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心理卫生工作的挑战分析

2013-12-24强春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卫生心理疾病军人

强春风

强春风/镇江船艇学院政治教研室副教授(江苏镇江 212003)。

军人的心理活动是军事活动的基础,其心理素质关系着战斗的成败。所以,在研究军人战斗能力的时候,就要了解当前部队心理卫生工作的情况,建立完善的心理工作服务体系,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教育措施,以提高军人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作战能力。

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工作和训练矛盾突出,心理压力过大,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在训练中,很多士兵怕影响全队的成绩从而给自己施加压力,而有的人既要抓好训练,又因为家里的事情而压力过大。(2)军队训练本身就是艰苦的事情,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不能完全适应,害怕训练项目,心理适应不良,从而产生畏难情绪。(3)军队中的士兵都是从各个地方集中到一起的,很多生活习惯都不同,在相处中难免产生摩擦,因为关系的不和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一、心理卫生问题给军人造成的危害

(一)心理疾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

目前,心理疾病已成为人们威胁人们健康的无形杀手。1997年秋,在北京召开了世界精神病年会,当时,有专家指出,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进入“精神病时代”。有研究表明,全世界十大伤残原因当中,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酒精依赖、情感紊乱这5种疾病都属于精神心理问题,这预示着精神疾病问题在今后将会急剧上升。在我国,有心理问题或是曾经受到过严重心理困扰的人数则过亿。香港这个繁华的都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也承受着工作负担重、人际关系疏松、生活节奏快、消费高等带来的精神压力,据有关资料显示,香港大概有60万人患有轻度心理疾病,占香港人口比例的10%。

(二)心理卫生问题对军人平时的部队训练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军队作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受到社会影响的同时,还备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某些部队驻地偏远,交通闭塞,导致军人产生抑郁症、焦虑等。另一方面,在环境单一的条件下,还要面对单调统一的训练,枯燥乃至乏味。这些都是导致心理隐患发生的因素。

(三)在高技术战争中心理卫生问题尤为突出

现代战争往往是突发性、毁灭性的,战争空间也随之加大,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战争形式对作战人员的心理是一个强烈的刺激,战场上的应激反应和战场神经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下表是各阶段战争中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战争中都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做好心理卫生工作可以减少人员的损伤率,提高战斗的成功率。

二、部队心理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

因为地域条件以及各上层单位对此重视的程度不同,各部门之间开展的情况也不平衡。例如,有的单位开展此项工作时间长达4年,培养出了很多骨干,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配置了强硬齐全的设备,而有的部门却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人员还是设备都缺乏。

(二)专业人士匮乏,部队需求大

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拥有专业的人才。但是在医师队伍中,接受过心理学教育的人却极少,在问卷调查中,从未做过心理卫生工作的人达到了68.5%。而在开展心理教学培训的时候由于层次不清,各人的水平不同,差异性大,针对性因此降低,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工作重形式轻内容

一方面,工作不够扎实,某些单位设备齐全,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展示和宣传方面,所传递出的内容不够准确,不实用,有的夸大了此项工作的作用,导致名不符实。另一方面,过分依赖硬件设备,同时,在实施测验的时候不够严谨,很多的培训工作还未达到合格,只因为购进了设备就匆忙上岗,在缺乏必要知识的情况下,在操作过程中对结果的分析或多或少会出现偏差,缺乏科学性。对某些测验的局限性没有清晰的认识,草率得出结论。

(四)工作顺序不清,官兵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有的单位将工作全权交给宣传部门或保卫部门,没有理清工作顺序,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很多战士对心理卫生服务工作认识不到位,患有心理疾病却坚持不肯见医生,恐惧,害怕;或在治疗时被身边的人察觉,就会刻意与他们保持距离;某些部队还派人监视,导致人心惶惶,严重影响了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在部队中,有专职医生也有兼职医生,有时候一个医生照顾的病人过多,而某些医生却是简单地做些心理辅导工作,工作量差距太大,影响工作效率。

