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制造到设计—20世纪的德国设计

2014-01-23供稿何香凝美术馆摄影薛华克

读者欣赏 2014年1期
关键词:何香凝中国美术学院约瑟夫

供稿/何香凝美术馆 摄影/薛华克

震荡式通用型电扇,型号GUO 11贝伦斯1907-1908年

Sintrax咖啡机格哈德·马克思1924年

红蓝椅里特维尔德1917-1918年

2013年12月7日,“从制造到设计—20世纪德国设计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与何香凝美术馆联合主办,作为双方在2010年包豪斯及欧洲现代设计收藏落户中国美术学院后的一次专题合作,将展示德国制造经验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在20世纪的100年中,“德国制造”逐渐发展成为卓越设计与高端品质的代名词,其设计思想及推动制造发展的方式对现代设计制造所产生的影响都是开创性的。本次展览系统地回顾了德国设计制造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并从设计师、制造商与使用者等多个角度来解读设计史上的经典,以当代中国的视角重新理解德国设计与制造互动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

收音机和电唱机组合“SK 4”汉斯·古格洛特,迪特·拉姆斯,赫伯特·林丁格1965年

德国通用电器出品的金属(灯)丝电灯贝伦斯1907年

为科隆制造同盟展设计的带底座的器皿约瑟夫·霍夫曼1914年

饼干工厂的饼干罐约瑟夫·伊曼纽尔·马戈尔德1914年

桌子凡·德·威尔德1901年

展览通过学术梳理,将藏品与其设计制造过程的翔实史料相结合,通过“手工艺与制造”、“理想与实验”、“设计与政治”、“系统化与国际化”4个版块,以德国设计制造中的历史案例,揭示20世纪现代设计制造与艺术、教育、政治经济和全球化的关系。

此次展出展品丰富,小到首饰,大到桌椅家具,涵盖了茶器、台灯、墙纸、挂毯等日常起居的设计,还包括书籍、海报等平面设计,以及建筑和城市规划。展览汇集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收藏的德国设计史的代表作品近百件,从19世纪末新艺术运动的杰作到20世纪中后期的现代设计经典,其中还包括极为稀有的设计原型,如手工锻造的巴塞罗那椅、红蓝椅和康定斯基的版画等。

本次展览将文献和实物结合展示,打造成一部既有趣又耐读的“活的设计史”。为了让历史研究更加形象和普及,展览中穿插了德国历史上的7个设计故事和7个制造案例。设计故事从德国设计制造与我们当代生活如798艺术区、苹果手机、双立人标志等的关系来解读经典设计;制造案例从历史上德国的设计师和制造商合作互动的角度,为专业观众提供启示。

盒子里的32颗国际象棋约瑟夫·哈特维希1923年

门把试样原型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925年

电水壶贝伦斯1909年

哈克咖啡公司的咖啡具阿尔弗雷德·容格1907年

猜你喜欢

何香凝中国美术学院约瑟夫
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迎春佳作
偷懒发明的铁栅栏
童话
何香凝:同盟会里的“傲骨贤妻”
日安,白天
Getting a Job初入职场的面试技巧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
人物风景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