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2014-01-25张美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6期
关键词:精神病医护人员用药

张美霞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张美霞

(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3)

目的 总结抗精神病药物在临床上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接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48例患者,通过观察和调查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进行护理。结果 本组有36(75.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21例(45.3%)恐惧,8例(16.7%)愤怒,3例(6.3%)悲哀,7例(14.6%)不合作。经医护人员的解释及劝导后均表示理解。结论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对对患者产生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心理疏导等,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缓解患者的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

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心理影响

WHO(1964年)认为:“所谓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为了预防、诊断、治疗或为了变更生理功能目的而对人体使用常用药物剂量时出现的、但并非有意的、对人体有危害的作用。”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病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而大部分抗精神病药物均有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有些较轻微的反应是不需处理的,可自行缓解,但有些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给予相应的处理,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48例,均为女性,年龄在28~55岁,平均为(29.5±5.4)岁,主要的药物不良反应表现在患者出现口干、流涎、恶心、呕吐、便秘、药源性癫痫、体位性低血压、手细微震颤、排尿困难肥胖、视力模糊以及月经紊乱等。

1.2 方法

应用观察法,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于自然状态下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语气、动作以及情绪等。同时,应用自制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进行面对面访谈,对于行为紊乱者,应由其家属或者护理员协助回答问卷内容。

2 结 果

本组48例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者中,有36例(75.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21例(45.3%)恐惧,8例(16.7%)愤怒,3例(6.3%)悲哀,7例(14.6%)不合作。经医护人员的解释及劝导后均表示理解,成功率为100%。

3 讨 论

3.1 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愤怒、悲哀等不良情绪。由于患者对于所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药效、用药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反应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当突发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时,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并伴有肢体颤抖、出汗以及呼吸急促等不良症状[1]。另有部分患者自身对疾病以及药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加之精神疾病患者自身多疑,往往怀疑医护人员用药错误,因此责备医护人员不负责责任。部分患者产生焦虑,主要是其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所引起的各种症状持续不消失,往往导致原有疾病加重或者遗留后遗症等。主要表现为无助感、神经过敏以及坐立不安等。部分患者不停地思考自身的处境,过分关注负性结果[2]。

3.2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

3.2.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药物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愤怒、悲哀等不良心理,影响治疗,同时也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双重痛苦。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治疗配合性。医务人员应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理解能力等对患者实施连续、分阶段和多样化的心理护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医护技术实施医护工作,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2.2 加强重症、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

老年患者常存在多种合并症,用药较多,如在此基础上使用抗精神药物,将增加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老年患者对于精神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敏感,可引起骨折、跌倒以及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重症患者往往缺失认知能力,应嘱其家属陪护、注意事项以及用药等。医护人员也应加强对重症、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特殊情况。

3.2.3 加强药学监护

加强抗精神病药物的药学监护,不仅能够提高药效,且可有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此外,积极与非那根药源性疾病,杜绝不合理用药,还可节约药物资源。

3.2.4 正确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应针对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例如吞咽困难的护理精神药物可以引起喉肌的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吞咽困难,导致噎食或呛咳,是精神科临床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原因之一。对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要加强饮食护理,缓慢喂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或鼻饲奶,必要时可静脉输液,以保证营养和安全。锂盐中毒的护理患者服用锂盐初期,医护理人员应注意早期发生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口渴、尿多等,加强饮食护理,及时补充食盐量。大部分的精神病药物均有镇静的作用,患者在用药后可导致睡眠时间延长或者不愿活动,因此,应积极鼓励并指导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睡眠时间,消除患者的消极心态。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动力性肠梗阻者,可实施理疗、针灸以及运动疗法等物理疗法,可有效激发人体各类积极因素,有效刺激并改善肠道自主神经功能,促进肠蠕动,从而主动解除病理及生理致病基础,促进患者病情好转,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疑病等不良心理[3]。

综上所述,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后产生的药物副反应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情况,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治疗,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缓解患者的痛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并促进其早日康复。

[1] 高新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5):102-103.

[2] 邱俊.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及防治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5):45-46.

[3] 张会忠,王晓胜.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30(5):165-166.

R971+.4

:B

:1671-8194(2014)06-0117-02

猜你喜欢

精神病医护人员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都有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