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分析

2014-01-25刘慧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6期
关键词:化验特发性紫癜

刘慧霞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 妇产科,辽宁 凌源122500)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分析

刘慧霞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 妇产科,辽宁 凌源122500)

目的 对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妊娠期的良性疾病,孕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多,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其临床特征也不同,诊断主要靠排除法。结论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病因很多,对母婴危害大,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因此,正确认识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的结局,加强围生期处理,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妊娠;血小板减少症;诊治;分析

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cytopenia,TP)是妊娠期妇女比较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3.7%[1]。严重者可出现分娩时止血困难和新生儿颅内出血,麻醉风险和手术风险都明显增大。为改善妊娠结局,保证妊娠妇女和胎儿安全,正确处理妊娠并发TP尤为重要[2]。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繁多,多数发病原因不十分明确,目前临床上尚无在孕期应用安全的特效药[3]。为此,笔者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病的诊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26岁。主因孕足月第一胎发现血小板减少2个月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0 d,经期5~7 d,经量中,无痛经。LMP2008年5月8日,停经40 d有早孕反应,停经50 d B超提示早孕,孕4个月觉胎动至今,入院2个月前产前检查化验血常规时发现血小板72×109/L,未治疗,1个月前化验血小板49×109/L,入院前2天复查血小板45× 109/L,入院待产。自发病以来,无头痛、头晕、阴道流血,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月经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0 d,经期5~7 d,经量中,无痛经。婚育史:24结婚,男方体健。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血液病史。无肝炎、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史,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炎等病史,无输血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T 36.5 ℃,P 108次/分,R 21次/分,BP 120/75 mm 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情,查体合作,痛苦面容,无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五官无异常,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音清,心脏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全腹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子宫如孕足月,宫高34 cm,腹围100 cm,胎位ROA,胎心134次/分,无宫缩。肛查:宫颈管尽消失,宫口容指松,先露头,棘上2 cm,髂嵴间径29 cm,骶耻外径21 cm,骨盆出口横径8 cm。

辅助检查:血常规,红细胞334×1012/L,Hb39g/L,白细胞11.4× 109/L,血小板52×109/L,PT 13 s,APTT 25 s,尿常规未见异常。

患者病例特点如下:①患者为生育年龄女性,平素月经规律,LMP 2008年5月8日,胎位ROA,胎心134次/分,无宫缩。②患者孕前无血液病史,此次妊娠早期化验血常规正常,孕晚期多次化验血小板数值均<100×109/L,但PT 13 s,APTT 25 s,患者无出血倾向,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出血点及瘀斑,白细胞及红细胞均正常。目前诊断:①孕38+5周一胎ROA无产兆;②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但尚需骨穿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血小板不低于50× 109/L,是否需要激素治疗?估计胎儿体质量3200 g,骨盆正常,是否可引导试产?

患者化验抗血小板抗体阴性,于入院第二天自然临产,产程进展顺利,侧切分娩一3250 g男婴,产时出血250 mL,1 min评分10分,总产程10小时35分钟。脐血化验血小板110 ×109/L,患者产后2 d化验血小板89×109/L。

2 讨 论

2.1 诊断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可见于多种疾病,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障、药物性血小板减少、HELLP综合征、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等,患者无红细胞减少,可排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患者无高血压、蛋白尿,可排除HELLP综合征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患者白细胞和红细胞均正常,可除外再障;患者孕期未使用药物,可除外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无家族史,不考虑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减少原因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是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需进一步鉴别。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妊娠期的良性疾病,有文献[4]认为符合下列几点者应考虑为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①妊娠前无血小板减少病史。②多数在妊娠中晚期发现血小板减少,无其他合并症。③PC多数在(70~100)×109/L,亦有<50 ×109/L者,但出血倾向不明显。④对胎儿、新生儿无影响,分娩后新生儿PC多数正常。⑤分娩后产妇血小板短期内回升到正常。患者化验抗血小板抗体阴性,新生儿血小板不低,妊娠结束后血小板上升,可明确诊断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多,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其临床特征也不同,诊断主要靠排除法。孕期血小板减少,首先要排除各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如白血病、再障、SLE等。除了血常规检查外,还可做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测定,必要时可行骨髓穿刺。PAT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孕前无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程度轻,相关的临床指标如血小板抗体、抗核抗体均阴性,血小板多在(70~100)×109/L,出血倾向不明显,对孕产妇及新生儿影响不大,通常不必处理。若血小板<50×109/L,在终止妊娠前,需积极处理,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一般使用醋酸泼尼松40~60 mg/d,连用5 d;输入血小板由于其效果是暂时的,而且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使以后输入血小板无效,所以血小板制剂一般用于血小板计数<50×109/L,且有明显出血倾向,或紧急手术前。

2.2 分娩方式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分娩方式尚有争议[5],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1,2,5]:①足月妊娠,血小板50×109/L,特别是已有产兆时,如无产科情况,可考虑阴道试产。分娩时常规侧切;禁用胎吸和产钳,侧切口严密止血,仔细缝合。②足月及存活可能性较大的早产儿,血小板<50×109/L,可考虑剖宫产。术前需备好血源,术时使血小板升至50×109/L以上,术时采用局麻配合静脉麻醉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3 病因

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一般可将其病因分为以下两类:

2.3.1 血小板生成减少。影响因素为:①遗传因素:可伴有血小板功能障碍,如先天性巨核细胞缺乏症。②免疫学因素:某些自身抗体可抑制巨核细胞系造血干细胞。③电离辐射或药物因素使造血功能受损,可使血小板生成发生障碍。④营养缺乏:产科常见的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和铁缺乏等均可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⑤巨核细胞增生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或同时有其他各种血细胞的生成减少。⑥感染因素: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汉坦病毒和麻疹病毒等,以及其他感染源如支原体、疟原虫、分支杆菌等。

2.3.2 血小板破坏过多。主要与免疫损伤反应有关:

①免疫学因素: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②感染因素:多种病毒感染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但在某些病例可发生血小板破坏增加,尤其是严重产科感染发生败血症时,其血小板减少主要是由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介导的吞噬作用引起的。③药物因素:可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如甲硝唑和阿司匹林等。

总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病因很多,对母婴危害大,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因此,正确认识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的结局,加强围生期处理,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6]。

[1] 刘艳庚,张丽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分娩方式的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7):20.

[2] 符丽蓉,刘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两种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520.

[3] 王静.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52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8,9(9):12.

[4] 唐加明,陈安薇,陈敦金,等.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鉴别[J].广东医学,2009,30(10):1501.

[5] 王前,伍招娣.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38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07,15(4):341.

[6] 张建华.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82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A):349.

R714.25;R558+.2

:B

:1671-8194(2014)06-0185-02

猜你喜欢

化验特发性紫癜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地质化学化验的误差及成因分析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浅谈提高油料化验工作效率的几点建议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煤炭化验的质量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铁矿石化验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特发性腹痛一例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