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差异的多维度研究

2013-12-19丁雪红朱韩兵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差生宿舍

丁雪红,王 妹,朱韩兵

宿州学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1 问题提出

学业成绩对大学生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从大学教育的实践来看,大学生的学业成败,决不仅仅是成绩问题,其中蕴涵着大学生的身心与人格问题。近期的一些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业成绩与其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存在密切相关。王殿春、刘美婷的研究发现,在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中,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其次是绩优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的是中等生;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中等生有显著差异,与绩优生之间无显著差异[1]。唐海波、张花的研究指出,学业不良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内向忧虑和紧张、自我概念较消极、缺乏责任感、失败感和自卑感强、压力过大、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等情感缺失,价值观偏差、意志行为差、挫折承受力差,好强、固执己见等[2]。吴心灵等发现,医科男女大学生学业成绩差异主要与其开放性大小有关,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业成绩分值的高低与人格特质中的自律性和稳定性大小成正比[3]。江雅发现,学业自我概念的各项因素都和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学业自我评价较好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优于他人;成绩优异的学生,能够全面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中有愉悦体验,能有效掌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业上也容易出成绩;这种学生往往学习动机很强,学习动机影响学业成绩[4]。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经济状况、教师关注程度、专业的匹配性、自我妨碍策略的运用、宿舍生活等,这些都可能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陈坤华等从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及其满意度、自学能力三个方面研究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发现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专业兴趣、专业优势、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关注和学校的管理等与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满意度和自学能力等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贫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例如,产生厌学倾向、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成绩满意感偏低和自学能力有待于提高;家庭经济富裕的大学生厌学问题也比较突出;缺乏教师关注的大学生学习不够积极,有48.8%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应付任务,10.6%存在厌学情绪,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成绩不满意[5]。薛艳等的研究发现,大学中的不同专业需要各自不同的学习方式,大学生的专业匹配性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6]。颜培玲、刘鹏指出,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使用学业自我妨碍策略方面存在差别,学业优秀者比学业中等者和学业不良者更少地使用自我妨碍策略,大学女生的自我妨碍高于男生,性格孤僻、与他人难以相处、情绪反应强烈、经常焦虑的学生容易进行自我妨碍,社会环境适应良好的学生不容易自我妨碍[7]。国外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其室友的行为有关。Ralph Stinebrickner 等的研究指出,大学生第一学年的学业成绩和退学决定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学生投入学习的精力、学习时间和他对接受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而上述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会受到同伴行为和信念的影响[8]。Kremer 和Levy指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业表现与其室友在上大学前的饮酒行为密切相关[9]。Stinebrickner和Stinebrickner的研究发现,如果随机分来的室友把电子游戏带到学校,那么同宿舍学生的学业成绩会降低,并且提出证据证明了成绩的下降是由于学生玩电子游戏,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减少[10]。本研究试图从宿舍心理、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交往类型及应对方式等多方面揭示不同学业成绩的大学生心理差异,为大学生教育与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2 研究工具与方法

2.1 研究一:宿舍生活满意度与宿舍生活认知维度

2.1.1 宿舍生活满意度量表

根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爱德华·达纳的《生活满意度量表》改编,即在每一题目的“生活”二字前面加上“宿舍”二字,成为“宿舍生活满意度量表”,1~7级计分,包括5个题目。总分在31~35分之间,对宿舍生活特别满意;26~30分,非常满意;21~25分,大体满意;20分,无所谓满意不满意;15~19分,不大满意;10~14分,不满意;5~9分,特别不满意。量表的信度克伦巴赫系数α为0.803。

2.1.2 宿舍生活认知维度

根据董广芝、夏艳霞大学生宿舍“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的观点[11],本研究将“我感觉宿舍像家一样,室友之间亲如兄弟/姐妹”“我认为宿舍是一个小型社会,不同室友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宿舍也是一个宽松的课堂,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三句话作为三个宿舍生活认知的维度,要求学生按照1(“完全不符合”)~7(“完全符合”)级计分进行选择。

2.2 研究二: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2.2.1 心理健康自测量表

量表包括A类、B类、C类三个分量表,0~2计分,共20题,量表的α系数为0.795。A类和B类的得分都在4分以下:心理非常健康,神经也非常正常;5~7分之间:心理健康情况一般,可算是一个很正常的人;8~10分之间:有些神经疲倦或心理压力。C类得分在4分以上有强烈的妄想倾向[12]。

