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门县青花菜主要害虫消长动态

2013-12-24付永文章金明何贤超郦卫弟张蓬军俞明全吕要斌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消长青花菜斜纹

付永文,章金明,何贤超,黄 芳,郦卫弟,张蓬军,俞明全,吕要斌

(1.浙江省三门县沿赤乡农办,浙江三门 317108;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3.三门县农业局,浙江三门 317100)

青花菜 (Brassica oleracea L.var.italica),又名绿花菜、意大利芥蓝等,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由于青花菜植株本身适应性强,耐寒、耐热和抗病力比花椰菜强,且栽培相对容易,供应期长,加上出口前景好和内需旺盛,国内相继在浙江、广东、福建、云南和上海等省市建立了较大的生产基地,2002年浙江省栽培面积就达到了10 000 hm2[1]。目前影响青花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良种依赖进口、进口国的严格农残标准[2-3]及落后的生产组织方式,其中又以缺乏科学管理导致农残超标最为严重,影响了青花菜的出口和产能的提升[1]。因此明确青花菜主产区主要害虫的种类、害虫消长规律,有利于制定因虫施药、适时用药的科学防治策略,提高害虫的防控效果,对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地点

监测点位于三门县青花菜主产区之一的沿赤乡。

1.2 诱捕器材

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3种鳞翅目害虫的诱芯购自北京中捷四方科贸有限公司;小菜蛾诱捕器利用市售的内径30 cm的水盆改制;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使用浙江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开发的通用型诱捕器[4]。使用时诱芯放置在2种诱捕器内距水面0.02 m处,水盆或集虫盒内盛上一定量的清水,并添加0.5%的洗衣粉作粘着剂。

1.3 监测方法

1.3.1 3种鳞翅目害虫成虫消长动态

2011-2012年在浙江省三门县沿赤乡选择常年连片种植青花菜的田块开展3种鳞翅目害虫小菜蛾、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监测工作,监测点的青花菜田农事管理依当地正常生产方式进行。每种害虫设置4个诱捕器,随机分布,各诱捕器间距离不小于30 m。成虫盛发期每隔1~3 d调查1次,害虫发生量少时调查周期延长 (但不超过7 d)。每次于8:00-9:00调查记录捕获到的成虫数。诱芯每20 d更换1次。

1.3.2 主要害虫田间消长动态

在春、秋季青花菜定植缓苗后开始调查,每7 d调查1次,直到收获后1周为止。采用棋盘式取样法,每点4株共60株,调查每株青花菜主要害虫。

1.4 数据统计

调查数据均使用Excel软件计算每植株上每种害虫的平均发生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鳞翅目害虫成虫消长动态

三门县青花菜生产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春季青花菜种植时间一般从1月下旬至2月上旬育苗,3月上中旬移栽,5月中下旬开始收割,6月中下旬结束,7-8月上旬处于休耕期。而秋季青花菜一般从8月上中旬育苗,9月上中旬至10月上旬移栽,11月中旬开始收割主茎花球,到次年1月中旬之前可继续采收2~3次侧枝花球直至2-3月。故调查从种植青花菜最多的秋季开始,直到次年春季收割后结束。

青花菜3种鳞翅目害虫成虫消长动态见图1。从成虫监测数据看,产区小菜蛾发生存在秋季轻、春季重的特点。秋季青花菜上小菜蛾成虫只出现4个小峰,分别出现在9月24日、10月9日、10月28日、11月26日,且随气温下降呈略微上升的趋势。春季青花菜上小菜蛾发生十分严重,出现了5个高峰,且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即从4月13日的第1个诱蛾高峰开始,经过5月12日、5月30日2个高峰,于6月8日达到最高峰,后逐步下降,并于6月20日再次形成1个次高峰,之后随着青花菜的收割,成虫数量迅速下降。

在青花菜上,斜纹夜蛾的发生动态与小菜蛾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在秋茬作物上为害。监测显示,斜纹夜蛾在秋季青花菜上存在4个高峰,分别出现在9月19日、9月26日、10月30日和11月16日,过了11月之后,斜纹夜蛾成虫数量迅速下降。在春季青花菜上,从3月起也可少量捕获成虫,4月份会出现波动性的2个小高峰,如4月18日和4月27日,这些捕获的蛾子应该为越冬代斜纹夜蛾羽化而来的成虫。

甜菜夜蛾年消长动态比较简单,在青花菜上仅仅在9月20日出现1个诱蛾高峰,每日每个诱捕器捕获的成虫量达39.33头,之后发生量快速下降。同样春季青花菜,在4月开始可以诱捕到甜菜夜蛾成虫,但是蛾量一直较低,最多时也仅2.33头,这些捕获的蛾子亦应为越冬代羽化的成虫。

