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推出轮胎标签法,轮胎出口遭遇“限制门”

2013-12-11王树刚

化工管理 2013年9期
关键词:轮胎标签绿色

文/董 鹏 王树刚

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加剧全球变暖,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行动以降低汽车能耗。欧盟二氧化碳排放中,轿车占到12%左右。轮胎滚动阻力大小对汽车能耗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

与传统轮胎不同,绿色轮胎能够有效降低滚动阻力,从而使得轿车的能耗下降5%~7%,而卡车则能降低9%。因此,从2012年11月1日起,欧盟实施强行性轮胎标签法规,按照该法规,所有欧盟成员国销售的轮胎统一标签。未来在欧盟销售的轿车胎、轻卡车、卡车胎及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代表环保和安全性能的三项数值:滚动阻力、滚动噪音和湿抓着力的等级。其中,轮胎滚动阻力要求分为七级;潮湿路面抓地力分为6个等级;道路噪声则分为3个等级。欧盟推出的轮胎标签法,还制定了一套有关滚动阻力、湿路附着力和噪音的技术标准,进而推动绿色轮胎的推广。

国内轮胎业内人士在出席于上海举行的产业发展论坛时一致认为,作为全球汽车轮胎制造大国,中国轮胎产业的“绿色化转向”将进一步提速。欧洲是中国轮胎的第二大海外出口市场。中国的汽车轮胎产量是全球的三分之一,出口贸易约占50%的比重。欧盟推出的绿色轮胎“变革”,虽然可能将全球绿色轮胎市场份额增长15%,但极可能让中国轮胎出口增长再次变“绿”。欧盟此举,表面上推行轮胎节能环保,实际意在阻止海外轮胎企业出口至欧盟。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短期内欧盟轮胎标签法规定将影响部分中国轮胎出口,但从长期看必须迎难而上。此外,业内普遍预期将有越来越多国家推行轮胎标签法,以适应节能减排需求。为此,中国橡胶协会正在主导制定中国轮胎节能标签相关规定。一旦出台轮胎标签制度,将促使轮胎企业更快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并促进中国轮胎产业发展。随着对环境问题愈发关注,中国政府更注重发展绿色经济。轮胎产业应尽早地建立主流的标签制度,与国际标签法接轨。

发展绿色轮胎是必然趋势

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轮胎也是一种污染源。由于滚动阻力的原因,轮胎所造成的燃油消耗约占整个轿车燃油消耗量的20%,在卡车中,这一比例则提高到1/3。而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目前全球汽车保有量8.3亿辆,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18%。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则预计,到2030年,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翻一番。如此高的碳增排速度显然与国际上节能减排的趋势相悖。于是,欧洲对汽车减排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07年1月关于能源和气候的方案”中,欧洲委员会重申了其“致力于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车辆二氧化碳排放”的决心。欧洲委员会强调“为通过采取全面、一致的措施,实现到2012年达到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20克的目标,并将拟定治理汽车二氧化碳排放的进一步措施”。在2008年中期,欧洲委员会将向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提交法律议案的框架,以最终实现这项目标。每公里120克的碳排放量目标意味着,在接下来的4年中,汽车制造商们必须对其所有型号的车辆进行改进,以达到每公里降低20克二氧化碳排放的平均水平。

发展绿色轮胎极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近两年,很多企业都先后宣布要进军绿色轮胎领域,但如果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这个概念泛滥后,反而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外对于绿色轮胎的标准制定工作早已起步。这些法规通过给市场上销售的轮胎贴上类似冰箱能效标识的标签,对轮胎的滚动阻力、燃油效率、湿滑路面牵引力、胎面磨耗等指标进行量化分级,从而达到减少燃油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轮胎绿色化的目标。而我国在制定标准和规范方面刚刚开始,与欧美等国家都有差距。因此,推动绿色轮胎产业化就先要对绿色轮胎标准进行统一。这个标准应当既结合中国市场特点,也要达到国际市场准入标准。绿色轮胎标准中包含两个概念:绿色制造和绿色轮胎。绿色制造不等于绿色轮胎。绿色轮胎的标准应当包括一些核心指标,如滚动阻力,湿滑性能、噪音等。只要标志了绿色轮胎的产品,就必须在这些指标上符合统一的要求,不能将绿色制造和绿色轮胎混为一谈。

