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语言艺术与技巧

2013-12-19莹,张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语境辅导员思想

周 莹,张 倩

宿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要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跟大学生打成一片,就要运用语言去表达与沟通。而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媒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各界,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关注和使用[1]。

因此,网络语境下,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是对传统单向说教式教育方式的补充。辅导员语言表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辅导员自身的形象和工作效果[2]。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能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和技巧,对做好学生管理和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网络语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要求

当代大学生以90后群体为主,90后是互联网的一代,他们从刚出生就开始接触到网络,他们每天上网的时间远远超过一般的城市居民,对他们来说,网络已经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3]。

最近,笔者的一项调查(图1)显示,本专科大学生每天花费3到5小时上网的比例占到了45%,已接近半数;而1到3小时的次之,占据了24%,1小时以内和5小时以上的比例相当,分别是16%和15%。可见,大学生们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了一般人平均上网时间2个小时。这些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渐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内容。

图1 在校期间每天上网时间统计

大学生上网目的以娱乐为主,兼顾交流和学习,网络学习方式以搜集信息资料为主,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最主要方式为查阅、下载学习资料及搜索、获取信息。在众多的网络休闲娱乐活动中,游戏、聊天、交友、 浏览网络社区、浏览新闻、微博、博客等都占了相当的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通过网络与社会接触愈来愈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融入网络生活,满足了大学生释放情绪的需求,也满足了他们的成就感和好奇心,他们经常尝试在网上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4]。作为高校辅导员,要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就要利用网络资源作为学生工作创新的载体,在网络语境下搭建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提高语言艺术和技巧,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90后大学生个性多元化、差异化,他们的个体意识和自我意识更加强烈,他们充满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张扬着个性。因此,面对这样的群体,高校辅导员如果继续以传统的说教方式来开展工作,将很难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同和接受[5]。与学生的互动,是对网络语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新的要求。当代大学生希望自己的辅导员不仅有很强的亲和力,还要时尚、自信,能够跟得上他们的节奏,没有代沟。既是朋友,又是知己,能够真正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陪伴的角色。在这种陪伴中,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指引正确的道路和方向[6]。

2 网络资源——辅导员工作创新的新载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7]。因此,这就要求辅导员主动去接受并努力占领学生喜欢的事物。通过网络保持与学生的密切沟通,运用QQ、微信、飞信、博客、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与学生建立互动,分享资源,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8]。

在这里,重点提出微博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应把微博列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微博关注学生的动态。微博是一种最直接的能够及时获取信息并快速分享和传播的网络媒体形式。大学生微博用户正以惊人的速度递增,看微博、发微博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微博,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抒发自己的心情,可以发泄或与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幸福,可以参加微博圈,可以参加公益活动。微博圈已经成为大学生活动的一个社区,也是辅导员获取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快速通道”[9]。

对大学生微博的关注,高校辅导员可以迅速了解当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甚至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化解矛盾,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3 网络语境下的语言表达艺术与技巧

3.1 培养语言亲和力

语言亲和力能够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群体和教育力量,所以,在工作中要时时体现以学生为本,而具有亲和力的语言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有效的管理和教育方式,都产生于和学生的良好沟通之中[10]。因此,辅导员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可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增进感情,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更好的效果。

在网络语境下,语言亲和力更为重要,辅导员利用网络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资源甚至进行职业规划和指导,辅导员的言行展示,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判断标准。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网络语境下所发表的语言、文字必须具有亲和力,让学生容易接纳。

3.2 提升语言的平等性和真挚感

辅导员以平等、真挚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可以迅速化解矛盾冲突和尴尬环境,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也便于了解学生要表达的内容和内心真实想法,便于准确地作出回应,也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在日常交流中,辅导员应多使用第一人称,比如“我们班、我们同学、我们大家、我的学生们……”诸如此类的语言,让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学生感到受到了辅导员的充分认可,感觉到老师与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能够产生主人翁意识。辅导员对学生的理解和包容,比单一的说教式思想灌输更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11]。

因此,在网络语境下,对学生传达平等、真挚的语言信息,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与要求,是辅导员人格修养和人格魅力的直接体现。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最能够得到学生认可和尊重的有效工作手段。

3.3 塑造语言的立体效果

在网络语境下,应塑造语言的立体感,使得语言简洁明了、通俗生动、幽默风趣,呈现多方位、多层次的效果。

幽默是语言学中一种积极的修辞现象,是对常规语言的偏离,运用各种语言材料、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在网络语境下,语言更要求简洁明了、风趣生动,这样才能够体现语言的时效性和传播性。幽默风趣的语言,更易吸引学生,人生哲理和职业规划通过通俗生动的语言,在微博上配以图片表达出来,往往比认真的说教、灌输一节课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放弃的工作手段,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和错误思想,通过幽默的语言,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地传递对学生的批评和教育,以生动入理的语言醒悟人,更能使学生深思,催学生反省,使学生在愉快的网络环境中接受批评教育,从而警示自己,改正错误[12]。

3.4 增强网络素质

理论基础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在网络语境下,高校辅导员要提升工作的语言艺术与技巧,还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辅导员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密切关注时事热点、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时代特征,对各类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科学地归类、取舍,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接受积极、健康、正确的社会导向,帮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自身的生活和学习需要[13]。要以学生为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政治性与哲理性相结合,引导启发和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在网络语境下,爱心仍然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条件。辅导员更应该利用网络平台关爱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并能够跟上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能够深入学生熟悉的网络传播规律,熟练地与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还要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对不良信息进行拦截,对不健康领域加强访问控制,多参加学生的活动,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坦诚和真挚,才能真正促进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展开。

4 结 语

在网络时代下,面对个性鲜明、思想前卫的90后大学生,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工作效能,是摆在辅导员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充分利用好语言这个有利工具,讲究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艺术,增强语言的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培养为社会所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7-80

[2]范宏.当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J].企业导报,2011(15):249-250

[3]龙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商品与质量,2012(2):245-245

[4]张晓娜.网络语境中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论[J].前沿,2005(5):102-105

[5]赵磊,张守业.大学生上网都干些啥:大学生网络资源利用情况调查与思考[J].统计教育,2006(8):53-56

[6]蔡玲存.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J].宿州学院学报,2008(2):140-142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12-12-26].http://www.hainmc.edu.cn/webapps/glxy/zuzhi/20120229/10920.html

[8]范洁.网络语境下的大学生政治心理现状与优化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5):121-124

[9]李晓雪.给高校辅导员的建议[J].科技信息,2012(22):86-87

[10]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13-215

[11]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53-55

[12]俞红蕾.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对大学生的影响[J].教书育人,2012(10):56-57

[13]巴音.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280-281

猜你喜欢

语境辅导员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