三、完善军队心理卫生工作体系的建议

(一)根据部队实际情况改进心理卫生服务方式

首先,要增强保密性。众所周知,在对待心理疾病的问题上,普通人士尚且极其注重隐私,对于军人而言其程度只增不减。因此,很多军人对于心理疾病极其避讳,在需要解决的时候医师就需要尊重个人隐私,通过手机、网络私下约谈等方式进行,事后对于某些人士的询问也要守口如瓶,打消当事人的顾虑。心理问题的堆积,一旦遇到强烈刺激就会出现异常和极端的行为。这个时候,军队医师就要即刻对他们进行疏导,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反应期。其次,要增强综合性。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军人的认知能力,同时与现实中出现的问题相互配合,才能发挥良好作用。再者,要增强全员性。在对待心理疾病的问题时,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士兵身上,忽视了军官。事实上,军官在某些时候承受的压力远大于士兵,要关注其心理教育和疏导。最后要注重持续性。任何事情贵在坚持,心理疏导工作也是一样,心理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治愈,稍一疏忽,在遇到重大刺激时就会走回头路。因此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以防反复。

(二)根据部队条件创设心理卫生服务平台

第一,建立官兵人际沟通和心理调适平台。各部队都有局域网络,充分利用此网络,建立心理服务栏目,对于官兵提出的问题,遇到的困惑,都给予耐心解答。设立心理服务热线电话,官兵遇到问题就可打电话咨询,取得帮助。第二,设立官兵情感转移和情绪宣泄平台。在官兵进行枯燥单一的训练活动时,合理地安排文化、娱乐等活动,进行情感、注意力转移,以减轻工作压力。组织军地联欢、才艺表演、团体游戏等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增加友谊,减少隔阂和纠纷。

(三)根据部队需要加强心理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人才和基层心理骨干都是部队心理服务的主要力量。要将心理服务人才纳入军队人才战略工程,将培养专业人才作为重点,以基层心理骨干服务队伍为基础,逐步打造一支专业的心理卫生服务人才队伍。首先,借助院校的力量,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军医大学设置医学心理学系,培养专职心理医生,同时引进专业人才,特招或者是聘用地方心理专家为军队服务。还要搞好心理服务人才的管理和使用,在对心理服务人才的选拔和准入方面,要提高条件,对于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咨询医师需要得到资格认证,只有符合条件了才可以上岗。上岗后,还要进行后续的考核和继续教育,将不符合考核的人及时调离。建立完善的心理服务体系,设定心理专家人才库,定期组织专家到军队开展巡回服务,为重大军事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四)强化官兵的心理训练,提高军人对现代战争的适应能力

强化军人的心理训练就是运用心理学手段,根据作战情况建立相对应的心理模型或是形成相应的心理定式,增强心理容量,从而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有意识地培养士兵在紧张、危险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任务所必备的心理素质。心理训练包括对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军人的个人特质作出相应的训练,以此来提高适应战争环境的能力,使得训练的内容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战斗能力。

(五)建立战前心理服务体系和三级救治系统

在战场上需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需要在战前对部队进行心理教育和动员工作,让作战人员全方位地了解战争进程和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分析敌方的作战模式和可能使用的武器,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对在战场上出现的战斗应急和心理疾患按照三级救治的原则,建立三级救治系统:第一级就是现场急救,主要是进行心理调适,降低紧张情绪,如若情况需要就立即转送二级治疗机构,对送来的病员分类,将症状轻治疗时间较短的病员治愈后送归部队,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病员送往三级医疗机构,接受心理专家的治疗。

(六)加强对军人心理卫生的研究

首先在心理卫生服务的宣传上应该加强力度提高针对性,既不夸大也不贬低其作用,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其次,应该对士兵进行心理情况调查,收集调查的卫生数据,建立数据库,对各种情况归类整理从而进行分析。再者,利用先进的高科技、高设备、进行病例研究,针对不同病例不同情况制定卫生教育方案。

四、结语

心理卫生问题可大可小,关注重视了,才能将危险扼杀在摇篮。同时还要防微杜渐,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让大家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关系着作战部队的战斗成效,完成部队任务需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能力,以应对种种情况。所以,军队心理卫生服务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需要时刻准备应对挑战,找出问题制定对策,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

[1]李权超,于泱.部队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开展模式探讨[C].第十二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261-262

[2]宋丽英.加强作战部队心理卫生工作的建议[C].全军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241-242

[3]王京生,苗丹民,朱霞等.部队基层心理卫生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22(1)

猜你喜欢

心理卫生心理疾病军人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军人就该这个样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常见精神心理卫生问题漫谈
高校女大学生的围经期卫生保健
角色认知与心理卫生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
军人“四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