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中国饮料再发展寻找动能——2012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年会

2013-12-08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

食品工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饮料产量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

近年来,中国经济异于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势,特立独行,稳中求进,一片萧瑟中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的饮料行业也尽受大好形势拉动,放缓产量,低位运行。2012年中国经济延续了十个季度的GDP增长下调,饮料行业虽然不能独善其身,但忧中见喜,与相近的乳制品、啤酒行业相比发展可喜,行业发展方式也将告别产量高速增长的增长方式。

从张裕葡萄的“农残门”到酒鬼酒的“含塑门”,2012年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中国饮料行业对于“质”的把握同样有待商榷,2013年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该如何注入“质与量”并重,有度竞争的“正能量”,希望以下的行业盘点及预期能助企业管理者探索出一条事关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的“蹊径”。

第一部分 2012中国饮料行业盘点

一、下行走向

(一)产量增速放缓,低位运行。

在经历了近三十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以后,中国饮料行业开始放慢了脚步,2012年1~10月,饮料产量10623万吨,同比增长10.0%。其中碳酸饮料同比增长0.8%,果汁和蔬菜汁类同比增长9.8%,包装饮用水同比增长17.9%,“非三大”饮料同比增长3.2%。2012年前六个月,各月度饮料产量增长率基本呈增幅不断下降趋势,7月后逐步回升,10月继续下挫。总体上看,增幅在下降中趋稳,4月的产量增幅成为下半年增幅波动的中心点。

品种来看,2012年除包装饮用水外,梨汁饮料、植物饮料特别是凉茶类、特殊用途饮料是2012年仅有的领涨品类。包装饮用水仍是最大品类,占比43.43%,比2011年同期增加2.55个百分点;碳酸饮料比重为10.50%,比2011年同期减少3.41个百分点;果汁和蔬菜汁类比重为16.96%,比2011年同期增加0.81个百分点;“非三大”饮料比重为29.11%,比2011年同期增加0.06个百分点。

“两乐”是我国碳酸饮料的主要生产集团,2012年各季度增长率持续向好,1~9月的增长率达到1.88%,第三季度的增长率高达近15%。

(二)“两乐”、“二十强”表现

2012年1~3季度,“两乐”企业饮料总产量比2011年同期增长2.82%,占全国饮料行业总产量13%,占比略有下降。

2012年1~9月份“二十强”企业饮料总产量比2011年同期增长5.12%,占全国饮料行业总产量43.9%,比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

“二十强”企业分品种情况,果汁和蔬菜汁累积增长23.37%,包装水增长15.5%,茶饮料下降严重,为-25.77%。

二、比较分析

(一)月度增长率放缓趋稳

如果将2010、2011、2012各月度的增长率曲线首尾相接,不难看出饮料产量的增幅是在不断的探底过程中,夹杂着阶段性小幅反弹。2012年的增幅曲线平台整体低于2010年和2011年。2011年的四个月、2012年的三个月都在10%上下跳动。

(二)产量增长,中部区域领先

从近三年情况来看,东部地区饮料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下降,由2010年1~10月的55.90%下降到2012年1~10月的51.25%,下降4.65个百分点;与此相对的是中部地区逐年上升,由2010年1~10月的23.13%上升到2012年1~10月26.79%,增加3.6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则变化不大,显示西部未到发力之时。

(三)果蔬汁进出口低迷

国际市场低迷,出口量持续下降。2012年1~10月浓缩水果汁出口量为53.49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长-7.59%;出口额为10.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10%;平均价格为1933.1美元/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249.5美元/吨。其中浓缩苹果汁出口量为47.06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长-7.75%,占浓缩水果汁出口量的87.99%;浓缩苹果汁出口额为9.24亿美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4.87%;平均价格为1963.4美元/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236.3美元/吨。

内需拉动乏力,进口量下降。2011~2012年,梨汁饮料仅一枝独秀,其他果汁饮料市场平平。2012年1~10月浓缩水果汁进口量为7.67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14.11%;进口额为1.79亿美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5.00%;平均价格为2333.6美元/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223.7美元/吨。其中冷冻浓缩橙汁进口量为4.5 7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24.49%,占浓缩水果汁进口量的59.57%;冷冻浓缩橙汁进口额为1.16亿美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12.44%;平均价格为2542.4美元/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349.8美元/吨。

三、行业经济指标

(一)企业数量增加

2012年1~9月,中国饮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为1544个,比2011年同期增加10%。

(二)利润率总体持平

1~9月行业销售收入3525.68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10.69%,利润率比2011年同期下降0.05个百分点。其中碳酸饮料比2011年同期下降3.51个百分点;果蔬汁类销售收入利润率比2011年同期增加0.18个百分点;包装水销售收入利润率比2011年同期增加0.92个百分点。

(三)亏损略有增加

2012年1~9月全行业应收账款余额290.12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8.23%,比2011年同期增长0.76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123.43亿元,库存率(库存/销售收入)为3.50%,比2011年同期增加-0.03个百分点;亏损额36.27亿元,亏损率(亏损额/销售收入)为1.03%,比2011年同期增长0.5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186家,亏损面(亏损企业数/企业总数)为12.05%,比2011年同期增长1.15个百分点。

第二部分 2012年全年及2013年行业发展预测

一、2012行业评价

(一)远远好于相近行业

与啤酒、乳制品这两个有可比性的相近行业相比较,2012年饮料行业的发展是最好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1~10月,饮料产量的同比增长为10%,啤酒为3.8%,乳制品为5.7%。

