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情感智力培养中的作用*

2014-01-14李育卫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智力

李育卫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长期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运用技能,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智力,即情商 (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培养。结果,许多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运用技能,但却明显表现出学习动机不强,对学习缺乏兴趣,对老师、同学和朋友情感淡漠,学习和生活意志薄弱,性格偏激,在如何认识自我价值、处理人际关系、承受生活的压力或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时往往会不知所措,甚至会采取极端的方式。由此可见,情感智力的培养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什么是情感智力呢?情感智能 (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 (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 (Mayer)提出的,具体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它主要探究的是认知智力、智商 (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以外影响成功的因素。心理学家Goleman的《情感智力》(1987)一书引起了人们对情感智力这一概念的普遍关注,而哈佛大学的Gardner、耶鲁大学的Salovey以及新罕布什尔大学的Mayer等学者对于情感智力理论也多有贡献。在他们的理论中,情感智力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认识自身的情绪、控制调节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好人际关系 (即控制调节他人情绪)。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培养情感智力的目的不是提高学习成绩,而是“为了提高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可见,情感智力的高低强弱如同认知智力一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的未来。因此,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情感智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下面,笔者将立足于本校实际,对如何通过开设英美文学及影视作品课程培养大学生情感智力的可行性及方法进行探讨。

一、英美文学及英文影视作品课程对大学生情感智力培养的可行性

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实用的、科学的和审美的。文学作品是生活和时代的审美表现,阅读和欣赏优秀、经典的英美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是重要的认知和审美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精神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美历史上不同时代的重大事件和名人趣事都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素材,在文学作品中留下记录。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当代人们的生活状态进行反思,他们的作品往往凝聚着对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着作者本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所处社会特定的意识形态。因而,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和了解支撑西方表层文化的深层因素,即西方文化中的一些核心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阅读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学生除了可以感受到英语优美的语调和丰富的语汇外,还有助于他们开阔眼界、了解外国文化,丰富知识、启迪智慧,从而在培养认知智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感智力。因此,通过《英美文学》及英文影视作品课程培养大学生情感智力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楚雄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学计划明确规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英语语言文学教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并能在外事旅游、科技经贸和企业等领域从事英汉翻译、文秘、文化交流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主干课程作了明确规定,其中包括: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文写作、第二外语、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翻译、英美文学评论写作、基础英语、英语初级听力、英语中级听力、高级英语、英语高级听力、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导论、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法等课程。具体专业必修课程设置安排如下:

表1 楚雄师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教学计划

从以上表格我们不难看出,《英国文学》课程被安排在第五学期 (即三年级上学期),课时安排为每周2节,18周共36节。《美国文学》被安排在第六学期 (即三年级下学期),课时安排也是每周2节,18周共36节。

此外,楚雄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课程大纲明确规定:《英国文学》以英国文学作品选读为特征,介绍、评价英国文学各个历史时代的主要历史背景、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重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人物、结构、语言等,涵盖了诗歌、戏剧、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

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英语教育方向的专业必修课,《英国文学》设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了解。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英国文学作品的研读,促使学生了解英国的人文文化,掌握文学分析的手段,在提高阅读英国文学原著能力的同时,培养文学的审美意识与批评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素质。通过英国文学课程的开展,在提高学生认知智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智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美国文学》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根据国家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本课程被列为必修课程,在三年级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欣赏和评析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美国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美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本课程旨在以生动活泼和深入浅出的方法,向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介绍美国文学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以巩固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培养他们阅读、欣赏英美原著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和心理素质,深化他们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获得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美国文学》包含的知识模块按照文学史的发展顺序编排,可以分为:(1)19世纪美国文学 (其中包括浪漫主义小说、自然主义小说和诗歌);(2)20世纪美国文学 (其中包括小说、诗歌和戏剧);(3)当代美国文学。

为了指导学生在课后更好地阅读欣赏英美文学作品,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他们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了解,提升他们的情感智力,楚雄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还特地为他们推荐了一个包括100本英美文学作品的书目,其中包括:《百万英镑》 (One Million Pound)、《幸运的吉姆》(Lucky Jim)、《圣经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Bible)、《三十九级台阶》(Thirty-nine Steps)、《伊索寓言》(Aesop’sFables)、《安徒生童话选》(Anderson’s Fairy Tales)、《莎士比亚戏剧故事》(Stories from Shakespeare)、《哈克·贝里芬历险记》(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格利弗游记》(Gulliver’s Travel)、《简·爱》(Jane Eyre)《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bervilles)、《名利场》(Vanity Fair)等。

此外,楚雄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还专门为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了《经典英文影视片观赏研习》的选修课,向学生推荐和介绍一系列优秀英文经典电影 (60部),如:《阿甘正传》、《埃及艳后》、《百万英镑》、《红字》、《呼啸山庄》、《蝴蝶梦》、《横断蓝桥》、《基督山伯爵》、《简爱》、《老人与海》、《乱世佳人》、《名利场》、《双城记》等。

从以上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推荐书目及影片我们不难看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情感智力是英美文学和英文影视作品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学习、阅读和观看英美文学及英文影视作品,学生们能更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人文文化,掌握文学分析的手段,在提高阅读英美文学原著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对英美文学的审美意识与批评能力。