2.2 青花菜主要害虫消长动态

图1 3种鳞翅目害虫成虫种群消长动态

2011年秋至2012年春,同时调查了秋季和春季青花菜上主要害虫的发生动态。调查结果 (图2)显示,2011年秋季青花菜上发生的常见害虫种类有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菜青虫和蚜虫,但并未发现有黄曲条跳甲为害。发生量较大的第1个害虫是斜纹夜蛾,该虫在秋青花菜整个生育期有2个发生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在开始试验时的9月23日,为平均每株5.98头,第2个高峰在11月12日,平均每株6.28头幼虫。9月下旬和整个11月每株上斜纹夜蛾虫量基本都在1头以上,对青花菜造成较大为害。发生量第2的害虫是蚜虫 (混合种群,以桃蚜为主),随着青花菜植株的增大,蚜虫数量波动式上升,在11月28日和12月19日各出现1个发生高峰,株平均虫量分别达32.53和55.33头。同样在11-12月,该虫也是需兼治的对象。

小菜蛾在12月12日有1个小高峰,但虫量也仅0.8头·株-1,其余如甜菜夜蛾、银纹夜蛾、菜青虫发生量均很小,平均虫量均不超过0.5头·株-1。

图2 秋季青花菜主要害虫种群消长动态

2012年春季青花菜上主要为害种类与秋季青花菜上的类似,发生较多的害虫为小菜蛾、菜青虫和蚜虫,均随气温上升虫量逐步增加。其中小菜蛾发生较重是在5月3日至6月10日,单株虫量在2头·株-1以上,并于6月3日形成1个为害高峰,平均虫量达9.38头·株-1(图3)。菜青虫发生趋势与小菜蛾一致,也于5月27日形成一个为害高峰,平均单株虫量达30.8头;对于蚜虫而言,其种群数量表现为随着气温增高而迅速上升,在5月12日形成一个蚜虫高峰 (135.9头·株-1)。4月22日至6月10日期间,蚜虫发生量都在10头·株-1以上。由于4月上旬到5月初是青花菜的花球形成期和成熟期,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因此这2个时期为害严重的小菜蛾、菜青虫和蚜虫是春季青花菜上需要重点防控的害虫。

调查也显示,春季青花菜上并未发现有斜纹夜蛾幼虫为害,但于5月3日在1株青花菜上发现有甜菜夜蛾孵化2 d左右的卵块,但之后的连续调查中未再次发现甜菜夜蛾幼虫。银纹夜蛾在春季和秋季青花菜上均呈零星发生的状态,虫口基数一直较低。而设施内发生较重的黄曲条跳甲在春季青花菜生长的后期也有少量发生,但是此时青花菜已经处于收割期,故不会造成危害。

图3 春季青花菜上主要害虫种群消长动态

3 小结与讨论

迄今为止,农作物生产对农药依然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在很多情况下,农药对控制农作物产量损失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5],且化学农药用量减少的同时病虫害仍得到有效的控制是病虫害综合治理实践获得成功的主要标志之一[6]。但有效的害虫防治依赖于对所在区域害虫种类、发生规律、为害能力等综合信息的了解,因此定期开展本地区主要作物上的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调查对于指导害虫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三门地区春季青花菜上主要为害种类有菜青虫、小菜蛾和蚜虫,如参考秋甘蓝害虫复合防治指标[7-9](即以当量虫口表示,当量虫口计算为1当量虫口=1头菜青虫=5头小菜蛾=1头甜菜夜蛾=0.5头斜纹夜蛾),制定青花菜的单个害虫的防治指标,以平均每株害虫数分别达到菜青虫或甜菜夜蛾≥1头、斜纹夜蛾≥0.5头、小菜蛾≥2头和蚜虫≥50头可造成损失为标准,菜青虫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和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害;小菜蛾主要在5月初至6月初造成较大为害;蚜虫主为害期在5月份。与春季害虫种类不同,秋季青花菜上主要害虫为斜纹夜蛾,其次是蚜虫。斜纹夜蛾主要为害期集中在9月下旬和11月整个月份;蚜虫为害主要在12月中旬。其中小菜蛾和斜纹夜蛾在青花菜上的为害期得到了小菜蛾、斜纹夜蛾成虫监测数据的支持。