(二)行业发展阶段正在转变

受GDP下行、旺季雨多气温偏低、媒体负面传播、个性化产品缺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以2011年“塑化剂”事件为引发点,引发了多重因素积累的饮料产量增长率逐渐下滑,由之前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一路下跌至两位数的近地点。年中时,我们暂且把持续了一年的下滑理解为高速增长后的调整期,但今天,面对微弱的反弹,我们不得不接受行业发展阶段可能正在转变的事实,增长方式将要告别产量的高速增长。

(三)饮料质量、食品安全状况处于中上水平

2012年已接近尾声,归结媒体对饮料行业负面信息的传播,未发生行业性的、恶性的质量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负面信息在时间长度和爆发力度上相对较弱,虽然负面信息的传播几乎未间断,但总体上饮料产品的质量信誉和食品安全信誉保持了中上水平。这也是饮料产量增速下降远远好于相近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质量方面的网传负面信息主要有:“老师”演示完全用添加剂勾兑出茶饮料和果汁饮料,指责茶饮料使用茶叶少、添加剂多,茶多酚含量低并且不标注。

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负面信息具有较大的破坏力:墨汁泡盖、纸杯油墨、功能饮料的饮用安全质疑。面对这些偏激的质疑,饮料行业合力积极作为予以化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增长预期

据商务部发布信息,2012年1~10月,国内社会消费稳中有升,其增长率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0.6个百分点。依据饮料行业月度产量的走势以及国内消费市场的总体走势,预计2012年全年将实现1.3亿吨的总产量,增幅在10%左右。2013年,如果国家全民收入倍增计划和城镇化建设的措施开始实施,GDP增长率达到经济学家预测的8.1%,饮料产量的增长率将至少达到10%~12%。

三、2013年行业需要注入正能量

根据经济学家对国家宏观经济的研究,我国已成为全球中上等收入国家。饮料行业增长告别产量高速增长,在“跑的快”的速度中如何收住脚变为“跑的好”,也会面临国家将面对的“中等收入陷阱”困扰,新增长点缺少、制造成本提高、增长滞缓。某个企业老板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试图借用国家经济面临五大挑战,将整个行业作为独立体,来分析我国饮料行业的五大挑战。

(一)宏观稳定

“质、量并重”,可持续发展。国际跨国公司一致认为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饮料第一市场,这样的判断让这个行业的人有喜悦但也会冲动。目前全行业处于阶段性产能过剩,传统的规模效益红利能量已基本用足。2013年的增长希望从速度增长型(量)为主转变为销售收入增长型(质)并重,也就是“质、量并重”。适度控制产能扩张。“质、量并重”是2013年所需要的“正能量”。

(二)系统风险

首要的系统风险是食品安全。从“三鹿三聚氰胺”到“酒鬼酒塑化剂”,中枪的不仅是哪两个行业或哪两个企业。对于经过30多年历程、几元钱一瓶、一罐累积发展起来的4500多亿元产值的饮料行业,所有企业的管理者都提心吊胆,大家都伤不起,一旦发现行业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解决。如果是行业性的问题,一定要及早通过协会,集合行业的力量共同解决。预防为主、预警在前,这是全行业需要的“正能量”。

(三)外部环境

2012年虽然饮料行业没有发生重大的质量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但整个行业的社会认可度并没有理想中的那么好。特别是肥胖、添加剂、咖啡因等话题经常与饮料挂钩。如果要提升饮料行业的外部环境,除产品本身质量过硬外,专家的认可、媒体的认可、消费者的认可都很重要;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节能减排、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文化事业的参与,这些都应该成为2013年的“正能量”。

(四)“中等收入陷阱”

新增长点缺乏、制造成本上升导致动力不足,使增长滞缓,2012年就是如此。在下滑的产量增幅中,十一大类饮料中表现好的品种不多,包装饮用水持续良好,以红牛、脉动为代表的特殊用途饮料2012年发力,梨汁饮料成为果汁饮料中的一枝独秀,凉茶饮料表现尚可,其他大类饮料表现平平,反映出消费者对饮料产品的个性化给予更多青睐。饮料产品设计应该由配方型为主转向研发型为主,正在修订的《饮料通则》,在各大类中特别增加了发酵型,如格瓦斯就属于谷物发酵饮料,当然研发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还有更多的思路。产学研结合应该成为2013年的“正能量”。

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上升,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增加,这也会表现在饮料行业。美国雀巢的一个大桶水厂,年1100万桶的产量,企业仅有9个人,其中生产线员工4.5人,而我国企业用工则多了很多。在依靠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和线效率的同时,加强技术工人培养,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应该成为2013年的“正能量”。

(五)行业稳定

饮料行业是个大蛋糕,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够独家拿下,而且一个企业或一个品牌从市场的退出只能是内部因素导致,而不可能是外部干扰的结果。如果每个集团性企业每年都能至少推出一款有一定市场份额的新产品,竞争就不会仅仅局限在低价上。可口可乐全球零售额超10亿美元的饮料产品有15个,其中美汁源果粒橙是在中国市场研发并培育成功的。百事可乐全球零售额超10亿美元的食品产品有22个,这22个中大多数为饮料。做足企业的特色品类,行业才能有度竞争。有度竞争是2013年所需要的“正能量”。

以上是对中国饮料行业运行的不成熟的看法。希望2013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饮料行业能够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持续为企业、行业、社会和国家创造财富。

猜你喜欢

饮料产量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饮料换装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买饮料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哪种饮料最解渴呢?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分发饮料