二、如何通过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情感智力

首先,应充分意识到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在大学生情感智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英美文学》是高校英语专业在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高级文化课程(high culture),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了解。通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的研读,能够促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掌握文学分析的手段,提高阅读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意识与批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素质。通过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和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在提高学生认知智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智力,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其次,应将英美文学课程和英文电影教学与情感智力培养紧密联系起来。

英美文学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为:在提升学生阅读英语文学原著能力的同时,逐渐培养他们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与评判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这其中自然蕴含着对情感智力培养的要求。而且,该课程的许多内容多为优秀经典文学作品,为培养情感智力提供了优秀的素材,所以,情感智力中“理解自己”与“理解他人”这两个层面是可以得到有机结合的。例如,我们在讲授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时,一定要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老渔民桑提亚哥那种不向自己屈服的勇气,从而升华到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他们想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想起他“扼住命运的喉咙”的呐喊,从而培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阅读欧·亨利的短篇名作《警察与赞美诗》时,除了引导学生体会小说完美的情节结构,曲折跌宕的叙事笔法,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意想不到的结局外,还要让学生理解和同情小说主人公苏比。他作为一个流浪汉、“小人物”,处处受到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但却是一个有着自尊心和正义感的人。他为了维护自尊,不肯接受慈善机构的“嗟来之食”,宁愿做“法律的客人”到监狱里过冬;而正义感则使他在听到教堂传来的赞美诗之后产生了悔过自新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却像肥皂泡沫一样破灭了,黑白不分的法官在他刚要开始新生活时把他送进了监狱。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和体会苏比这样的小人物的辛酸,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作者所揭露的美国司法机构的荒唐可笑。再例如,在讲授《鲁宾逊漂流记》时,引领学生仔细阅读原著的相应选段,在熟悉小说的谋篇布局、风格特色之际,理解鲁宾逊当时处境中难以克服的孤独感以及他所采取的应对方法。之后,请他们设想自己如果与鲁宾逊一样长期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他们会怎样应对孤独感,或者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孤独经验”的实例,坦言自己的孤独感受,讨论克服孤独的办法。然后,再请他们阅读原著,进一步感知鲁宾逊的孤独情感与他面对孤独,理解并控制自我情感的能力及其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在感受他人的情感之际,既深化了对作品的感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抒解了自己对孤独的恐惧,从而在情感智力上经历一次小小的提升。

第三,在选材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程度及文化背景,选择一些具有较高文学价值,趣味性、可读性较强的英美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英美文学课程和影视作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应全方位改革,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具体的做法有:将英语语言技能学习和文学解读相结合,经典作品和现当代作品相结合,文学学习与文化学习相结合,文学史和作品解读相结合,作品欣赏与评析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讨论相结合以及文学学习和学生素质提高相结合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文字阅读和多媒体声像阅读相结合的方法,立体地、全方位地介绍英美国家文学的精品,加强授课的生动性,加大课程的信息量,缩短学生与经典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开发第二课堂活动,强调课程学习与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相结合,课程学习与扩大学生学术视野相结合,书本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可根据作品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排练英美戏剧,朗诵英美诗歌,观看英文电影,同时,每年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外文戏剧大赛和诗歌朗诵比赛。这些精心组织和设计的课内外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使他们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学修养,增强了文化素质,提升了他们的情感智力。

第四,应充分发挥英文影视作品在英美文学课程和大学生情感智力培养方面的诸多优势。英文电影是英语语言运用的精华,反映了英语国家社会的现状,集中体现了英语国家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背景,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相关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通过观看英文电影,能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更新语料库,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习兴趣,有效促进英语教学,进而推进学生情感智力的培养。与传统的英语学习教材相比较,英文电影不但有大量的日常词汇,能传授给学生基础的语言知识,而且精彩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的画面,将学生从枯燥的书本语言学习中带入由电影所构建的真实语言环境,学习兴趣由此带动,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也由此得到了培养。如:《鲁宾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中的主人公无法排解的孤独;《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里凯瑟琳与希斯克里夫爱恨两难的情感;《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自怜而悲怆的心痛等,这些都让学生印象深刻,难以忘怀。通过电影中人物的对话和画面,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语言的口语化运用,并通过“感人之所感,知人之所感”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笔者认为,作为反映英语民族历史、文化、思维与观念的英美文学与英文电影,在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情感智力和认知智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应充分意识到这个重要作用外,还应将英美文学课程与英文电影教学和情感智力的培养紧密联系起来。并且,英美文学课程和影视作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应全方位改革,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诚然,通过英美文学教学和观看英文电影推进学生情感与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加之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相对有限,这项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和操作得当,它必然会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情感智力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产生一定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1](美)Goleman,D.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Bantam Books,1997.

[2](美)A·H·鲁克.情绪与个性 [M].李师召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林钟敏编.大学生思维心理学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4](俄)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 [M].戴启簧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82.

[5]吴维库.情商与影响力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肖鸣政.试论品德在现代人力资源结构及其开发中的作用——兼谈品德与“情商”的关系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4).

[7]许远理.情感与非智力因素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 [J].教育科学,1999,(4).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作品智力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欢乐智力谷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