本研究也显示,鳞翅目昆虫性诱剂用于监测害虫的发生高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陈非洲等[10]报道小菜蛾总历期 (包括卵期、1-4龄幼虫期、预蛹和蛹期)在16℃,18℃,20℃,22℃,24℃分别为33.8,26.7,21.9,18.4和15.3 d。根据浙江农网2012年4-6月农业气象旬报资料,浙江省4月中旬平均气温为17.4℃,4月下旬为20.6℃,5月上旬为21.9℃,5月中旬为21.3℃,5月下旬为20.9℃,6月上旬为23.5℃,6月中旬为24.4℃。从春季青花菜上第1个比较明显的小菜蛾成虫高峰期 (4月13日)推测,第2个成虫高峰期预计在5月9-10日 (以18℃总发育历期为参考),而实际第2个成虫高峰期出现在5月12日,两者相差2 d,预测基本吻合;同样从5月12日预测第3个高峰期应为5月30-31日 (以22℃时的总历期为参考),实际高峰出现5月30日,预测结果符合程度很高;但是第4和第5个高峰期预测分别为6月14日和6月23日,与实际高峰期6月8日和6月20日分别相差6 d和3 d,预测误差有所增加,这可能与到了后期小菜蛾世代重叠加重有关。对于害虫防治密切相关的幼虫量,从4月13日高峰日推算 (此时平均气温为17.4℃),以18℃的小菜蛾卵和1-3龄合计发育历期14.9 d推算,幼虫在4月28日左右进入为害高峰期;幼虫调查显示,5月3日开始小菜蛾在青花菜上显著上升,为害加重。由于幼虫数量的调查间隔时间是每次7 d,故从成虫高峰推测幼虫为害高峰也是可行的。

秋季青花菜上斜纹夜蛾的成虫高峰也可使用性诱剂进行监测。斜纹夜蛾成虫消长动态监测结果显示,该虫每日每个诱捕器在9月19日 (161.83头)、9月26日 (105.5头)、10月30日 (169.5头)和11月16日 (232.5头)各有1个成虫高峰。斜纹夜蛾在9月份出现2个成虫高峰,与三门县青花菜一般在9月移栽有关。此时附近作物 (如毛豆等常在田埂边或小面积种植)处于收获期,不同田块的斜纹夜蛾开始分批转移到十字花科作物上为害。2011年秋季气象资料显示,浙江省9月中旬平均气温为25.6℃,9月下旬为21.4℃,10月上旬19.5℃,10月中旬19.8℃,10月下旬17.9℃,11月上旬18.5℃,11月中旬16.3℃,11月下旬14.7℃,12月上旬8.7℃。因此从斜纹夜蛾第1个高峰9月19日开始,以恒温22℃时的幼期总历期[11]推测下一个高峰应在10月30日左右,而实际高峰期就在10月30日,预测与实际完全符合;从斜纹夜蛾第2个高峰期9月26日出发,以21.5℃时的幼期总历期[12]推测下一个高峰应在11月10-11日,实际高峰在11月16日,有近6 d的误差,误差来源可能与环境温度下降较快有一定关系。此次调查显示,从斜纹夜蛾成虫高峰也可很好地预测幼虫主为害期,如9月19日成虫高峰,此次平均气温约在21.4~25.6℃,按照21℃时卵和1龄幼虫合计历期计算[13],幼虫将于9.51 d后进入为害期,即9月28日左右,而实际斜纹夜蛾在9月23日 (5.98头·株-1)与10月1日 (0.45头·株-1)之间单株虫量比较高。同样10月30日的成虫高峰推测幼虫为害期在13.2 d之后,即11月12日左右,而实际幼虫为害高峰就出现在11月12日。

[1] 郑卫兵.台州西兰花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2] 姚晗,孙彩霞,董国,等.7种输日蔬菜常用农药风险分析[J].中国蔬菜,2007(2):43-44.

[3] 李式军.青花菜肯定列表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剖析[J].长江蔬菜,2007(11):1-6.

[4] 章金明,吕要斌,林文彩,等.小菜蛾成虫诱捕器[P].中国,ZL 200810120624.1.2008-08-27.

[5] 张志恒.农药合理使用规范和最高残留限量标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7.

[6] 刘树生.害虫综合治理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植物保护,2000,26(4):35-38.

[7] 林文彩,郭世俭,章金明,等.不同防治措施对秋甘蓝鳞翅目害虫及天敌的影响 [J].浙江农业学报,2002,14(3):150-154.

[8] 虞轶俊,吕劳富,许方程,等.秋甘蓝鳞翅目害虫不同防治体系的研究[J].植物保护,2002,28(4):23-26.

[9] 陈永年,陈灿,马骏.甘蓝害虫优化管理中蚜虫类行动阈值研究 [J].植物保护,2000,26(1):10-13.

[10] 陈非洲,刘树生.恒温和变温对小菜蛾发育速率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3,23(4):688-694.

[11] 钟国洪,梁广文,莫蒙异,等.温湿度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3):29-32.

[12] 贝亚维,茹水江,陈笑芸,等.温度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1,13(4):197-200.

[13] 嫣铮.斜纹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昆虫知识,1998,35(1):19-20.

猜你喜欢

消长青花菜斜纹
新衣软又暖
北方冬小麦越冬前后生物量消长规律*
高湿贮藏对青花菜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我国青花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
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
褪黑素调控呼吸代谢及抗氧化活性延缓采后青花菜衰老
蔗糖在延缓青花菜黄化过程中维持其能量和抗氧化力
清新格纹
甘肃省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杂草消长动态
斜纹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