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4-01-25王焕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6期
关键词:产后产妇家庭

王焕萍

(山西省阳曲县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030100)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王焕萍

(山西省阳曲县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030100)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及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856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生理因素、心理压力、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及个人性格特征等因素有关,其中家庭环境是促发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多样,发病率高,应在充分了解其病因的基础上及时有效的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全程的健康教育和人性化护理,预防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产妇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产后抑郁;病因分析;护理对策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女性在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及心理变化所带来的身体、情绪、心理等一系列变化,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轻者表现为抑郁、沮丧、厌食、恐惧、易激怒,重者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1]。它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儿的身体发育,心理,行为的发展都有不利影响,还可影响夫妻关系以及整个家庭及社会,甚至导致产后精神病的发生[2]。

1 临床资料

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856例产妇中,有147例产妇出现产后抑郁,发病率17.5%。年龄在18~40岁,其中初产妇93例,经产妇54例;顺产61例,难产9例,剖宫产77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98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49例。发生轻度抑郁136例,中度抑郁11例。无严重精神抑郁病例。经过护理和心理疏导,均治愈出院。

2 病因分析

2.1 生理因素

①内分泌因素:怀孕期间,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10倍,分娩后,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在72 h内迅速达到以前水平,体内激素水平迅速降低与抑郁症出现有关。②躯体因素:产时,产后并发症、滞产、难产、手术产所造成身体疼痛和不适,是产后抑郁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此外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 ,尤其是在感染,发热时,更易促发此病的发生。

2.2 心理因素

妊娠,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忐忑不安的体验,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害怕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过分担心分娩是否顺利,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缺陷畸形。加之产后缺乏育儿知识,对自己的母亲角色适应不良而产生冲突,面临自身恢复和育婴两大问题而承受一系列的心理压力。

2.3 家庭因素

产后缺乏丈夫及家人的支持帮助,过低的家庭经济收入,丈夫及家人关注和渴望男孩的程度,产后无人帮助照顾孩子,居住条件差,夫妻,婆媳关系紧张,都会使孕产妇增加心理压力。

2.4 社会因素

①分娩结局的影响:分娩后较多负性生活事件,担心会丢失就业机会,经济来源减少,家庭负担加重。在我国广大农村,传统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对生女孩的产妇来说,心理压力更大,缺乏社会支持,常常造成产妇抑郁。②文化程度的影响:文化程度高,知识面广,思想情绪较复杂,考虑问题多,面临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较大,担忧产后会失去工作和晋升机会而产生抑郁焦虑。③传统习惯的影响:传统习惯,分娩后要在家中休养1个月,期间不充许看书,看电视,不允许出门,甚至不允许下地,这样产妇与他人交流机会减少,生活范围一下子缩小,易产生烦躁,易激怒的情绪反应。从而诱发产后抑郁。

2.5 个人因素

产后抑郁患者有情绪不稳定,固执,保守,性格内向等人格方面缺陷,其中脆弱敏感,缺乏自信,神经质型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高。

2.6 遗传因素

是产后抑郁症的潜在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庭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3]。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孕产期健康保健,安全渡过围生期

①产前健康教育:加强围生期知识宣传,从产前检查开始,向孕妇宣传正确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及分娩相关知识,能正确对待孕期,分娩期出现的不适,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开设孕妇学校,利用图谱和电视示教使孕妇及家属获得母乳喂养、更换尿片、婴儿洗澡和新生儿抚触等基本技能。教会家庭护理胎儿方法,合理指导饮食,及时调整妊娠期不良心态,帮助她们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②产时护理:开展导乐陪伴分娩,临产时由专业的助产士及大夫或家人陪伴,适时抚摸,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关心体贴产妇,协助其饮水、进食、擦汗。用一些鼓励性语言与患者交谈,分散其对阵痛的注意力。并及时告知产程进展,满足其提出的要求。运用无痛分娩技术,给予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支持,消除紧张和焦虑心理,建立分娩信念,促进分娩顺利完成。③产后护理: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应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和打扰,各项治疗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给产妇营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介绍有关母乳喂养及育婴的常识,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及早进入母亲角色,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做好产后的观察与护理。注意子宫收缩和阴道出血情况,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锻炼身体,促进产后形体恢复,增加她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2 适时实施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密切观察孕产妇的心理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详细了解患者的抑郁程度,寻找引起抑郁的原因,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和不安,运用友善,亲切,温和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减轻孕产妇的心理负担,增加其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意识。

3.3 保证良好家庭、社会氛围

良好的家庭关系,温馨的家庭氛围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关系,家庭成员尤其是丈夫应多照顾,帮助产妇,倾听她们的倾诉,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解除思想顾虑。同时产妇的亲朋好友及相关领导也应多关心产妇,支持鼓励,帮助她们适应角色的转换,使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家庭及家人心目中的地位,使身心逐渐康复。

3.4 教会产妇自我调节,克服心理障

①自我松弛放松,适当调节变动生活内容,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给自己放个短假,力行参与一些愉快的活动,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及时从不开心的事情中走出来。②主动求助,产后产妇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主动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关注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③倾诉宣泄法,找好友或亲人交流,尽诉心曲,宣泄郁闷情绪。④自我鼓励,自我欣赏,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事物的好处,多想事情成功的一面。⑤交换食谱,产妇在“月子”期间通常都会吃大量补品,这些食物很容易令人心烦气躁、失眠焦虑,进而加重产后抑郁的症状,如果产后多搭配吃一些清淡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可自内而外地调整身心状态。

4 结 果

产后抑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不同病因,通过对产妇孕期、产时及产后细心护理、关爱和疏导,取得了家属配合,大大改善了患者焦虑、恐惧、紧张、自卑的心理状态,顺利进入了母亲角色,及时反映生理需求,对新生儿能及时哺乳和护理,提高了产褥期质量,降低了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5 讨 论

妊娠、分娩是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3],但对女性而言,仍是一生中的重大改变,这段时间,不仅面临身体形象的改变、潜意识的内在冲突以及初为人母所需的情绪调整,还有家庭关系改变、经济来源需求等。在此期间,护士要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予以心理安慰和支持。加强产后访视、产后检查工作,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宣传围生期保健和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康复空间。总之,产后抑郁不容忽视,应引起产科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整体护理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合各种类型产后忧郁患者的预防控制措施,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产后抑郁症。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9.

[2] 崔艳杰,孙秀发.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24(4):166.

[3]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9.

R473.74;R473.71

:B

:1671-8194(2014)06-0200-02

猜你喜欢

产后产妇家庭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家庭“煮”夫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恋练有词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