近年来,我国轮胎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轮胎企业数量、轮胎产量、出口量都居世界首位,形成了完备的轮胎工业体系。轮胎行业整体而言属于大而不强。从2012年年初开始,天然橡胶价格不断升温,期货价格从年初的每吨2.35万元左右升至现在的接近3万元/吨,现货价格也从每吨2.65万元逼近3万元/吨。在原料价格、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内企业价格优势逐渐弱化。与此同时,在国际上,我国轮胎出口正受到各国贸易壁垒的阻击,低成本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我国轮胎出口面临的轮胎标签法等技术壁垒日益增多。很多国家对轮胎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酝酿或已经实施轮胎标签法规。相比之下,国内绿色轮胎的定义模糊、标准缺失、检测手段不足,制约了我国轮胎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

随着多国先后推行轮胎标签法,以及中国节能减排要求提高,轮胎的高性能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按照“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目前轮胎行业正在研究制定自身的技术标准,以促进轮胎业逐渐向着高端转变。与此同时,国内轮胎业界正在抓紧建设绿色轮胎产业园区,培植轮胎绿色品牌。据了解,目前我国轮胎的年产量约占世界轮胎总产量的1/4,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制造国、出口国和消费国。但同时,轮胎产业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中低端产能扩充过快,市场无序竞争加剧,产业步入恶性循环。欧盟REACH及轮胎标签法规将倒逼我国尽快调整轮胎行业的产业结构,实施低碳经济战略,推动绿色轮胎产业化发展。“十二五”期间,轮胎行业将以“低能耗、高环保、超安全”等为发展主线。绿色环保成为焦点,不少企业争相发布新技术和新产品,希望在轮胎绿色化产业大潮中占得先机。受国内汽车产销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轮胎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销售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产业升级才能推动国内轮胎产业持续发展。

实现绿色化发展,轮胎企业必须在原材料等相关环节提高标准,通过对原材料的严格把关,生产出来的轮胎产品才可能具有低能耗、低噪音、高速、省油、环保等特点。另一方面要坚持走产品差异化的路子,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点,特别注重产品的技术升级,以高科技为引领,实现轮胎产品高、精、尖发展目标。目前,全国轮胎行业已经到了兼并重组成企业整合的关键转型期,绿色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世界范围看,轮胎产业向新兴经济体市场加速转移,引发了全球轮胎产业的重组,这不可避免影响国内轮胎产业的发展。轮胎企业之间虽然有竞争,但应该依托政府和行业协会,以绿色化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共赢。

发展绿色轮胎挑战与机遇并存

“绿色轮胎”产业化是行业目前和今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中国橡胶工业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轮胎企业、协会和政府都已将“绿色轮胎”产业化工作提到重要地位。中国轮胎工业协会牵头组织了绿色轮胎产品自律标准制定的工作,该标准将参与欧盟的轮胎标签法和其他一系列法规对轮胎的性能指标进行标定,相关的检测方法、设备和设施目前在积极完善和推进当中。中国轮胎行业从产品、原材料、工艺、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在全方位地推动绿色轮胎的产业化进程,争取“十二五”末实现有50%企业可以生产绿色轮胎,其中又有50%的企业绿色轮胎产量超过普通子午轮胎产量的目标,这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关于“绿色轮胎”产业化的工作方案参考欧盟轮胎标签法和REACH法规,结合国家节能降耗要求、力求制定出一部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绿色轮胎产业化发展的轮胎法案。“绿色轮胎”法案的提出不仅对我国轮胎产业未来如何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是我国对企业发展“绿色轮胎”的政策支持。

