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2014-01-26汪善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
关键词:利培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

汪善勇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23)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汪善勇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23)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取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接受诊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B组给予利培酮治疗,采取PANSS(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和TES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对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A、B组疗效差异不大,但利培酮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的发生均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较小。

首发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利培酮

临床上,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利培酮和阿立哌唑治疗,其治疗效果均较为明显,为分析上述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可靠性,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该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组,依次采取上述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80例选取患者均为于2007年08月至2010年05月期间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住院患者。上述选取对象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l8~54岁,平均年龄(32.7±4.7)岁;病程<2年;所有选取病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病症属于首发,均未接受精神药物治疗;②病症诊断标准均与该疾病诊断标准[2]相符合;③入组时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60分。随机将上述选取对象分成A组和B组,每组均4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评分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②严重心血管及其他精神疾病患者;③入院前接受长效抗精神病药物者;④有明显的自杀或暴力倾向者。

1.3 治疗

A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博思清)初始剂量为5 mg/d,随后逐渐增加给药剂量,7 d时加至20 mg;然后依据患者病症改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每天给予剂量不超过30 mg;B组患者给予利培酮片进行,初始剂量每天保持在1~2 mg,随后逐渐增加,7 d内增加至4 mg,随后依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对给药剂量进行调整,每天服用剂量最大不超过6 mg;两组治疗疗程均持续8周。治疗期间,不给予其他抗精神异常药物或其他方式进行治疗,若患者存在严重失眠症状,可给予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药改善睡眠。

1.4 疗效评定

采取PANSS量表对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评分时间依次为治疗前和治疗后2、8周末。痊愈:PANSS评分减少幅度≥75%;显效:评分减少幅度在50%~74%之间;有效:评分减少幅度在25%~49%;无效:评分减少幅度在<25%;采取TESS量表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评定,评分时间同上。

1.5 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A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精神病理评分为:治疗前(23.5±6.6)分、(20.3±6.6)分、(36.2 ±8.6)分,治疗2周末(19.5±6.9)分、(17.2±7.1)分、(30.9 ±7.8)分;治疗8周末(10.1±5.3)分、(11.9±5.7)分、(21.8± 7.6)分;B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8周末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精神病理评分为:治疗前(22.5± 6.9)分、(22.2±7.5)分、(35.2±8.9)分,治疗2周末(17.3±7.2)分、(15.2±6.8)分、(31.2±7.3)分;治疗8周末(8.6±6.5)分、(11.2±5.8)分、(20.3±7.3)分;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对比发现,两组治疗前对比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在接受2周后,B组PANSS各项评分较A组下降幅度明显(均有P<0.05)。两组在治疗8周后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相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方式治疗后,均出现较轻的不良反应,经过相应对症治疗处理或减少用药剂量后,不良反应得到缓解或消失;其中A组患者发生兴奋、瞌睡、失眠、震颤、视物模糊、心动过速、静坐不能、恶心呕吐的患者人数依次为2、1、2、2、2、1、2、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B组发生兴奋、瞌睡、失眠、震颤、视物模糊、心动过速、静坐不能、恶心呕吐、锥体外系及体质量增加、的患者人数依次为3、2、4、3、2、2、1、1、2、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0%;两组该指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结 论

阿立哌唑作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的一种,其对人体内自受体以及多巴胺受体(D2和D3)有着较强的选择性和亲和力,其对体内分泌的5-HT1A受体也有着一定的刺激抑制作用和拮抗作用,因而临床上常使用该药治疗精神异常或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该药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避免因与D2受体结合后产生刺激作用而引发的锥体外系、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这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魏长礼等人研究文献表明,采取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其阴性及阳性症状起效时间早于利培酮,这也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2]。

本研究发现,A组与B组在阳性及阴性和精神等症状改善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保持一致[3],同时A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B组(P<0.05),这对魏长礼等人研究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或许与本文研究中对症给药剂量有一定关系;同时由于本研究仅仅持续8周,且因为医院条件限制及患者等多方面因素,不能作药物剂量的血浓度监测,因此长期采取上述两种药物治疗,是否会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作出相关探讨和研究。

[1] 吴仁学,李乐华.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3):177-179.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3] 魏长礼,穆小梅,侯宁,等.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随访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2):78.

R749.3

B

1671-8194(2014)25-0245-02

猜你喜欢

利培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稀疏表示的精神分裂症生物标记物筛选方法
利培酮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糖代谢影响的比较
利培酮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临床效果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ZNF804A rs1344706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