2.2.2 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

采用杨荣根据郑日昌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改编版,共28题,分为交谈困扰、交际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室友支持困扰4个分量表。量表采用5级计分,“肯定不是”记0分,“大部分不是”记0.25分,“时有时无”记0.5分,“大部分是”记0.75分,“肯定是”记1分。量表的信度α系数为0.896。量表总分在0~8分之间,宿舍人际困扰较少;9~14分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宿舍人际困扰;15~28分之间,宿舍人际困扰较严重;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宿舍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13]。

2.3 研究三:人际交往类型与应对方式策略

2.3.1 人际交往类型量表

量表包括人际交往的主动性、支配性、规范性、开放性4个分量表,0~1计分,共20题。交往主动性分量表的得分高说明交往偏于主动型,得分低则偏于被动型;交往支配性分量表的得分高表明交往偏向于领袖型,得分低则偏于依从型;交往规范性分量表的得分高意味着交往讲究严谨,得分低则交往较为随便;交往开放性分量表得分高偏于开放型,得分低则意味着倾向于闭锁型。如果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则表明交往倾向不明显,属于中间综合型的交往者[12]。

2.3.2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采用解亚宁编制的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组成,0~3计分,共20题,积极应对量表的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量表的α系数为0.78[14]。

2.4 被试

应用型本科高校一至四年级学生804人。其中,一年级235人,二年级227人,三年级256人,四年级86人;男生396人,女生408人;文科254人,理工科466人,艺术84人;来自城镇278人,来自农村526人。

2.5 研究方法

(1)要求学生按照“优、良、及格、差”4个等级自评自己的学业成绩,结果自评为“优”的114人,“良”494人,“及格”175人,“差”21人。全体学生共同完成研究一的内容。

(2)将804名学生分作二组,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测试,一组完成研究二的内容,一组完成研究三的内容。研究二、研究三都包括研究一的内容。将测试数据输入SSPS.16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一: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宿舍生活满意度及宿舍认知特点

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的宿舍生活满意度及宿舍认知维度得分见表1。

表1显示,大学生在宿舍生活满意度上的得分,良好生最高,其次是优生和及格生,差生最低,但四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四类学生在宿舍像社会的维度上也基本无差异,但在宿舍像家、宿舍像课堂维度上,差生、及格生得分较低,与优生、良好生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

表1 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宿舍满意度及宿舍认知维度得分比较

3.2 研究二: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宿舍人际关系特点

参与研究二的学生共387人,其中自评为“优”的61人,“良”228人,“及格”88人,“差”10人。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宿舍人际关系特点见表2。

表2显示,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在心理健康自测量表的B类和C类分量表上无显著差异,但在A类分量表上及格生和差生的得分显著高于良好生(P<0.05)。

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的分量表一、二上无显著差异,差生在量表总分和分量表四上的得分高于其他类型的学生,差异显著(P<0.05或0.01);在量表三上,差生的得分高于良好生和及格生,差异显著(P<0.05或0.01),及格生的得分也显著高于良好生(P<0.05)。

表2 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宿舍人际关系比较

3.3 研究三: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与应对方式特点

参与研究三的学生共417人,其中自评为“优”的53人,“良”266人,“及格”87人,“差”11人。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类型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上的得分统计见表3。

表3显示,在人际交往类型量表上,不同学业成绩的大学生在交往的规范性和开放性两个分量表上无显著差异,但在交往主动性和支配性分量表上,及格生的得分低于良好生,差异极显著(P<0.01)。

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上,及格生在积极应对分量表上的得分低于优秀生和良好生,差异显著(P<0.01);在消极应对分量表上,良好生和及格生的得分低于优生和差生,但差异并不显著。

表3 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与应对方式状况比较

4 讨论

4.1 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宿舍生活的认知差异

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对宿舍生活的满意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但对宿舍生活的认知维度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优生和良好生比及格生和差生更有宿舍像家、宿舍像课堂的感觉,差异显著;但四类学生对宿舍像社会的认识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说明大学生对宿舍中不同个体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差异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但优生和良好生比及格生和差生在宿舍中感受到了更多的“兄弟/姐妹”般的亲情,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室友支持,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人际关系等),而及格生和差生在此方面的收获较少。宿舍生活的认知差异很可能会影响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情绪与人际关系,进而影响他们对学习的看法。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就曾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2 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宿舍人际困扰