标签法的实施对于轮胎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提高了产品的技术门槛,增加了生产成本;机遇是有助于轮胎生产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快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国内轮胎企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的重心主要放在了扩大产能、提高产量上,并没有在技术层面上下功夫,导致很多轮胎的配方数十年都没有改进,这也直接导致了国内轮胎产业的整体滞后。按照国际标准,目前国内生产的80%的轮胎都属于低档轮胎,尽管价格很低,但无论是从环保节能还是使用寿命看,都难以满足需求。考虑到欧盟是我国轮胎的最大出口市场,如果不按照“标签法”的规定进行升级,轮胎企业或难以走出国门。标签法的推行将促使轮胎企业转变生产观念,大力投入新技术、新配方的研发,生产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目前来看,标签法已经在产业升级方面起到了一定成效,最新的数据显示,已经有80%的轮胎生产企业能够达到标签法第一阶段的标准,部分大型企业生产的产品甚至可以达到第二阶段的要求。据介绍,欧盟轮胎“标签法”共分3个阶段施行,环保要求逐级趋严。考虑到轮胎的高能耗,不仅是欧盟,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或者将要出台类似的法规,以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于轮胎企业,如何完成第二阶段将是未来几年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需要轮胎产业及其上下游同心协力,克服难关。据了解,作为轮胎上游的橡胶产业也在积极谋划革新。

绿色轮胎产业化是行业目前和今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中国橡胶工业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推进“绿色轮胎”产业化需多手抓:一是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加快导入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和安全标准,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要积极参与、了解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改情况,例如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欧盟轮胎标签法等;协会和企业要加快速度,制定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绿色轮胎”自律标准和实施措施。通过树立先进的技术门槛和准入门槛,促进产品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要推动“绿色轮胎”产业化,需要橡胶原材料和橡胶装备产业做出有力的支持。例如需要高品质的天然橡胶、合成胶,高强度、超过强度的钢帘线,“绿色”环保助剂、炭黑和高分散炭黑,以及检测设备等。三是要抓紧建设轮胎试验场。这是提升国内轮胎品牌形象、国际竞争力、实现由大变强的重要手段。中橡协和企业要抓紧研究确定轮胎试验场的经营模式,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在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通过相关部门认证,符合轮胎检测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需求特点明显,一面是走弱,一面是刚性需求稳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产品“绿色保证”和技术门槛的提升,对中国橡胶轮胎行业和企业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内相关方面应该有应对措施;一是要以应对欧盟“标签法”为契机,建立中国轮胎的高端产品形象。以创新求发展已基本上成为行业共识,这就要进一步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用于培育人才,建设创新基础设施,强化信息技术在工艺管理、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完成安全、节能产品的“绿色转身”,取信于用户,取信于市场,赢得新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要转变发展方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要做大做强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三是要高度关注橡胶等主要原材料市场的变化情况。目前中国国产天然橡胶的年产量只有70万吨左右,75%依赖进口,而进口关税率高达20%,成为制约橡胶轮胎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几年,天然橡胶价格波动很大,对用胶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也很大。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打压中国产品,产业安全预警和贸易摩擦必须引起全行业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欧盟提出的标签法规将对中国的轮胎出口提出许多相关的限制,如何来避免这些限制、如何稳定这个市场将是我国轮胎行业所面对的重要议题,中国市场必须拿出更优质的产品才能参与全球的竞争。基于目前我国轮胎产业所面临的困境,发展“绿色轮胎”不光是企业实现自我救赎的新出路,同时也迎合了未来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中国橡胶工业正面临自身经济发展转型和外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双重考验。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坚持落实国家经济政策和轮胎产业政策,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缩短与世界橡胶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中国橡胶工业强国的目标是大有希望的。

猜你喜欢

轮胎标签绿色
绿色低碳
胖瘦自如的轮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大轮胎,玩起来
标签化伤害了谁
轮胎业未来数年将现并购潮
固特异Fuel Max系列新增LHS轮胎
科学家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