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2014-01-25田秀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科护士

田秀芬

(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精神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田秀芬

(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目的 分析精神科护士职业的危险因素和防护对策,加强自我保护。方法 统计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精神科常见职业危险因素的种类,评价自我防护措施的效果。结果 我科18名护士通过组织学习自身防护意识加强,受到物理性、心理压力、暴力伤害减少。结论 通过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培训学习,护士的职业防护能力提高,领导、社会关心、重视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危害因素,加大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感染率和心理压力源,有效的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精神科;职业;危险因素;对策

精神科主要以精神疾病为主,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以行为、心理功能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科患者的行为有较大的不可预料性,它包括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症等,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常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精神科的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危险性,现将职业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报道如下。

1 常见精神科职业危险因素

1.1 针刺损伤:护士是医院中发生职业损伤最多的高危人群,被刺伤的潜在风险随时存在[1]。毛秀英等[2]调查发现我国护士针刺伤调查发生率高达80.6%,临床发现低年资护士由于技术相对不太成熟,遇到突发事件心理应急能力较差,易出现注射操作中被针刺伤。

1.2 暴力伤害:住院精神患者因心理功能紊乱常发生攻击行为,医护人员经常受到患者的攻击,在患者的攻击对象中,医护人员占首位

[3],患者的客观因素难以预料,对精神患者的合理约束、封闭管理等有些家属不能理解和接受,家属打伤医护人员的事情报纸新闻也时常报道,受伤的人数也在逐见增多,而护士所占比例又最高[4],家属常常把不满发泄到护士身上,护士已成为主要攻击对象。

1.3 心理压力: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缺乏安全感,总是担心容易发生攻击行为,护士的工作琐碎繁忙,枯燥乏味,白班、夜班的三班倒既有细致的脑力劳动又有体力劳动,使护士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疲惫状态。有时需要搬运一些重物如搬运静点瓶箱、推病床、搬运患者、一些儿床上护理等,很多精神科护士患有紧张性头痛、腰部损伤、风湿症、颈椎病、腰间盘、神经性皮炎、慢性胃炎等。

1.4 环境的因素:精神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还存有薄弱环节,还存在危险品不能完全杜绝的现象,给精神患者攻击提供了工具。日常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有些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

1.5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工作中防护意识薄弱,操作过程中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自我防护不重视,不按要求正确操作,处理针头不严格,缺乏职业防护方面的培训。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自我保护意识培训,注意增强职业防护教育讲座,各种护理操作规范化、熟练化、技巧化,根据《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尽量避免玻璃锐器、针刺伤的发生,检测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乙型肝炎项目化验,不慎发生针刺伤后彻底处理伤口,应尽早报告院感染科按要求及时处理,防止进一步损害。

2.2 患者危害因素的防护:认真做好入院评估,包括既往史、发病诱因、精神症状、个性特征以及攻击行为的诱发因素,全面准备,护士全面掌握评估患者是防范攻击行为的基础。手持利器的患者要避开正面,多人可先一人正面吸引患者的注意力,一人从后面抱住患者,也可用棉被等物做盾牌直接从前面抱住患者,先控制患者两手,并防止患者牙咬、脚踢。

对具有幻听、不协调性兴奋、幻觉妄想的内容及表现,护士应及时报告给医师患者的病情变化,正确调整药物控制病情,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攻击行为的关键步骤,对有明显攻击倾向的患者,给予合理约束,并防止因约束使患者受到伤害[5]。

2.3 病房环境因素:努力改善病房设置,尽可能设置带监控的小病房,创造舒适、安全、安静的治疗环境,多个兴奋患者时要分开管理以免相互影响,减少不安全因素。加强危险品的管理,尤其是夜间、节假日,值班时应加强巡视,坚守岗位,消除安全隐患。

2.4 心理减压:领导要理解护士的工作不易因素,医院尽量为医护人员提供舒适、方便、空气清新的工作和休息的场所,实行弹性排班,鼓励护士劳逸结合,参加健康的娱乐休闲活动,增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尽量保持生活的有规律。

增加主人翁意识培养,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注定选择了奉献,从事精神病事业的医护人员要有一种献身精神,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无奈。医院开展5.12护士节技能表演,我科护士积极参加,提高临床专业技术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加荣誉感和社会的地位,调节自己的身心,做到自我减压、放松。

2.5 人性化护理实施:加强人性化护理实施,生活护理要注意维护患者的尊严,不能自理患者协助做好个人卫生,年老的患者要防止坠床、骨折,供给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防止兴奋过度发生脱水、衰竭,必要时喂食或流质鼻饲,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并做好记录,需要使用约束带护理的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目的,取得家属的理解密切配合医护,消除环境上的不良影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 结 果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18名护士通过组织学习自身防护意识加强,全年无医疗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患关系和谐,满意率由87%上升到99%,护士工作中受到物理性、心理压力、暴力伤害减少。

4 结 论

精神科的患者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护士在特定的工作环境里干着不平凡的工作,他们用真诚和爱心抚平患者创伤的心灵,他们的工作有着各种危险因素,通过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培训学习,加强临床业务训练,使护士的职业防护能力提高。

精神患者受幻觉和妄想等症状的支配而缺乏自控能力,经常失去理智,以暴力对待护理人员及身边的人。疗区有些患者有时突然发病,造成攻击行为,我们护士没有准备,在冲突中,护士身上有不同程度的皮外伤,软组织伤,可是我科护士们仍然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工作,同时以极大的耐心去安抚患者受伤的心灵,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随着人性化的开展,我们为患者开展精神病知识讲座、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开展生活能力训练、学习技能训练等,用爱心温暖患者及家属,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护理技能和防护技巧,自身素质不断加强,院领导、社会也重视科室的人力和物力投资力度,改善就医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也给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节好自己的身心状态,做到自我放松减压。积极为护士解决生活、工作困难,降低职业感染率和心理压力源,创造进修学习机会,提高护士社会地位,有效的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医院工作制度的完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有效的降低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和危害因素。

[1]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10-712.

[2] 毛秀英,吴欣娟,徐辉,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3] 居粉英,刘燕.住院精神病人对医务人员损伤的情况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1,13(3):137-138.

[4] 张月香,刘桂霞.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山东精神医学,2003,16(2):112.

[5] 黎丽燕,周桂洪,吴允中.住院精神病人受约束状况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12):2-3.

R47

:B

1671-8194(2014)33-0394-02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精神科护士
最美护士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