实验室检查时血红蛋白下降、合并动脉硬化的患者,治疗时一定要慎重,最好先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胃出血部位。如果病因不同,内镜下表现也有差异,查明病因再结合经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是最可行的方法。手术时,胃大部切除后胃肠吻合缝合是常用的方式,但由于黏膜回缩,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术后24 h,缝合处会不断有血液渗出,如果渗血呈鲜红色且量大,应拆开缝线检查止血。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和继续保守止血和抗炎治疗,观察有无肝门静脉压升高等失代偿性表现。

胃出血一般预后尚好,预后与手术效果有一定关系,与出血量、患者年龄、出血次数都有关系,其影响的因素愈多,危险性愈大,应综合分析处理。

[1] 尹颜新.急诊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0, 32(12):87.

[2] 杨绍金.对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与治疗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杂志,2012,9(下):224.

[3] 郑雪燕.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必读, 2013,5(5):199.

[4] 张树民.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J].西部医学,2007,19(4):577-578.

[5] 刘翼.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0, 31(27): 4656-4657.

R573

B

1671-8194(2014)25-0123-02

猜你喜欢

胃出血病死率病情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性胃出血的急诊治疗及临床效果
细节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究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胃出血患者的饮食调理方案
胃出血患者的饮食调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