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2014-01-26严建华蒋科学刁建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穿针克氏肘关节

严建华 蒋科学 刁建刚

(四川省广安福源医院,四川 广安 638000)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严建华 蒋科学 刁建刚

(四川省广安福源医院,四川 广安 63800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3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2个月(2~12个月)。术后4周去除石膏并拔除克氏针进行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优21例,良9例,一般3例,差0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儿童,因损伤机制不尽一致,可引不同类型的骨折。其治疗方法因医师的经验和习惯不一样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当然临床疗效也有差异。我科自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3例,患儿平均年龄为6.5岁(2~10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2例。33例均为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X线片证实均为明显移位骨折。根据受伤机制和移位方向分型:伸展型10例,伸展尺偏型10例,伸展桡偏型8例,屈曲型5例;按Garland分型,ⅡA型6例,ⅡB型12例,Ⅲ型1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伤后24 h内手术15例,伤后24 h~3 d内手术12例,伤后4~7 d手术6例。

1.2 治疗方法: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或基础麻醉加臂丛阻滞麻醉。手术方法:患儿仰卧于手术台,患肢置于外展台上。常规消毒、铺巾。屈肘并持续纵向牵引,利用内翻、外翻手法矫正侧方及旋转移位,将骨折远端推向前方以矫正骨折后方移位,使肘关节过度屈曲约130°左右,尺偏型骨折保持前臂旋前位,桡偏型骨折保持前臂旋后位。C型臂X线机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后由助手暂时维持骨折复位,术者选用2枚

1.5 mm克氏针经皮交叉固定,第1枚在肱骨外髁最低点经皮穿入斜向近端内侧皮质,第2枚在肱骨内髁最低点经皮穿入斜向近端外侧皮质,进针角度在冠状面与肱骨长轴成30°~60°,矢状面向后倾斜10°。如骨折稳定性差或年龄较大儿童可在肱骨外髁再穿入1枚1.5 mm克氏针进行平行固定或交叉固定以增加骨折稳定性。再次透视,确认骨折复位良好并固定可靠,检查肘关节外观及活动正常后结束手术。术后视肘部软组织情况用石膏将肘关节固定于屈肘45°~80°,前臂固定于中立位。术后4周去除石膏并拔除克氏针,开始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2 结 果

本组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为8.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约30min。术后4周临床愈合,2~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1例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肘内翻、关节周围钙化、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挛缩。术后4周、8周、12周、6个月、12个月随访。12个月时采用Flynn标准[1],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21例,良9例,一般3例,差0例,其优良率达到90.9%。伤后24 h内手术者全部为优。

3 讨 论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发生率较高,其治疗既简单又复杂。对无移位的GarlandⅠ型骨折采取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对移位的GarlandⅡ型、Ⅲ型骨折,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能发生医源性尺神经损伤、肘内翻、关节周围钙化、肘关节功能障碍、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或尺骨鹰嘴骨牵引有时不能使骨折达到良好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其肘内翻畸形发生率较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使骨折达到良好复位,但易发生关节周围钙化、肘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仅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手法复位无法达到功能复位的骨折[2]。本组33例全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应用Flynn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其优良率为90.6%,无1例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肘内翻、关节周围钙化、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说明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但超过7 d或X线检查有骨痂形成的肱骨髁上骨折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相对禁忌证。本组病例中,有15例伤后24 h内手术Flynn评分均为优,12例伤后24 h~3 d手术Flynn评分优3例、良6例、一般3例,6例伤后4~7 d手术Flynn评分优3例、良3例,该结果说明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时机最好是在伤后24 h内或者在伤后4~7 d进行,骨折后24 h~3 d是肢体肿胀的高峰期,复位较为困难,应当避开。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容易发生的并发症是肘内翻,因为有C型臂X线机引导,骨折可以达到比较精确的复位,所以术后发生肘内翻少见。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还比较容易出现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多为穿针时误伤或高速电钻穿入的热灼伤。在内髁尺神经沟的前方穿针,并用低速电钻穿入,可以有效避免损伤尺神经。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仍需注意预防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挛缩的发生。术中判断如肘部软组织无明显肿胀,术后可将肘关节用石膏固定于屈肘80°,如肘部软组织明显肿胀,术后应将肘关节用石膏固定于屈肘45°,1周后再将肘关节用石膏固定于功能位(屈肘90°)。因为术后前3 d软组织会逐渐肿胀,肘关节过度屈曲,肱二头肌腱膜可能压迫肘部血管,造成前臂缺血,诱发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及Volkmann挛缩。术后应将上肢石膏固定4周,再拆除石膏拔出克氏针开始锻炼,过早主动锻炼也可引起关节周围钙化和关节挛缩。综上所述,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仅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实用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 Flynn JC,M atthews JG,Benoit RL.Blind pinning of displaced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 in children [J].J Bone Joint Surg(Am ),1974,56(3):263-272.

[2] 代飞,吴雪晖,王序全,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治疗的临床疗效[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8(8): 678-680.

R683.41

B

1671-8194(2014)25-0277-02

猜你喜欢

穿针克氏肘关节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张英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穿针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