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心理健康自测量表的B类和C类分量表上无显著差异,得分都在4分以下,无严重心理问题;但在A类分量表上及格生和差生的得分显著高于良好生:优生和良好生得分在7分之下,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及格生和差生得分在8分左右,有些神经疲倦或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宿舍人际困扰方面,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交谈和交际方面基本接近,无显著差异,但在待人接物和室友支持方面差异较大:及格生、差生的待人接物逊色于优生和良好生,差生的室友支持和总体宿舍人际交往状况也显著劣于其他类型学生。差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值得关注。这与王殿春、刘美婷的研究结果[1]基本一致。

4.3 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与应对方式

在人际交往类型量表上,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在交往的规范性和开放性两个分量表上无显著差异,但在交往主动性和支配性分量表上,及格生的得分低于良好生,差异极显著。从各分量表得分情况看,各类学生在各个量表的得分基本上处于中等水平,多属于中间综合型交往者;优生和良好生在交往的主动性、支配性、开放性上的得分普遍高于及格生和差生,而交往的规范性却低于及格生和差生。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上,及格生在积极应对分量表上的得分低于优秀生和良好生,差异显著,及格生的得分也远远低于差生的得分;在消极应对分量表上,良好生和及格生的得分低于优生和差生,但差异并不显著。

5 结 论

(1)学业成绩对大学生宿舍生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但对宿舍生活的认知有一定影响:学业成绩优秀和良好的学生比及格生和差生更有宿舍像家、宿舍像课堂的感觉,显示了比较积极的宿舍生活精神状态。

(2)心理健康方面,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均未发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就一般心理健康状况而言,优生、良好生甚至包括及格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基本良好,而差生有些神经疲倦,心理压力较大,需要学会自我调节。

(3)宿舍人际关系方面,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交谈和交际方面基本接近,无显著差异,但在待人接物和室友支持方面差异较大,及格生、差生的待人接物逊色于优生和良好生,差生的室友支持和总体宿舍人际交往状况也显著劣于其他类型学生。差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值得关注。

(4)人际交往类型方面,不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交往的规范性和开放性两个分量表上无显著差异,但在交往主动性和支配性分量表上,及格生的得分低于良好生,差异极显著。优生和良好生在人际交往上往往是主动的、居支配性的、开放的,而及格生和差生则相对是被动的、依从的、谨慎的、闭锁的。

(5)应对方式方面,及格生在积极应对分量表上的得分低于优秀生和良好生,差异显著,及格生的得分也远远低于差生,说明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优生、良好生,包括差生积极应对的策略一般较好,而及格生的积极应对策略却较差;在消极应对分量表上,良好生和及格生的得分低于优生和差生,表明优生和差生的消极应对策略可能多于良好生和及格生,但差异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殿春,刘美婷.大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9(5):34-35

[2]唐海波,张花.学业不良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5):2926-2928

[3]吴心灵,李嘉芝,林志坤,等.医科大学生优秀学业表现的人格心理学分析及相关性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2):178-182

[4]江雅.影响高职学生学习成绩成因的调查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4(4):57-59

[5]陈坤华,谭千保,刘成伟.大学生学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3):76-78

[6]薛艳,谭顶良,傅宏.大学生专业匹配性与学业成绩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3):547-550

[7]颜培玲,刘鹏.国内学业自我妨碍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6):71-75

[8]Ralph Stinebrickner,Todd R.Stinebrickner.What can be learned about peer effects using college roommates? Evidence from new survey data and students from disadvant-aged background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6,90(8-9):1435-1454

[9]Kremer,Levy,Peer.Effects and Alcohol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R].working paper,2003

[10]Stinebrickner,Todd R,Ralph Stinebrickner.‘The Causal Effect of Studying on Academic Performance’[R].Working paper,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11]董广芝,夏艳霞.浅析大学生宿舍的三重身份[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2):152-153

[12]雨帆.心理测试[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8

[13]杨荣.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及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5

[14]解亚宁.简易应付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5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差生宿舍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热得快炸了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热得快炸了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