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阵痛下的中国产业新出路

2013-12-31周维富

中国报道 2013年9期
关键词:晋升体制官员

周维富

周维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副研究员

产能过剩下是整个行业的“寒冬”,而唯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图为一名工人走过码头上堆积成山的钢铁盘圆。

产能过剩和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我国产业经济面临的重要难题,船舶业面临转型阵痛,其他诸如钢铁、建材、煤化工、机床等传统行业同样如此,即便是太阳能光伏、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领域亦不例外。

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二季度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平均只有78.6%,闲置产能高达21.4%。受此影响,我国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举步维艰。前不久,国务院领导同志赴内蒙古调研时强调:“要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要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可以说,在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面临转型阵痛。而此时,中央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视为调结构、促增长的关键,这是我国产业经济调整的重要思路,船舶行业的转型升级必然传导至整个工业领域。因此,可以预期,在首个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出台后,未来针对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还将出台更多的产业转型升级方案。

笔者认为,采取强化新建项目审批、提高准入标准、严格准入管理、强制淘汰等管制方式,短期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产能过剩,但要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关键是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理顺体制机制、调整和完善产业发展政策,调整和完善现行的财税体制,形成市场优胜劣汰、自动调节过剩产能的有效机制。

这对中国经济而言,必然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但唯有建立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有助于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从“根部”入手

我国产能过剩的根源在于体制机制,因此,要想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就必须从“根部”入手,着眼于研究解决和消除导致粗放型发展的体制因素,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处理好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将政府职能由直接干预和参与经济发展向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主转变。

其一,应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禁止用低地价、低环保标准、税收减免等方式直接参与项目决策的激励。取消不必要的项目审批,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和完善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补偿的价格形成机制。

其二,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硬化银行预算约束,使银行更注重贷款的安全性,减少银行对企业的过度信贷,同时让银行更有动力去抵御来自政府的不当干预,从而显著增加企业自有投资比例,降低投资风险的外部性。同时应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使利率能真正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使投资者在信贷过程中承担真实的资金成本与风险成本。

降低政府不当干预的强烈动机

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治晋升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干预企业投资和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动机。为了发展经济,各地方政府在拼资源、抢投资、抢项目上你追我赶,恶性竞争,结果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从而引起行业内的产能过剩。因此,要想治理好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必须改革财税体制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治晋升体制,降低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企业投资的强烈动机。

在财税体制方面,要加快改革进程,尤其要积极推进增值税向消费税转变的改革。将对企业征收的增值税改为向消费者征收消费税,可以极大地减少地方政府动用行政手段支持本地企业发展,阻碍企业的跨地区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动力。

在官员考核晋升制度方面,要改变以辖区内GDP增长为主要考核晋升标准的体制,把反映经济质量和效益状况、反映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程度、反映社会发展的指标纳入指标体系,并且在指标设计上要重视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满意度的考核,同时,建立一套长期的考核机制,将上述考核纳入官员的从政生涯,避免短期的个人不良动机。另外,还要破除现有政府官员考核晋升体制中的“官本位”传统,即在官员考核和晋升过程中过于关注“上级官员”的主观评价、官员的晋升完全由“上级官员”决定的传统,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将公众的意见考虑在内,并通过民主化建设,让公众具有比较大的决定地方政府官员政治前途的权利。

要想治理好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必须改革财税体制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治晋升体制,降低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企业投资的强烈动机。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发展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而忽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随着资源、环境和劳动力等成本的提高,我国的这种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削弱,但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使得企业在投资决策时,找不到新的市场机会,只能扎堆进入传统产业领域和新兴产业中的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结果导致了产能过剩。

因此,治理产能过剩,必须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多渠道增强我国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来开拓新的投资领 域,发现新的投资机会和投资项目,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以创新发展化解产能过剩,一方面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产能过剩行业,通过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对过产能过剩行业的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另一方面要通过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建立产能利用情况信息发布制度

与美日等国相比,我国的信息披露方面还做得不到位,难以真正发挥信息披露对预防产能过剩的积极作用。因此,应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建立重点行业产能利用情况的信息发布制度,从而更好地引导企业进行投资,减少盲目性。

由于行业性产能利用和供求关系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可以被视做“信息产品”,其收集、处理和提供方面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效应,而在消费利用方面,则具有非竞争性,这恰好是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

今后,政府应进一步规范企业产能核定制度,整合国内现有统计调查资源,建立与产量指标相配套的全社会销量和库存数据采集系统,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统一的行业产能过剩评估指标体系和预警制度,让企业和投资者及时准确地了解行业产能及相关信息,理智决策进入或退出市场,防止因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企业投资过度和项目重复建设,规避产能过剩风险。

猜你喜欢

晋升体制官员
腐败潜伏期官员何以得到晋升:基于干部任用权的分析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北京街乡公务员职级晋升通道打通了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官员晒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