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体会

2014-01-22张长霞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张长霞

(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1332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体会

张长霞

(吉林省汪清县中医院,133200)

目的 对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2例患者,均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29例动静脉内瘘功能良好,内瘘使用寿命均大于5年,其中26例患者内瘘使用寿命大于10年;其余患者为内瘘失功1例,内瘘堵塞1例,内瘘狭窄1例。结论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应加强术前、术后和穿刺时精心护理,通过有效护理干预促使内瘘应用寿命有效延长,使血透治疗效果大幅提高,从而促使患者生命有效延长。

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通常需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延长生命[1],而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动静脉内瘘是持续时间最长、安全性最高的血液通路[2-3],对其加强护理,确保患者正确使用并给予有效保护可促使血液透析质量提高,同时能够有效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4]。为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有效护理措施,现对32例通过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7-08—2013-07收治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2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6~74岁,平均(46.3±2.5)岁;血透原因为:高血压肾病11例,糖尿病肾病13例,原发性肾炎6例,其他原因引发慢性肾功能衰竭2例。

1.2 方法 对患者头静脉与桡动脉或肘静脉与肘窝肱动脉展开端侧吻合,构成皮下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时采取2根16号穿刺针对内瘘血管进行穿刺,引动脉血到透析器内并使之自静脉端向人体回流。术后4~8周即可使用,每周进行1~3次透析,每次透析时间为4~5 h。在手术前、手术后及穿刺前为患者展开精心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术前知识讲解、心理护理、术后动静脉内瘘护理、一般护理、功能锻炼、透析后内瘘护理及健康宣教等。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相关知识讲解 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意义、必要性、开展方法、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处理对策、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充分思想准备;为患者讲解术前保护造瘘侧肢血管的重要性,保持该处皮肤清洁,指导其在术前2周展开功能锻炼,以热毛巾湿敷方式确保血管充盈。

1.2.2 术前心理护理 和患者展开积极沟通,给予其充分安慰和鼓励,准确把握患者存在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取得患者配合。

1.2.3 术后动静脉内瘘护理 每天为患者检查3次即时动静脉内瘘,确保其保持畅通,指导患者掌握血管震颤触摸方法,增强其自我护理的能力。

1.2.4 一般护理 术后禁止患者朝患侧侧卧,将术肢抬高到心脏水平之上,确保术肢洁净,保持衣物宽松,同时对瘘口是否存在包扎过紧或有无渗血进行观察。

1.2.5 功能锻炼 术后14 d指导患者展开早期功能锻炼,每天利用术肢捏健身球,10~15 min/次,3~4次/d。

1.2.6 透析后内瘘护理 在内瘘成熟后方可用于血液透析,首次使用时由经验丰富、技术纯熟的护士展开操作,注意更换穿刺部位,不可定点穿刺;在透析中应对穿刺针予以合理选择,加强穿刺部位观察并注意患者血压改变情况,避免患者因低血压造成内瘘堵塞。

1.2.7 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在完成透析后当日确保内瘘干燥,禁水24 h后可取温毛巾进行热敷,轻柔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促使内瘘使用寿命延长。平时应重视瘘侧血管保护,瘘侧肢体不可受压、拎重物或输入液体,指导患者掌握判断内瘘通畅与否的方法,当有异常时及时向医生报告。

2 结果

32例患者中1例由于低血压造成内瘘失功,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血管状况较差多次进行穿刺,最终造成动静脉内瘘堵塞,1例高血压肾病患者由于血管严重硬化导致内瘘狭窄,其余29例(90.6%)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均良好,内瘘使用寿命均大于5年,其中26例患者内瘘使用寿命均大于10年。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属于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为安全、使用时间最长的血液通路,若血液透析过程中血管内瘘发生局部异常,可导致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液返流,引发再循环,对血透效果有不良影响[5]。因此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对其动静脉内瘘的通畅及使用安全予以最大限度保护,从而尽可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其预后予以最大限度改善。

现阶段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在使用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即是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导致血液透析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可导致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大幅升高。为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并促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显著延长,在临床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十分必要。基于这一理论,我院在临床中采取精心护理干预确保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在本次研究中,32例患者中29例动静脉内瘘功能良好,内瘘使用寿命均大于5年,其中26例患者内瘘使用寿命大于10年;其余患者为内瘘失功1例,内瘘堵塞1例,内瘘狭窄1例。由此可见,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应加强术前、术后和穿刺时精心护理,通过有效护理干预促使内瘘应用寿命有效延长,促使血透治疗效果大幅提高,从而延长患者生命。

[1]吴晓英,黄静.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96-99.

[2]张丽芳,周泉.动静脉内瘘取栓术后的早期维护[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12):42.

[3]王玉香.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20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18):427.

[4]孙敏红.自体动静脉内瘘高压血液透析患者的密闭式回血方法介绍[J].天津护理,2013,21(6):508.

[5]王蕴若,王惠新,吴昊,等.微创下前臂贵要静脉转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3,29(11):849-850.

2014-04-15)

1005-619X(2014)08-0726-02

10.13517/j.cnki.ccm.2014.08.038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